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當都市人有了「植物朋友」——2024「喚醒心中的花園」青年創新創意征集活動等你參加

2024-07-10社會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譚思靜 記者 齊征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街道鐘鼓社區的劉子毅和他的小夥伴們最近認養了社區裏的小花壇,並親手種下象征著希望與陽光的向日葵。
在北京,一股「花園城市」的綠色浪潮正在悄然興起。
對於8歲的劉子毅而言,家中的陽台早已是他與媽媽共同打造的綠色小天地,綠蘿、玫瑰、西紅柿應有盡有。「我覺得每個植物都是一個小生命,在我不開心的時候,照顧他們會消除我的煩惱。」認養花壇是劉子毅第一次把植物種在公共區域,「把植物種在家裏只能讓自己變得開心,種在外面可以讓所有人變得開心。」
鐘鼓社區的青少年誌願者正在給認養的花壇澆水。鐘鼓社區供圖
劉子毅興奮地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享自己的「植物秘笈」:要避免在烈日下澆水,否則會把根部燙傷,太陽落山後,那時才是澆水、施肥、除草的好時候。
聽社區書記說起即將舉辦的2024「喚醒心中的花園」青年創新創意征集活動時,劉子毅和小夥伴們很期待:「我們有很多關於植物的故事,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
作為「2024青遇·首都花園城市喚醒計劃」的一部份,這項活動是在北京花園城市建設大背景下,由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指導,聯合中國青年報社、北京文化生態協會、北京綠化基金會共同發起。活動面向全社會廣泛征集「喚醒心中的花園」創新創意作品,包括征文、手繪和電腦繪圖、照片和短影片、創意設計方案,旨在激發社會各界對花園城市建設的熱情與創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12年參與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明確提出「把首都建設成為一個大花園」的願景。2024年【關於深化生態文明實踐推動首都花園城市建設的意見】和【北京花園城市專項規劃(2023年—2035年)】相繼釋出,為這一藍圖繪制了詳細路徑。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副處長曹睿感慨,如今園林綠化的工作重心正悄然轉變。「以往我們聚焦於綠地、林地,如今,‘花園城市’的提出促使我們更加關註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連的公共空間,挖掘其生態價值。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廉國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首都園林綠色事業正邁向新階段,從單純的生態基底建設轉向優質生態產品的提供。打造「森林環抱的花園城市」,正是這一轉型的關鍵舉措。「我們呼籲公眾參與,讓‘花園城市是我家,增綠添彩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共同營造花園城市建設的濃厚氛圍。」只有打通百姓綠色生活的「最後500米」,才能讓市民真正成為花園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景山街道鐘鼓社區作為「花園城市」的具體實踐者,在探索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嘗試。他們透過居民大會、與專業機構合作、親子共建等多種方式,成功激發了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以「廉」為主題,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園藝,共同打造了一個特色鮮明的社區花園。認養花壇模式的成功實施,更讓居民認識到,花園城市的建設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每個人的使命與榮耀。
鐘鼓社區紀委書記劉賽男回憶,認養花壇模式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少問題,有居民路過花壇覺得裏面的花特別漂亮就想移栽到自己家中,但問題最終透過群眾的力量得以解決。「社區的媽媽團和孩子們集思廣益,設計了一系列警示標語牌,有孩子提出可以在牌子上畫一個民警的形象,大家就派代表去轄區派出所詢問意見,派出所知道社區在做花園城市建設表示十分支持。」
鐘鼓社區居民誌願者正在整理社區內的花園景觀。鐘鼓社區供圖
劉賽男透露,社區計劃在暑期以青少年為主體,舉辦一系列花園城市建設活動,希望透過青少年的參與,帶動家庭成員乃至整個社區的積極投入,增強代際與鄰裏間的溝通聯系。「我們相信,隨著花園城市的不斷推進,社區不僅花開更艷,人情味也將更濃。」
首都花園城市建設,群眾的共建共治共享十分重要。東城區園林綠化局規劃發展科科長李莎莎告訴記者:「居民的生活環境需要怎樣的花園場景,我們無法透過想象實作。如何才能透過花園場景的建設讓居民過得更加舒服、場景後期如何維護,這些都需要群眾的參與。我們需要聽到群眾的呼聲,從群眾的角度出發,建設群眾心目中的花園城市。」
談及舉辦「喚醒心中的花園」活動的初衷,北京綠化基金會理事長楊樹田表示,該活動旨在引導市民特別是年輕群體認識到花園城市的重要性。「兒童和青少年是城市的未來,他們的參與將激發更多人的熱情與行動力,共同為花園城市的建設貢獻力量。」
「首都花園城市建設將會成為我們長久追尋的目標。」北京生態文化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黃建華告訴記者,透過凝聚青年力量,征集社會大眾對首都建設花園城市的理解與想象,為首都花園城市賦能。實作「處處是花園,人人是園丁」,「希望營造保護生態、關註生命、熱愛生活的氛圍。」
楊樹田告訴記者,「2024青遇·首都花園城市喚醒計劃」將是一系列活動,包括但不限於誌願者服務、捐款、認養樹木等,鼓勵各個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到花園城市的建設中。
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趙世偉向記者分析了北京建設花園城市的優劣勢:優勢在於豐富的公園綠地與深厚的歷史底蘊,且科研力量雄厚;挑戰則在於氣候影響綠化成本。「但有時劣勢並不絕對,首都花園城市建設並非是要下血本讓北京四季如春,植被常青。北京的特色就是四季分明,首都花園城市建設需要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花園城市。」
趙世偉註意到,今年很多人在20分鐘公園理論(記者註:只要走進公園身處大自然中,即使什麽也不做,狀態都會變好)的號召下,走進公園親近大自然,「這是一個很好兆頭,越來越多都市人開始意識並重視植物的療愈作用,嘗試從大自然中獲取能量」。
「文明社會,人應該學會與植物像夥伴一樣和諧相處,人幫助植物成長,植物為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趙世偉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