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各地競逐無人駕駛第一城,大灣區如何抓住機遇?

2024-08-29社會

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透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政策指引下,各行各業正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人工智能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引擎,而無人駕駛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集大成者,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在無人駕駛行業,廣東按下加速鍵,不論是產業集聚還是政策引導,都走在了全國前列。

廣深政策先行,起規範效應

今年7月,廣州市釋出【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擬支持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車等出行服務場景的套用;深圳市釋出【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方案】,明確深圳要建設智能駕駛全國示範區,打造智能駕駛先鋒。其中,包括拓展智慧交通場景,加快固定路線、封閉園區、無人出租車等套用的商業轉化。

深圳正在打造全國的自動駕駛標桿城市。今年6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煒在2024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創新論壇上表示,深圳將以智能網聯汽車和功能型無人車為抓手,全面構建全國自動駕駛最開放城市。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治理研究所研究員寧超喬告訴南都記者,廣深政策的出台,對無人駕駛行業的產業化起到規範效應,能夠積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規模化營運,「特別是廣州的【征求意見稿】,涉及領域非常廣泛,是基於現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現狀,從概念界定,到產業發展、技術發展、基礎設施的建設、商業化管理均做了清晰的規範,在地方法規的層面是走在全國前列的。」

寧超喬表示,當前中國無人駕駛行業的發展,從實驗室出來,正向商用、民用規模化邁進,處在商業營運即將爆發前夕,「作為新事物,無論是法律法規,還是產業支持方面,依然還有很大的空白。以上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些空白,對產業發展方向起到規範和引領方向的作用。」

廣州【征求意見稿】中強調了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交通樞紐服務場景的套用,對此,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系統樞紐智能交通學域的助理教授鄭心湖告訴南都記者,兩地的新政有助於發揮大灣區的核心優勢,「向東、向西可連線大灣區七八個城市區塊,再加上港珠澳大橋也一直想推動無人駕駛公交車。原來大家只關註無人出租、無人巴士,現在如果無人駕駛汽車能夠在機場、港口或者是港珠澳大橋上跑,那麽肯定是對行業有推動的作用。」

對於廣州的無人駕駛政策,從事汽車研究的周博士告訴南都記者,自動駕駛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涉及汽車,還和整個交通系統的多種因素相關,所以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不能只從技術角度考慮問題,「廣州的智能網聯汽車上路試點的各項規章制度中,都提到了‘基於混行’這四個字,‘混行’是大的指導思想。將來某一個區域裏並不全是無人車,它一定會跟其他交通使用者和各種交通要素在同一個體系裏互動,所以廣州也在盡力制定路線圖,希望能夠從系統的角度考慮問題,盡快跨越這個過渡階段。我們也相信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廣州有可能會成為一片獨具特色的自動駕駛落地的試驗田」。

據了解,廣州已經在無人駕駛領域創下多個「第一」,南都記者了解到,廣州是國內第一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第一個在中心城區主幹道開展道路測試、第一個向自動駕駛研發企業發放道路運輸經營牌照、第一個自動駕駛出租車開展商業化示範營運的城市。

「珠江樣本」成型,奮起直追無人駕駛第一城

橫向對比來看,目前中國還沒有實作自動駕駛國家立法,但已有十余個城市取得地方立法的實質性進展,共建設了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000多公裏。

從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方面,武漢拿下了開放裏程和開放區域數量全國第一,也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區。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武漢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裏程已突破3378.7公裏(單向裏程),覆蓋武漢12個行政區,輻射面積約3000平方公裏,觸達人口超770萬;自2018年以來,廣州市也已開放505條城市測試道路、裏程約957公裏,覆蓋6個行政區;在深圳,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開放總裏程已經達到944公裏。

雖然開放裏程數不及武漢,但廣州、深圳正要奮起直追。南都記者了解到,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牽頭草擬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套用示範營運區域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此舉旨在進一步擴大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套用示範營運區域,積極探索廣州自動駕駛測試道路跨區連線、全域開放,為後續自動駕駛商業化營運夯實基礎。

深圳也將進一步擴大開放裏程和區域。今年6月,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煒透露,深圳將建成全國首個全城開放的標桿城市。推動真正意義上的全城開放,8000多公裏道路全面開放,對所有車型開放。

在政策指導下,無人駕駛「珠江樣本」正在珠三角成型。不論是在上遊代表核心技術的芯片、激光雷達、智能座艙,中遊的整車制造企業,還是下遊的無人出租車、無人巴士,從廣州、東莞到深圳,都聚集了一大批無人駕駛產業鏈的企業,密集的人口更是給無人駕駛規模化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珠三角也孵化了不少頭部無人駕駛企業。中商產業研究院釋出的報告顯示,目前,與無人駕駛相關的中國上市企業數量不少,營收排名前50的企業中有10家分布在廣東,占比最多。北京市和浙江省均為5家,並列第二。

在珠三角政策推動和產業聚集的加持下,包括蘿蔔快跑、小馬智行、沃芽科技(滴滴)等15家企業已經在廣州市開展不同級別的道路測試和載客、載貨、編隊、遠端等L3、L4高級別測試活動,累計投入超180台自動駕駛車輛開展示範營運和商業化示範套用。

寧超喬告訴南都記者,粵港澳大灣區是全國乃至全球發展無人駕駛基礎最好、最有前景的區域之一。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灣區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也告訴南都記者,廣東的汽車產業鏈資源豐富,為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和套用提供堅實基礎;廣東的開放和創新氛圍濃厚,有利於吸引和留住人才,推動技術的持續進步;再者,廣東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實力也為其在無人駕駛產業發展上提供了有力支撐,「可以相信的是,只要能夠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廣東完全有機會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無人駕駛產業的領先地區。」

廣東應如何搶占先機?背靠大灣區建設城市群樣本

無人駕駛不僅關乎經濟增長,也關乎中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在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呂本富看來,當前正值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視窗期,機會稍縱即逝,中國無人駕駛等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政策積極支持產業發展,企業只有毫不遲疑地積極擁抱智能網聯汽車,才不至於在未來最核心的前沿技術領域落後,「擁抱智能網聯汽車,就是擁抱新質生產力!汽車在未來的名字就是‘智車’」。

產業聚集、政策支持上已經走在全國前列的廣東,又應該如何把握無人駕駛產業發展的機遇?寧超喬表示,廣東應該充分利用這一視窗期,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各自的優勢,進行資源的整合,相互補短板,打造幾家龍頭型、世界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企業;要緊抓零部件供應鏈,進行區域性補鏈延鏈。

多位受訪者提到要開放無人駕駛在更多場景套用,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機器人協會會長徐強告訴南都記者,建議突出廣州該場景套用,應創造更大價值套用標桿,「我建議在市場化上,開放更多的套用場景,讓車企和套用的企業,能夠有動力不斷往前推動。讓這些企業能夠在研發的初期存活下來。」

地方政策方面,寧超喬透露,路權的開放需要有序逐步安全地開放,目前由於沒有進入量產階段,很多無人駕駛企業還處於虧本營運的階段,政府還需要「扶上馬,送一程」,對企業的政策、人才和稅收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加大。

鄭心湖表示,廣深應該發揮交通樞紐的作用,打造一個標桿示範。【征求意見稿】也提出,廣州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南沙區開展自動駕駛先導套用試點,協調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聯動,促進與前海、橫琴等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的出行服務互認。城市群之間的互聯互通,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無人駕駛企業集聚提供了生長的沃土。

這也就意味著,在建設廣東世界級智能網聯產業高地的過程中,應憑借區位和地理優勢,推動廣州、深圳、東莞等城市的數據互通互認,打通無人駕駛在城市群、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通道,打造全國首個無人駕駛城市群樣本。

采寫:南都記者 汪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