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穿山鑿巖兩年四個月 挖通7377米下黃田隧道

2024-09-15社會

復雜多變的地質破碎帶、豆腐般易碎的巖溶帶……

新快報訊 9月14日,梅龍高鐵終於迎來開通的日子,高鐵列車在山腰處的隧道口呼嘯而出,喚醒沈寂的山谷,那便是梅龍高鐵全線最長隧道——下黃田隧道。

9月14日,梅龍高鐵列車從廣州東站開至梅州西站。 新快報記者畢誌毅/攝

梅龍高鐵正選車的乘務人員與列車合照。 新快報記者畢誌毅/攝

開工建設以來,為確保工程質素和進度,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和參建單位組織2萬多名建設者,克服地質條件復雜、山區氣候多變等困難,按期安全高效完成了建設任務。其中,作為全線重要控制性工程,下黃田隧道全長7377米,最大埋深290米,中鐵二十五局建設者歷時2年4個月,鑿巖取道,終通「咽喉」。

下黃田隧道穿越山區多條地質破碎帶、巖溶強烈發育帶,地下水豐富,地質條件復雜,為高風險隧道。據中鐵二十五局該專案四分部副總工程師王昆介紹:「下黃田隧道圍巖復雜變化,其中隧道出口段遭遇近百米巖溶帶,施工期間經常發生湧水、突泥、掉塊,相當於在‘豆腐’中掘進。」

專案部采用超前鉆探、物探相結合的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法,一方面采用TSP、地質雷達等手段進行長距離探測,及時將地質預報結果反饋前場以指導施工;一方面透過超前水平鉆和加深炮孔來進一步驗證預報結果,隨時對圍巖突變、極破碎、弱圍巖等地段主動實施超前鉆探,有效獲取圍巖相關資訊,實作超前管控。

據了解,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針對圍巖穩定性差、安全風險高、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要求高等難點,該專案建設團隊打造集「環水保管理、隧道自動化監測平台、拱頂沈降監測、周邊收斂監測、自動化數據采集、安全預警卡控督辦系統」於一體的自動監測預警系統,有效降低施工安全風險,實作隧道安全順利貫通。

采寫:新快報記者 許力夫 通訊員 曾勇 方傑 鄧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