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國際識局|專訪閻學通:北約靠不斷卷入戰爭維持生存,這不利於維護世界和平

2024-07-13社會
中新網7月12日電 (王高飛 孟湘君)7月5日至7日,第十二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舉行。期間,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接受中新網專訪,就國際熱點問題展開解讀。
閻學通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是個軍事同盟組織,其維持生存的條件是不斷卷入戰爭和軍事沖突,如冷戰後多次卷入在中東地區的戰爭,現在又卷入烏克蘭戰爭。然而,隨著烏克蘭危機長期持續,北約成員國在此問題上的分歧有加大趨勢。
資料圖:2022年6月,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在會上發言。 高雲程 攝
以下是采訪實錄:
中新網:顧名思義,世界和平論壇要討論的是和平問題。為什麽國際社會努力了很多年,世界和平仍難以實作?您覺得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麽?
閻學通:
戰爭不是當今時代的特殊情況,人類幾千年來的歷史都伴隨著戰爭。所以,戰爭不斷發生,是國際社會中的常態現象,不是個別情況,改變這種現象非常困難。
1848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了第一次和平主義者大會,此後全世界做了很多努力,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特別是二戰後,戰爭的規模和死亡人數都呈現下降趨勢。國際社會基本上消除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危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一方面,大家在和平的路上取得一些成果,另一方面,全人類又沒有能力全部根除戰爭的威脅。這就是為什麽要持續舉辦世界和平論壇這樣的活動。在不能消除戰爭的情況下,我們能減少戰爭造成的傷害,促使戰爭方遵守戰爭法,這也是值得努力的。
中新網:您之前提到,美國對中國實施「小院高墻」政策,打壓中國的新技術。您認為,中美兩國應如何尋求發展關系,來「推倒高墻」,實作真正的友好和合作?
閻學通:
美國政府的「小院高墻」政策改變的可能性非常小。至少在10年內,美國政府不太可能放棄這一政策,因為這是它遏制中國技術進步的一個策略。它想以此維護自身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在技術領域,中美競爭是個客觀觀實,這個問題躲不開。
我們目標是,如何克服在美國「小院高墻」策略帶來的障礙,加快中國的科學技術進步,盡可能地快一點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中美科技競爭的內容包括了對全球科技人才和全球技術市場的競爭。因此,美國越是封鎖我們,我們越要設法擴大國際科技合作,美國不願與我們合作,我們就更需要與其他國家,包括與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合作。
中新網:近日,北約峰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討論三個主要議題,一是要加強聯盟防禦和震懾;二是烏克蘭問題;三是要繼續加強北約的全球夥伴關系。北約為什麽聚焦這些議題?
閻學通:
這三個問題其實都是一個問題,就是在烏克蘭問題上,北約想爭取到更多國家對其政策的支持。北約成立時定位為歐洲地區的安全組織,核心是應對蘇聯的軍事威脅。冷戰後,蘇聯解體使北約面臨了生存問題就是,沒有戰爭危險,其自身就不能生存。如果歐洲國家認為沒有戰爭威脅了,他們就不認為有保留北約的必要。這是為什麽冷戰後北約不斷卷入歐洲之外地區的軍事沖突,就是為了鞏固其存的合法性。北約認為,烏克蘭危機鞏固了它「生存的合法性」,現在很擔心特朗普如勝選會改變美國政府的對北約的政策。
作為一個軍事同盟組織,北約想了一些辦法,比如到歐洲之外的地區打仗,支持中東的地區沖突等。北約是靠卷入戰爭和發動戰爭來生存的,此次峰會討論的優先事項集中於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軍事裝備,進行長期戰爭。
中新網:此次華盛頓峰會,北約國家決定協調,向烏方提供軍事援助和培訓。俄羅斯則認為,向烏供武阻礙局勢的調節,是直接讓北約成員國卷入沖突,是在「玩火」。您如何看待這些表態?
閻學通:
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要維持一種平衡,既要防止戰爭升級為全面戰爭,又不要使俄羅斯處於戰場優勢。如果北約其他大國大規模派兵到烏克蘭,會引發跟他們與俄羅斯的直接戰爭,這可能升級到全面戰爭甚至核戰爭,北約不敢這樣做。但如美國不派軍隊,烏克蘭獲得戰爭優勢的可能性極小。北約就在兩者間搖擺,試圖維持平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前,當法國總統馬克龍說要向烏派兵時,德國總理朔爾茨說,這是你的想法,我們沒這想法,美國也這樣說。
從這層意義上來講,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一些表態只能代表部份北約成員國的想法。在援助烏克蘭的問題上,北約成員國有不同想法。例如,匈牙利、意大利、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國就不太願意提供軍援。北約峰會是為了加強內部的團結。任何組織號召團結,都是因為內部不團結才這樣做的。
值得註意的是,首先,北約成員國並不都完全聽從美國指揮;第二,在烏克蘭危機當中,北約能在多大程度上維持統一的政策,取決於危機的持續時間和戰場情況。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內部的分歧就會越大,戰場形勢上越不利,不一致的意見就越多。如果當下的局勢不斷發展,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只會加大,不會縮小。
這種分歧最根本的原因,是所有北約成員國,都只能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第一考慮。很多的歐洲國家本身也面臨較大的經濟發展壓力,不想因參與這場戰爭付出太多的經濟代價。但是,要讓戰爭持續下去,就必須付出更大的經濟代價。所以就是兩難,歐洲政府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付得起這個代價。
中新網:我們觀察到,北約國家的軍費開支持續飆升,北約歐洲成員國和加拿大2024年的軍費開支將增加18%,北約32個成員國當中,有23國2024年的軍費開支達到或超過本國本地生產總值(GDP)的2%。這背後是美國在推動嗎?有什麽樣的講究?
閻學通:
我不認為美國讓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它們就會增加。是因為美國沒有向烏克蘭提供足夠的軍備,歐洲再不提供,戰場形勢就可能向不利於烏方的方向發展。出於這樣的考慮,一些北約成員國不得已增加軍費,保持對烏一定程度的軍援。
美國是這場戰爭的受益方。它用這場危機孤立和削弱了俄羅斯,使歐洲跟中國拉大了戰略距離,甚至使南韓、日本的戰略距離也拉大了,它就是這場危機的最大受益者。
美國的歐洲盟友卻背負著沈重壓力。歐洲民眾普遍認為,增加軍費開支已經帶來了經濟壓力,影響了社會福利,削弱一些公共領域的投資,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軍費開支增加,還會給美國的歐洲盟友們增添其國內的不穩定因素。烏克蘭危機進入第三年了,歐洲民眾會問,這場危機將持續多長時間?何時有結果?歐洲國家政府說不知道,但就是得不斷增加開支。民眾就會問,花那麽多錢做一件不知道結果的事,目的是什麽?所以,一些歐洲國家國內的政治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中新網:此次北約峰會,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決定派副總理兼防長馬爾斯率領的代表團出席,其本人不出席,您如何看待?
閻學通:
澳洲有兩派,一派認為自己是歐洲國家,天然地要站在北約一邊;另一派認為澳洲是亞洲國家,得考慮本國的獨特利益。這兩派力量在澳洲的政治決策中影響還是挺大的。
本屆澳洲政府正在考慮本國在亞洲地區利益的問題。如果跟北約綁得太緊,恐怕對它自己在這個地區沒有特別大的好處。比如澳前任政府的政策導致中國制裁,在經濟上損失很多。
應該說,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中澳關系在改善,改善速度挺快的。澳現任政府認為跟中國作對,對澳洲沒有好處。與中國對抗,目的是什麽?任何一個決策說不出好處在哪,民眾也是不支持的。
中新網:2023年北約峰會上,日本和南韓媒體對美國利用兩國鞏固自身霸權的行為表示擔憂。這一次,美國是否再試圖整合日韓兩國,為其自身霸權服務?美日韓走近,對地區局勢有何影響?
閻學通:
二戰結束以來,日本、南韓就一直依靠美國提供軍事保護。他們認為,只有美國在亞太地區有霸權,才能提供這種保護,美國霸權越堅強,提供的安全保障越可靠。所以日韓兩國政府並不反對美國有霸權,他們只擔心美國提供安全保障時,提出的經濟要求太高,自己承受不起,矛盾是在這個方面。
至於地區影響,目前看來,多邊軍事同盟在歐洲並沒有起到維持和平的作用。而在亞洲地區,美國只有雙邊軍事同盟,未發展成真正意義上的多邊軍事同盟。從1991年到現在,東亞地區有了一個「長和平」時期。
當不確保多邊軍事同盟對維護地區和平有正面作用時,那麽最好的選擇是不搞多邊軍事同盟。有一個說法,「藥方有時候比病還害人」,所以不要冒那個險。
中新網:近四年來,日本駐華大使首次出席世界和平論壇。這一舉動透露什麽訊號?
閻學通:
這次論壇圍繞中日關系,組成了小組討論,至少反映了中國和日本兩國政府都在為今後改善關系創造條件。前段時間召開了中日韓領導人峰會,還舉行了中日和中韓兩場雙邊峰會。可以看到,中日雙方已經表達了準備改善關系的意願,但具體能改善多少還不知道。
這次日本駐華大使、日本議員能來參會,都表明日本政府對控制本國官員和戰略人士出席世界和平論壇的政策有所松動。對今後中日關系的改善,是一個積極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