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104歲騎電動車參加學術會議,這位醫生總結的「五要六不」養生法,很受用

2024-08-29社會
8月10日,104歲高齡的張效房騎著一輛小電車緩緩駛入會場,現身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會議中心,參加第二屆張效房學術思想研討會。他一身立挺的黑色西裝,格外精神矍鑠。
「年齡大了,手術做不了了,現在我只做兩件事:一是【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的編輯工作;二是指導學生閱讀英文資料、書寫英文病歷。」張效房在會場上這樣說,聲音洪亮。
4年前,100歲的張效房還堅持每周去鄭大一附院出診。「好好活著,活一天,就工作一天。活一天,奉獻一天。」這是張效房如今最大的心願,也是他每年都會許下的生日願望。
2022年,張效房在【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編輯部辦公室內。受訪者供圖
張效房1920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開封市,是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終身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他在眼內異物定位和摘除方面有36項發明和改進;透過他改進後的白內障手術,數以百萬計的白內障患者恢復了光明。
別看張效房工作起來精神煥發,渾身是勁,早些年他身體並不好。
「五臟不全,四臟有病,腿沒有勁兒,走路有些困難,耳朵是助聽器,眼睛是人工晶狀體,牙是假牙。都是假的。」2021年,張效房曾在采訪中調侃自己的身體狀況。
這位看起來精神矍鑠的老人,實際上是一位接受過大大小小十幾次手術的癌癥患者。最嚴重的一次,是在一場腎癌手術中摘除了右腎。①
但經過自己的養生調理,他如今高齡,依然還能參加學術活動。
張效房的養生之道很簡單
1. 從不吃補藥,一碟青菜是必備
2004年,張效房因腎癌切掉了一個腎。他認為,自己的身體恢復得益於手術後的調養。手術前,他酷愛吃肉。腎癌手術後,「我首先是減少肉的攝入量,每天只吃幾片醬牛肉或者幾塊燒雞,不超過二兩;其次是堅持少食多餐,每天吃四頓,除了正常一日三餐,每晚睡前我會再吃幾塊曲奇或者幾顆核桃酥,但每天主食絕不超過5兩。」
一碟青菜是張效房每天中午和晚上的必備,白菜、青菜、西蘭花……開水一燙,也不放鹽,撈出即食。「幾十年來我從來不吃補藥,要說我精神,全靠飲食。」張效房說。②
2. 早飯後、中午都要小睡一會兒
睡覺是最好的養生,張效房每天堅持睡3次覺。
沒有改完的論文,張效房會拿回家繼續修改,有時會改到淩晨一兩點,「這是多年來的習慣,到了淩晨2點,我洗漱完畢倒在床上立馬就能睡著,我不調鬧鐘,早晨6點半至7點會準時醒來。每晚5個小時的睡眠我很安穩,比起睡眠時間,睡眠質素更重要」。
90歲以後,張效房早飯後並不急著出門,而是重新躺到床上,睡10分鐘的回籠覺,「10分鐘不長,但對養精蓄銳很重要」。午飯過後,他會先看半小時報紙,「然後會午睡20分鐘,下午和晚上就會精力充沛」。②
張效房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科門診檢查病人。資料照片,攝於2008年。受訪者供圖
3. 每隔45分鐘就要休息一下眼睛
高齡仍主編雜誌,頻繁用眼,張效房卻說,保護眼睛並沒有偏方。他說,「每次用眼時間不宜過長,我每次改論文,每隔45分鐘就會起身休息,或閉目養神,或眺望遠方,讓眼睛放松,我從來不做眼保健操,做眼保健操時很可能因為穴位不準或力度不對往往適得其反。」
許多老年人易患白內障,則要註意不要在陽光下看書讀報,夏天出門戴一副防紫外線的太陽鏡。同樣,看書時光線也很重要。他建議,在書桌前看書時,光線應從左前方照來,這樣就不會直接反射至眼睛,導致損傷視力。②
張效房總結的「五要六不」養生法
張效房曾總結自己的養生方法為「五要」和「六不」。
「五要」:要說、要笑、要唱、要跳、要俏;
「六不」:心不煩、腦不閑、嘴不饞、腿不懶、酒不貪、煙不沾。
隨著年齡增長,唱和跳,張效房已漸漸放下,但其余幾條,仍是他生活的真實寫照。其實總結起來,大概就是這幾點:
1. 心情愉悅
張效房尤其愛笑,他總說,「人生難得瀟灑,要多笑,要學會忘記年齡、忘記病痛、忘記得失,每天開開心心,就會不知不覺長壽健康。」
2022年【衰老】雜誌釋出的一項研究顯示,孤獨、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對衰老具有顯著加速作用,可使生理年齡變老近20個月,比抽煙的危害還大。③
養生重要的是養心,心情舒暢了,吃飯就香了,睡得也香了,人願意動了,精神頭好了,看著也就年輕健康了!
2. 多些愛好
多一些愛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充實,有助於收獲更多的快樂。尤其建議培養一些集體參與的愛好。社會融入度低,不利於心理的健康。相比而言,如果願意融入社區中,願意和周圍人玩在一塊兒,會更容易產生積極的情緒。
最好多參與社會集體活動。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讓生命由內而外流動起來,互動起來,擴寬視野,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小空間裏。④
健康時報資料圖
3. 多動大腦
有句話叫「人老腦先老」,大腦是人體的「司令官」。不論是思維、說話、走路,還是饑餓等感知,都受到它的調控。但隨著年齡增長,大腦也難逃衰老的命運。而且,大腦的衰老還會影響壽命的長短。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項輝曾在健康時報刊文中表示,神經網絡中神經元本身,還有突觸都會存在可塑性,也就是存在「用進廢退」之說。給予大腦良性刺激能夠在某種程度上使其功能「永葆青春」。⑤
4. 管住飲食
健康飲食有助於保障食物多樣和營養均衡,滿足人體對微量元素的需要,保持人體腸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⑥
2023年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的一項研究顯示,吃夠6種健康食物(水果、蔬菜、堅果、豆類、魚類和全脂乳制品),有助於促進心血管健康,延長壽命。⑦
另外,2022年發表在【自然-衰老】的一項研究發現,健康的植物性飲食模式,對老年人群長壽具有潛在積極作用。健康的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水果、新鮮蔬菜、豆類、大蒜、植物油、堅果和茶。⑧
5. 多多運動
運動可以改善骨骼和肌肉健康,預防跌倒,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癡呆癥和癌癥等多種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還可調節壓力,促進心理和精神健康等,進而降低全因死亡風險,延長壽命。⑥
合理的運動有益健康,一周最好有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柳葉刀】2018年刊發的一項調查報告,分析了不同種類運動和全因死亡率的關系,發現性價比最高的3種運動:
第1名:揮拍類運動(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等);
第2名:遊泳(蛙泳、背泳、自由泳等);
第3名:室內有氧運動(有氧跳操、瑜伽、舞蹈等)。⑨
6. 不貪煙酒
吸煙會損傷肺、心臟、眼睛、耳朵等器官,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癡呆癥、癌癥等疾病發生風險,減少預期壽命。而不吸煙和戒煙有助於降低這些風險。⑥
2022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線上刊發研究證實及早戒煙的好處:35歲前戒煙,可完全「逆轉」煙草造成的死亡風險。戒煙者的死亡率明顯低於繼續吸煙者。其中越是年輕時戒煙,健康收益越大。⑩
2023年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男性飲酒會導致61種疾病風險上升。這61種疾病中有28種曾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可與飲酒有明確關系,比如酒精肝/肝硬化、幾種消化系統癌癥(肝癌、食道癌等)、糖尿病和高血壓等。⑪
飲酒最安全的劑量是「0」。如果實在要喝,記住4個「不」字:不空腹喝酒、不快速喝酒、不大量喝酒、肝不好的不喝酒。
本文綜合自:
①2024-08-27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104歲眼科學終身教授張效房:只有病人才是第一位的】
②2016-02-22快樂老人報【張效房的養生之道】
③Fedor Galkin et 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 to biological aging: evidence from the aging rate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Aging (2022).
④2019-09-20健康時報【老人要多參加社交活動】
⑤2018-09-21健康時報【混日子的人大腦會早衰】
⑥2023-07-27健康榨知機【壽命延長20多年!70萬人研究發現,有這8個習慣的人,更長壽】
⑦Andrew Mente,et al.,(2023). Die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80 countri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DOI: 10.1093/eurheartj/ehad269.
⑧Chen, H., Shen, J., Xuan, J. et al. Plant-based dietary patterns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Nat Aging 2, 224–230 (2022).
⑨Chekroud S R , Ralitza G , Zheutlin A B ,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in 1·2 million individuals in the USA between 2011 and 2015: a cross-pal study[J]. Lancet Psychiatry, 2018:S221503661830227X-.
⑩Thomson B, Emberson J, Lacey B,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moking, Smoking Cessation,and Mortality by Race, Ethnicity, and Sex Among US Adults. JAMA Netw Open. 2022;5(10):e2231480.
⑪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more than 200 diseases in Chinese men.Nature Medicine, Published:08 June 2023.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