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經濟挑戰攪動多國政局 如何破題成為考驗

2024-12-14社會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記者 趙安琪
當地時間2024年12月12日,南韓首爾龍山電子商店,電視螢幕播放南韓總統尹錫悅講話的畫面。他在對國民談話中指責在野黨誣陷「內亂罪」、大搞彈劾。視覺中國供圖
12月5日,聯合國釋出報告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額將增長3.3%,達到創紀錄的33萬億美元,同時警告稱2025年將面臨美國貿易政策轉變等風險。同樣與美國有關,11月29日,英國【經濟學人】宣布將「劣治」選為2024年年度詞匯,該詞的搜尋量在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並迅速提名多位非主流政客後激增。【經濟學人】稱,這反映了民眾對社會改革和治理的重視和擔憂。
一邊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一邊是亟待加強的政治和經濟改革,兩相作用之下持續攪動多國政局。如何應對經濟增長挑戰,在治理層面尋求穩定,從危中尋機已成為多國政府的頭等要務。
財政預算問題引發法德政局動蕩
被視為歐洲經濟「雙引擎」的法德兩國,近期同時因財政困境引發政壇危機。
12月10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召集大部份政黨代表,就新政府成立和總理人選問題進行磋商,極左翼政黨「不屈的法蘭西」和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不在邀請之列。馬克龍希望,各政黨能達成一項至少不會推翻新政府的協定。12月4日,法國國民議會表決透過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這是自1962年以來法國政府首次被議會推翻。上任僅3個月的巴尼耶成為法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理。
今年7月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後,法國政壇持續動蕩,左、中、右三股政治力量在多個議題上分歧明顯,「共治」狀態下的政府施政阻礙重重。直接引發此次巴尼耶執政危機的是法國2025年財政預算案。任命巴尼耶之初,馬克龍寄望其能解決法國赤字飆升問題。今年10月,巴尼耶公布2025年財政預算草案,擬減少各政府部門開支和社會保障體系支出,同時增加財政收入。但由於執政聯盟未在國民議會控制絕對多數席位,草案一直未獲透過。
巴尼耶一度作出讓步,但「國民聯盟」仍提出多項調整要求,包括提高養老金、削減對歐盟預算貢獻等。12月2日,巴尼耶拒絕妥協,選擇動用憲法、繞過國民議會,強行透過預算案,這成為極左翼和極右翼政黨聯合對其發起不信任動議的誘因。
德國執政聯盟解體,同樣與財政預算問題有關。11月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宣布,解除自民黨主席林德納的財政部長職務。隨後,自民黨宣布結束本屆聯合政府,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宣告破裂。朔爾茨稱,林德納遭解職是因為他阻礙政府就2025年財政預算案達成一致。此前,德國財政部泄露了一份代表自民黨政策立場、要求政府經濟政策「轉變基本導向」的內部檔,主張嚴格執行德國憲法「債務剎車」條款,削減福利保障,反對增稅。檔泄露後引發軒然大波,迫使執政的三黨舉行多輪緊急磋商,並最終成為執政聯盟破裂的導火索。
「歐洲兩大主要國家均發生政局動蕩,並非偶然。」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認為,「傳統的邊緣政黨、極右翼政黨,都對主流政黨形成沖擊。主流政黨應對乏力,原有體制很難給它們應對新的復雜情況提供更多幫助。」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蔡彤娟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進一步指出,法德財政狀況均面臨結構性壓力,老齡化加劇、勞動力增長乏力,稅收收入不足以支撐龐大的財政支出,導致預算赤字和公共債務不斷上升,加之改革頻頻受阻,加劇了財政危機。
據德國媒體報道,朔爾茨將於12月16日要求聯邦議院進行信任投票,若信任投票不透過,將提前啟動大選程式。這與馬克龍尋求盡快任命新總理、以謀求穩定政局類似。「朔爾茨政府幾乎沒有連任的可能性,新政府一定會進行必要改革,例如調整社會繳費政策、減少審批流程等。」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秘書長胡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出現「疲態」之際,德國主流經濟界主張激發市場活力,也說明德國社會在堅持市場經濟原則方面有足夠韌性。
削減預算還是擴大支出,韓日各有煩惱
經濟問題也在考驗亞洲多國。南韓國會12月10日召開全體會議,透過總額673.3萬億韓元(約合3.41萬億元人民幣)的削減版2025年財政預算案。這是南韓國會首次在執政黨與在野黨未達成一致情況下透過預算案。11月29日,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在國會預算決算委員會單獨透過預算削減案,引發朝野角力。12月3日晚,南韓總統尹錫悅以在野黨「裹挾」國會、擾亂國家為由突然釋出緊急戒嚴令,隔天淩晨因國會介入,「戒嚴鬧劇」草草收場。
戒嚴風波過後,南韓股市全線下跌。隨著「彈劾總統」事態持續發酵、不確定性加劇,南韓【亞洲日報】12月10日報道稱,預計外籍投資者的凈賣出行為將持續。為緩解投資者和市場的焦慮,南韓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4日對外承諾政府會竭盡全力將出口等經濟活動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小化,並於10日召開緊急座談會討論金融與外匯市場的動態和應對方案。
12月9日,日本政府向國會送出一項總額高達13.94萬億日元(約合6768億元人民幣)的2024財年補充預算案,將以此作為應對物價高漲等經濟對策的財源。在日本政府債務處於較高水平的背景下,此舉引發外界對大規模支出必要性的質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5月釋出報告預計,2024年日本公共債務占其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高達254.6%,遠超歐美國家。
「高債務確實為日本未來發展埋下了隱患,但日本長期維持低利率政策,使其政府能夠以較低成本借貸,目前償債壓力不大,不太會立即引發債務危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雪梅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日本經濟增長多年來不甚理想,為實施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而借債也是政府的無奈之舉。
日本央行將於12月18至19日舉行貨幣政策議息會議。12月9日,日本內閣府釋出數據,顯示7月至9月期間日本GDP環比增長1.2%,經濟擴張速度快於最初報告的速度。「日本經濟出現溫和上漲,消費者價格指數擡升,日元對美元貶值壓力持續,支持日本央行加息的條件日益成熟。」徐雪梅認為,日本央行可能在今年12月或明年1月會議上作出加息決定。
「雖然面對少數派執政的局面,但石破茂領導的內閣在民眾高度關註的經濟問題上,同在野黨之間存在政策協調空間。」徐雪梅分析說,「如有必要,日本朝野將透過合作,解決特朗普上台後的政策主張可能給日本國內經濟發展造成的制約。」
美聯儲面臨兩難抉擇
「特朗普沖擊波」帶來的貿易摩擦和政策不確定性,也直接考驗美國國內經濟和美聯儲抗擊通脹的進展。12月8日,特朗普被問及能否保證美國家庭不會因其加征關稅的政策而「付出更多代價」時,他承認存在不確定性。此外,鑒於特朗普曾多次抨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國【時代】周刊12月5日發文稱,特朗普上任可能會威脅到美聯儲的獨立性問題,未來4年,二者之間的政治沖突「不可避免」。
11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GDP按年率計算增長2.8%,較二季度增速有所放緩。徐雪梅認為,目前美國經濟增長面臨著特朗普政策、高政府債務、「再通脹」風險和制造業不景氣現象持續等多重風險。英國路透社12月10日援引多位經濟學家的觀點稱,美聯儲可能將在12月中旬舉行的議息會議上再次降息25個基點。路透社稱,這將是對美聯儲目前「既不限制也不刺激經濟」路線的考驗。
「美聯儲正在面臨兩難選擇。」徐雪梅解釋說,一方面,IMF今年10月釋出報告預計美國2024年GDP增速為2.8%,2025年將降至2.2%,從保護就業和經濟的角度看,美聯儲有必要進一步降息;另一方面,美國通脹走勢存在變數,可能需要維持較高利率水平以控制通脹上行風險。不過總體看,徐雪梅認為,美聯儲已經開啟的降息周期,對緩解發展中經濟體的貨幣貶值、資本外流和股債匯市波動等現象有積極作用,發展中經濟體貨幣政策空間將有所擴大,外幣債務負擔將有所減輕,也有利於緩解全球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
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