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4.8億平方米,重點城市市場情緒明顯提升

2024-07-16社會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釋出2024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基本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尚未出現明顯好轉跡象,同比下降10.1%。
同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4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執行情況答記者問時表示,近期房地產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各地區各部門適應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因城施策,積極調整最佳化房地產政策,紮實做好保交房工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政策效應逐漸釋放,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9%、25%,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降幅也有所收窄。
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0.1%
房地產開發投資尚未出現明顯好轉跡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529億元,同比下降10.1%(按可比口徑計算);其中,住宅投資39883億元,下降10.4%。
據中指研究院監測,6月單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1.2萬億元,同比下降10.1%,降幅較5月收窄0.9個百分點。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指出,2024年6月末,全國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在低位略有改善,以上海為代表的少部份大城市房地產市場信心回暖。不過,國內大部份城市樓市仍然處於深度調整階段,房企資金來源、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跌幅超過兩成,施工及竣工跌幅擴大,導致上半年房地產投資跌幅依舊超過10%。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6968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0%。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87437萬平方米,下降12.5%。房屋新開工面積38023萬平方米,下降23.7%,降幅較1-5月收窄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27748萬平方米,下降23.6%,降幅較1-5月收窄1.4個百分點。房屋竣工面積26519萬平方米,下降21.8%。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9259萬平方米,下降21.7%。
1-6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比降幅均收窄
從銷售端數據來看,1-6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479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1.9%。新建商品房銷售額47133億元,下降25.0%,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6.9%。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9%、25%,降幅比1—5月份收窄1.3、2.9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指出,從數據來看,全國方面,1-6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同比降幅均收窄,6月單月,在去年同期高基數效應減弱下,同比降幅收窄至15%以內。重點城市方面,上海、深圳、杭州前期政策最佳化後,6月市場情緒明顯提升,新房成交規模環比均增長 ,二手房成交規模保持高位,其中上海6月二手商品房成交超2.6萬套,創近一年新高,恢復至2020-2021月均水平;北京6月26日跟進5.17新政,市場活躍度回升,6月二手住宅網簽接近1.5萬套,二手房市場修復節奏好於新房。
中指研究院認為,當前在「以價換量」以及政策顯效下,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活躍度保持在較高水平,新房市場活躍度亦出現一定邊際改善,但市場調整壓力仍在。
截至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38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3.5%。
1-6月房企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2.6%,連續3個月降幅收窄
從房企資金來源來看,1-6月房企到位資金同比下降22.6%,連續3個月降幅收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53538億元,同比下降22.6%,降幅較1-5月收窄1.7個百分點。
其中,國內貸款8207億元,下降6.6%;占比為15.3%,比上年同期提升2.7個百分點。利用外資13億元,下降51.7%;自籌資金18862億元,下降9.1%;定金及預收款15999億元,下降34.1%,降幅較1-5月收窄2.6個百分點;占比為29.9%,比上年同期下降5.4個百分點。1-6月,個人按揭貸款為7749億元,同比下降37.7%,降幅較1-5月收窄2.5個百分點;占比為14.5%,比上年同期下降3.6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房企到位資金指標有所改善,但也還是可以看出資金缺口還需要補充。尤其是銷售端市場雖然有復蘇態勢,但絕對規模偏小,客觀上會制約企業的資金狀況。
展望下半年,馬泓認為,受基數因素和政策推動的效應,房地產銷售跌幅可能邊際改善,但房企仍受困於流動性風險,房地產工程建設將放緩,施工面積下跌趨勢可能短期內難以改變,預計全年房地產投資跌幅在10%-12%左右。
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