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鄭永年:改革的要義,是釋放兩種「活力」丨直觀三中全會

2024-07-26社會
直新聞按
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落幕,為期4天的會議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21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全文釋出,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層面,在輿論場引起熱議。
7月23日下午,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何嘉琪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進行專訪,圍繞【決定】提出的重要舉措以及大眾關切的熱點話題進行解讀。

鄭永年教授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專訪。

為實作中國式現代化 三中全會提出「行動方案」
7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正式公布。外界迅速註意到,「改革」一詞在公報中出現了五十余次,成為全文最高頻的關鍵詞,而「發展」、「開放」、「中國式現代化」同樣成為高頻詞。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黨的二十大設定了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目標,而三中全會則是針對這一目標提出了一個「行動方案」。
「‘改革’、‘發展’等關鍵詞多次(在公報)出現,說明只有透過發展才能實作中國式現代化」,鄭永年說,「那麽如何追求發展呢?那就是透過改革。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就是‘改革—發展’的邏輯,發展還是硬道理。」
細讀文本會發現,【決定】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強調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並在「健全推動經濟高質素發展體制機制」部份,強調高質素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明確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鄭永年註意到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在【決定】全文中,「高」「新」二字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圍繞「高水平」「高質素」「新質生產力」等關鍵詞,同時也多次對「體制」「機制」「制度」等進行了強調,這是和以往的三中全會都不一樣的地方。
「要理解三中全會的精神,‘高質素發展’是核心的主題詞。」鄭永年強調,「這充分說明,全會強調的發展,不是一般的發展,而是高質素發展。那麽如何保證這一點呢?就是要讓高質素發展符合我們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定義,因此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這也是全會所特別強調的。」
改革要「啃硬骨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更加註重系統整合,更加註重突出重點,更加註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方法論。
在鄭永年看來,除了強調體制機制改革之外,本屆三中全會還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強調改革的系統性和全面性。鄭永年指出,在改革早期,通常是尋找各種突破口逐個擊破,但這個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改革方案要求是要系統地、全面地推進。
鄭永年強調,要從以前「非均衡的發展」到如今所追求的「均衡的發展」,而「均衡」的核心意涵,就是要考慮到經濟、社會、國家治理各個重要方面的高質素發展,要兼顧效率與公平等等。
「好吃的肉都吃完了,現在就是要啃硬骨頭。」 鄭永年說。
鄭永年指出,與歷屆三中全會相比較,二十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更為系統、全面,更加註重經濟、社會、政治的協調發展,總體而言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一是經濟增長,這是實作均衡發展的前提條件之一,也是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保障;二是社會發展,需要實作基本的社會公平、社會福利等等,這是社會實作均衡發展的社會基礎;三是國家治理的發展,核心是確保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主體地位,透過制度化的途徑,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糊長期執政能力,並且實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等等。
「經濟、社會、政治這三大塊,一定要均衡推進。這一點很重要,放在今天的世界亂局中來看,三中全會的意義更顯得重大。美國也好,歐洲也好,都陷入了‘失衡’的困境,也就是政治和經濟不相配合了,社會和經濟也不協調了,所以才出現了我們看到的這些亂局。只有實作了均衡發展,才能真正走得遠。」鄭永年強調。
經濟體制如何達到「高水平」?要釋放兩大「活力」
為更好激發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三中全會審議透過的【決定】,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對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作出部署。值得註意的是,【決定】提出,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早在三中全會開幕之際,作為前海國際研究院院長的鄭永年教授,就在微信公號「大灣區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前瞻性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社會活力」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對內可促進高質素發展,對外有助於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過去的成功在於「國家活力」和「社會活力」之間的均衡,也是需要我們繼續踐行的。
在專訪中,鄭永年重申了上述觀點,多次提到「活力」一詞,這也成為了他解讀本次三中全會的關鍵切入點。
鄭永年說:「所以我之前也寫文章說,‘國家活力’跟‘社會活力’要均衡發展,要有兩個活力才行。光有國家的活力,僅靠國家去推動發展,但社會沒有活力,這肯定不行;光有社會的活力,比如說僅靠資本去推動發展,那國家的發展也會失衡。」
在鄭永年看來,如何把握「放得活」與「管得住」之間的尺度與平衡,釋放包括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在內的全社會的「活力」,正是三中全會要著力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如何透過財稅體制的改革,來釋放地方的活力?還有如何釋放企業的活力?這就觸及到了社會層面的改革。還有包括社會組織在內,這都是社會的活力,都需要釋放出來。」鄭永年說。
【決定】明確強調,一方面,推進國有經濟布局最佳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另一方面,著眼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
鄭永年指出,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各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有資本家和國家安全有著重大關系,關乎國計民生,這部份我們一直都做得很成功。另一方面,競爭性比較強的行業,很多領域都應該更多地開放給民間資本,這樣才能釋放社會活力。」
深圳要跑得再快一點
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視窗和試驗田」,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開篇傑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先後三次來到深圳,而「改革開放」是貫穿其中的關鍵詞。
【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其中明確強調,要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 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素發展動力源作用。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打造的四大重點合作平台,深圳一地就占其二,即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從地理區位上看,二者相距約20公裏,且均位於深港邊界交會處,都以「深港合作」和「制度創新」為使命,二者並非替代關系,分別以現代服務業和科技創新為核心推進產業錯位發展。
鄭永年認為,從長遠來看,河套和前海兩大平台勢必會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一東一西的兩大起步區,對於正在追求「高水平制度性開放」的中國而言具有尤其重大的意義。「河套本身很小,與前海的一體化過程無非就是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一體化,千萬不能各自搞出一套東西,不然不利於向其他地方推廣。」鄭永年說。
「深圳有自己的短板,香港也有自己的短板,如果各幹各的,這些短板都很難克服。」鄭永年強調。
談及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將發揮的作用,鄭永年說:「深圳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先行先試,過去也都是領頭羊,深圳當然有強烈的責任感,要走得比別人更快一些。」
鄭永年指出,在改革開放初期,深圳還是非常「瘦」的,其他地區也是這樣,窮則思變,所以都「跑得動」。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相比以前是「吃胖了」,所以有的地區就「跑不動」了,具體反映出來的就是改革的速度變慢了,這都是問題所在。
「即便如此,深圳還是跑得比較快的。但還不夠快,還可以跑得再快一點。」鄭永年說,「深圳還有好多制度上的優勢沒有利用起來,比如以前的‘特區立法權’,為什麽不用呢?對照三中全會提出的措施,哪些事情深圳可以做這個領頭羊?我們還是要好好梳理一下。」
作者丨陳渺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記者丨何嘉琪,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