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這屆年輕人,終於對自己的婚禮下手了:不早起、不接親、不辦婚宴

2024-07-17社會

文:杜飛 編輯:玄圭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

01

反思·婚禮的真正意義

四月春日,新疆賽裏木湖冰雪初融,遠處雪山巍峨矗立,一望無際的湖面如藍寶石般澄凈,倒映著藍天白雪,猶如天空之鏡,聖潔無瑕。

沒有賓客、沒有接親、沒有喧鬧,一對新人身著婚服在微風中牽手,互相望向對方的眼底,場景美妙靜謐、如詩如畫,這就是杭州女生@露辣和老公的婚禮。

「粗略估算一下,這次婚禮機票、酒店和吃喝,雜七雜八加起來也只花了3萬多元。婚禮之後,我們會回鄉補辦婚宴並簡單答謝親友。」@露辣坦言,她和老公非常享受這樣的二人婚禮,這是專屬於兩個人的浪漫。

她將自己的婚禮影片發到網上,沒想到收獲網友「一邊倒」的好評,同時,對舊式婚禮的抱怨甚至是批判也接踵而來。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晚」「身體和錢包雙雙被掏空」「上班是給老板打工,結婚是給婚慶公司打工」……環節雷同、流程緊張、程式繁復的婚禮讓人們不斷吐槽,怨氣越來越重。

不知何時,婚禮仿佛變成了一場盛大的「趕工」行動——

淩晨四五點鐘,新娘就被拽起來化妝,與此同時,新郎和伴郎穿越堵車、堵門來接親,歷經四處找鞋、伏地挺身、深蹲套圈等一系列惡搞遊戲;

新郎新娘在婚床上「共享」一根面條,在鏡頭下,從面條兩端吃到嘴對嘴;

接著與眾親戚共同轉戰婚禮現場,完成「攜父出場、交換戒指、回憶過去、哭別父母」等千篇一律的環節;

最後新郎新娘挨桌敬酒,紅的白的黃的紛紛下肚,最後步履蹣跚、筋疲力盡地結束婚禮這一天……

近期,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251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8.4%的受訪青年贊成「極簡婚禮」;而「最沒有必要的婚禮環節」前三依次是:堵門等惡搞遊戲(62.9%)、婚鬧等習俗(56.7%)、冗長繁瑣的儀式(50.5%),過度煽情的環節、給賓客敬酒、車隊接親緊隨其後。

山西大學哲學系教授梅劍華認為,在傳統社會,婚禮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兩個家族正式產生連線的開端。這個連線不僅帶有愛情這種私人內容,更多是含有社會內容,比如舊時代的家族聯姻對兩個人、兩方家族的發展有較大的助力,因此舊時代的婚禮,自然很難成為愛情的體現形式。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柏燕誼說:「以前辦婚禮講求越熱鬧越好。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婚禮中很多環節因此有了更多紀念與祈願的意義,比如迎祥納福、人丁興旺等。

如今,家庭模式由大家族式變成了更小的以兩個人婚姻為主體,年輕一代心中和原生家庭的邊界更加清晰,個體化的需求更加強烈,他們更傾向於認為,婚姻與婚禮是個人的事情,個人的幸福和生活不需要過多公開或分享,甚至被觀摩。所以大家族味道太濃的婚禮環節,自然會成為年輕人心中的‘繁文縟節’,應該被取代。」

後浪研究所(北京36氪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媒體賬號)釋出的【2023年輕人理想婚禮報告】顯示,不論男女,都認為堵門遊戲、接親、給賓客敬酒等,是婚禮上最沒必要的環節。年輕人也更加註重婚禮的實質意義,而非形式。他們更傾向於將婚禮看作是兩個家庭、兩個人情感聯結的開始,而非一場炫耀社會地位的儀式。

以往的婚禮猶如把高矮胖瘦各不同的人,套進統一的模子中,並告訴他們「婚禮都是這樣的」「結婚就是要走這一遭」。所以,當代年輕人對舊式婚禮的「整頓」,實際上來源於不願人雲亦雲、不願隨波逐流的「反權威」意識,也來源於對既定事物真實意義的批判性思考:「我到底想要什麽?」「我能從婚禮中得到什麽?」「傳統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嗎?」當他們找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整頓」婚禮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了。

如今備受推崇的極簡婚禮,正是「求真心態」照進現實,依照新人的實力、精力和需求「量體裁衣」,讓他們能在婚禮上輕裝上陣、創造特色,留下更真實也更難忘的回憶。

02

選擇·性價比做到極致

【2023年輕人理想婚禮報告】數據還顯示,在辦婚禮的阻礙因素中,「瑣事太多、麻煩」占81.6%,緊隨其後的就是「費錢」,占比74.07%。收回來的份子錢還沒有辦婚禮的花費多,明顯「賠本」的交易,也會勸退很多務實的年輕人。

然而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婚禮都極為重視,「風光大嫁」刻在老一輩的心中。站在父母的角度,婚禮並不是一對新人之間的「小打小鬧」,裏面還摻雜著傳統觀念、家族顏面、人脈資源等復雜的因素。

所以,除非是預算有限,辦一場簡單婚禮,往往要承受雙方家庭的壓力,甚至是親戚朋友的異樣眼光。這也導致很多新人即使想要婚禮簡辦,也很難說服父母。到最後,兩代人各退一步,婚禮照辦,但該省的省,能自己來的就不找別人。

3月底,「寧波96年新婚夫妻在村文化禮堂辦婚宴」的新聞著實火了一把。酒店的宴席一萬元一桌,禮堂的宴席4000元一桌,小兩口綜合對比了價格與菜色後,果斷放棄了酒店。「不是酒店吃不起,而是村裏禮堂更有性價比。」新娘林女士說。

同在浙江的B站知名UP主「康喲餵」用vlog記錄了自己的婚禮——「我的婚禮,直奔主題!」影片開頭,略顯局促的「康喲餵」拿著話筒對賓客們說:「下面有請我的‘領導’CBB女士說兩句!」

妻子也毫不廢話,簡單明了地宣布:「大家開飯!」接著,小兩口活蹦亂跳地走下台。原來,這場婚禮沒有接車、沒有堵門、沒有司儀、沒有伴郎伴娘,但記錄這場婚禮的影片播放量突破了200萬。

許多網友在評論區留言,有人稱贊這場婚禮「有意義」「是夢中的婚禮」,有人炫耀自己也辦過這樣簡單的婚禮,充滿創意個性,卻省錢省力,不用像提線木偶一樣,被婚慶公司擺布,還要掏空錢包。

「我和老公即將舉行婚禮,南京的天氣真的很熱,所以只邀請親近的、行動方便的親朋來觀禮,人數控制在20人左右,接親、婚車什麽的一概不要,主打一個‘最高性價比’!」南京的項女士說,「我是做財務的,老公是程式設計師,我們都想看看把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情況下,婚禮的效果會怎樣。」

「我們看的場地蠻多的,什麽社區禮堂、小型劇院、美術館……就是沒有想過去酒店,感覺在那裏一不小心就會被‘宰’,選單可選範圍也小,花費還高。」

項女士介紹說,婚禮策劃本來給出了包攝像、化妝、餐飲的綜合套餐,她和老公掰開算一算,還是只定了場地布置的方案。她和老公的禮服是網購海淘的,場地是朋友開的民宿,請了一家策劃公司布置,再加上攝影師、化妝師、餐飲酒水等整體花費預估為8萬元。

項女士說:「我們都是98年的,剛工作不久。我們想靠自己辦婚禮,目前手頭只能湊出10萬元。我老公家條件沒那麽好,所以對於婚禮,我們絕不踮腳去夠那些奢侈排場,也絕不以此壓榨兩個家庭。」

辦婚禮花出去的錢,盡數被自己、愛人和家庭享受到,而不是被中間商賺走,這樣的婚禮怎能讓人不愛?

03

平衡·儀式感與輕負擔

實際上,面對婚禮這件「人生大事」,大多數年輕人頭腦中的天平都曾不停搖擺:

賓客、親友、父母與愛人,時間要勻給誰更多?盛大的排場、華美的禮服、精致的餐酒,什麽更讓人難忘?莊重的儀式、催淚的環節,哪種更能代表愛和婚姻的意義?

這與試卷中的主觀題極其類似,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或許不難,跳出框架尋找獨具個性的解法卻不簡單。筆者在年輕人「整頓」婚禮的相關新聞報道中,看到了數不勝數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國風婚禮、水鄉婚禮、公益婚禮、單車婚禮、目的地婚禮、懷舊主題婚禮、演唱會婚禮……腦洞很大,儀式感拉滿。

原來,年輕人並不討厭婚禮本身,他們的解題思路也逐漸由「我的婚禮我高興」變成「我的婚禮大家都高興」。

一場好的婚禮,要能平衡好「儀式感」和「輕負擔」。這更需要年輕人具備在個人喜好、經濟能力和實際情況之間找到平衡點的能力。

2021年9月起,民政部在全國確定了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工作開展以來,民政部會同全國婦聯指導各地建立健全婚姻家庭服務機制,以「遏制婚俗不正之風」「為推進婚俗改革提供鮮活樣板」。

2023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國婦聯聯合舉行「推進移風易俗治理高額彩禮」新聞釋出會。公布數據顯示,僅2023年,開展的集體頒證活動已近1.2萬次,全國現有的687個室外頒證基地服務約40.3萬人次;組織集體婚禮活動1625場,服務5.71萬人次。

2024年9月,婚俗改革實驗時間三年期將止。改革取得的成果已經可圈可點。

「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導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婚姻家庭價值取向,遏制不正之風,不斷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精神面貌。」

民政部於2020年印發【關於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的這段話,早已如春風化雨,浸潤無數人的身心:更多年輕人堅信,婚禮應該略去繁瑣的形式,在簡約中感受真愛;更多長輩的態度,也從不理解到不反對,最後到接受與認可;更多人旁觀過、參與過簡約婚禮後,由衷地發出「原來簡單的也很好」的感嘆……

截至發稿前,「三無婚禮」「極簡婚禮」等相關話題在抖音平台的閱讀量已超過1.7億,在新浪微博上的熱度更是逼近3.3億。年輕人對婚禮「刪繁就簡」「領異標新」的「整頓行為」,已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風潮。

其實,婚禮應該怎麽辦,從沒有過標準答案。從炫目多彩的婚禮舞台走下來,等待年輕夫妻們的,是婚姻生活中漫長且實在的平淡日夜。婚禮,也許不必非得借助盛大奢侈的排場來「秀實力」,也無需依靠繁雜緊張的環節「秀恩愛」。

婚禮只需讓人明白,自己在所愛的人心裏留下過什麽樣的獨特銘印,在今後要承擔什麽樣的家庭角色。婚禮如能「減負」,愛意自然「加碼」。

本文摘自【婚姻與家庭】雜誌 2024年6月上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終於對自己的婚禮「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