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中國放寬免簽政策:南韓遊客掀起上海周末遊熱潮

2025-01-02社會
隨著過境免簽政策的放寬,中國入境旅遊市場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近期,南韓遊客掀起了「周五下班到上海過周末」的新潮流。中國專家向衛星通訊社表示,透過擴大免簽國家範圍以及發揮新媒體傳播的作用,中國入境旅遊正快速恢復並穩步發展,其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也在持續增強。
自2024年11月8日起,中方對斯洛伐克、挪威、芬蘭、丹麥、冰島、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南韓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上述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簽入境。這一舉措為中國入境遊市場註入了新活力。政策實施後,上海街頭頻現南韓旅遊團和自由行
在上海街頭的采訪中,許多南韓遊客表示,他們計劃在上海停留2至5天。吸引他們前來的主要原因包括近期實施的過境免簽政策,以及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所具備的諸多便利條件,如便捷的支付方式和發達的交通系統。此外,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也成為南韓遊客爭相打卡的熱門地點。周五下午,大批南韓遊客已在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前排起長隊。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麗雲教授告訴衛星通訊社,得益於中韓之間的地理位置優勢和低時間成本,對於南韓遊客來說,周五下班後到中國過周末可能成為一種趨勢和新常態。這種短途旅行模式不僅可以提升上海的旅遊熱度,還可能引領周邊國家遊客形成類似的消費偏好。
同時,她強調:「這種趨勢是否能持續,取決於一些前提條件。首先,南韓人在上海等地的旅遊體驗是否良好。如果體驗足夠好,形成了更多的正向反饋,借助南韓人的自發宣傳,有望吸引更多南韓遊客將這種周末短途旅行變為常態。當更多的中國城市進入南韓人周末旅行的名單,這種熱度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會成為南韓人出境遊的新習慣。」
中國入境旅遊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截至目前,中國已同25個國家實作全面互免,對38個國家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對54個國家實施過境免簽政策。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12月17日宣布,即日起將過境免簽外國人在境內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10天),新增21個口岸至60個為過境免簽人員入出境口岸,過境
吳麗雲教授指出,「透過像李子柒這樣的短影片創作者,更多真實、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被展示給外國遊客。這些民間渠道為外國遊客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提供了視窗。結合國內政策的推動,以及新媒體的傳播,入境旅遊市場迎來了一個絕佳的發展契機。」
受訪的中國年輕人魏彥表示,上海作為一個包容性強、對外國遊客友好的國際化大都市,能夠為遊客提供融合當地特色的各國美食和優質的旅遊氛圍。這一趨勢有助於向國際社會展現一個真實、現代的上海,從而進一步提升城市的國際知名度。
對於即將到來的元旦和春節假期,吳麗雲教授認為,
她說:「來華體驗‘特色中國年’有望成為中國入境旅遊在春節期間的新特色,但考慮春節期間中國大部份地區氣候寒冷,這對入境旅遊也會形成一定限制。總體來說,中國入境旅遊市場正處於快速恢復和發展階段,其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
吳麗雲教授指出,為了更好地接待日益增長的入境遊客,中國旅遊城市需要從住宿接待、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服務能力,以滿足外國遊客的多樣化需求。
她表示:「首先,旅遊城市應努力增加面向外國遊客的住宿種類和數量,包括酒店和民宿,讓外國遊客有更多選擇。此前,許多住宿機構並未向外國遊客開放,這導致他們的住宿選擇受限。其次,提升交通、餐飲等公共服務設施的便利性,充分考慮外國遊客的消費需求。例如,在機場或火車站提供多語種旅遊宣傳冊,甚至贈送短期電話卡,以方便遊客使用網絡。公共交通服務應更加便捷,比如提供直達 旅遊景點的路線,並確保這些資訊在遊客抵達城市時能夠輕松獲取。」
此外,吳麗雲教授還建議,從加強語言培訓和推廣本地特色體驗兩個方面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她補充道:「加強接待部門的語言培訓。包括酒店、旅行社、景區和購物場所的工作人員,保障對客服務的基本溝通。充分利用城市高校資源,發展語言類誌願者,為遊客提供指路和咨詢服務。此外,外國遊客對於體驗當地的文化,生活和民俗,充滿濃郁的興趣。所以,無論是數碼文旅體驗、城市建設成就、菜市場、街頭巷尾、城市公園、博物館、非遺體驗,還是民俗文化,都可以成為旅遊城市宣傳時,可挖掘和推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