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說說商業銀行凈息差跌破「警戒線」

2024-09-15社會

冉學東

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商業銀行凈息差一降再降,目前已跌至歷史最低水平。凈息差指凈利息收入與平均生息資產的比值,用以衡量銀行生息資產的獲利能力,是銀行核心的效益性指標之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凈息差1.54%,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就上市銀行的凈息差而言,媒體報道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42家A股上市銀行的平均凈息差為1.64%,較2023年末下降0.14個百分點。按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2023年4月10日釋出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凈息差1.8%是警戒線。也就是說,目前已有30家A股上市銀行凈息差低於1.8%。

由於中國的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是存貸款,息差是商業銀行凈利潤的主要來源,所以凈息差下降就會顯著影響凈利潤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共有11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同比下降,其中鄭州銀行、廈門銀行、貴陽銀行分別下降22.12%、15.03%和7.08%。

不僅僅是利潤下滑的問題,關於凈息差,最近監管的表態是,商業銀行凈息差收窄,其實已經制約了央行對存貸款利率的調整空間。9月5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素發展」系列主題新聞釋出會。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會上介紹,今年以來,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累計下降了0.1和0.35個百分點,帶動了平均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同時也要看到,受銀行存款向資管產品分流的速度、銀行凈息差收窄的振幅等因素影響,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還面臨一定的約束。

2023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後,央行曾在專欄文章「合理看待中國商業銀行利潤水平」中論述,「需保持合理利潤和利差水平」。央行指出,這幾年中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和利潤總量逐步擴大,總資產在持續增長的同時,凈息差和資產利潤率處下降趨勢。央行認為原因大概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推進,信貸市場競爭加劇,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貸款利率下降較多,銀行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央行指出,中國商業銀行凈利潤主要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以及向股東分紅,並透過資本杠桿再次作用於實體經濟。相對而言,國內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少、難點多、進展慢,存在較大資本缺口。再加上資本市場近幾年持續低迷,很難透過資本市場進行再融資。

對於近幾年凈息差持續縮窄的原因,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央行近幾年透過降息、利率市場化改革導致了商業銀行凈息差的下行,這種看法顯然是只看到了表面現象。

中國商業銀行凈息差下行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實體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一方面,通脹持續下行,一方面資本投資收益率持續下行,這兩個方面導致央行不得不降息以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從而引發凈息差下滑。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效需求不足,導致投資收益率一降再降,投資收益率就是實體經濟的盈利的基礎,銀行貸款利率也跟隨投資收益率下行,這就會導致凈息差收窄。同時有效需求不足,就會導致通脹下行,央行的名義利率必須緊跟著下行,不然就會形成實際利率過高的局面。

實際利率過高,就會導致人們更加傾向於儲蓄,而不是投資和消費,就會抑制經濟體的有效需求的爆發,從而進一步強化經濟下行的動力。

所以央行下調利率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一個應對措施,並非央行主動為之,而凈息差的下行同樣也是經濟下行周期的一個自然現象。

同時,在經濟下行期實體企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商業銀行更應該讓利實體企業,因為商業銀行的利潤來源於實體企業。不可能為了保持凈息差,為了所謂的「合理利潤」,而抑制央行的貨幣政策空間。

金融業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增長,透過內部的改革挖潛,降本增效,擴大非息收入的水平,在金融企業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把那些經營能力差,風險防範水平低下的機構淘汰出局。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央行則應該維持一個平衡的利率水平,一個支持實體經濟復蘇和增長的利率水平。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