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訊息,今年1至11月份,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40.08億人次,年度旅客發送量首次突破40億人次大關,創歷史新高。中國鐵路客運量、客運周轉量等主要旅客運輸指標穩居世界首位。
「年度旅客發送量首次突破40億人次大關」背後是鐵路部門從數據資訊提升,讓鐵路運力「做加法」;從創新最佳化引導,讓工作效能「做乘法」。近年來,鐵路部門經歷了速度之變、路網之變、裝備之變、管理之變、服務之變解決了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求。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夠不夠」到「好不好」,鐵路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幸福之花開遍了16萬公裏的鐵道線。人民群眾與日俱增的獲得感、幸福感,就是對鐵路部門的最大的肯定。
進一步打通旅客出行、生產流程中的卡點堵點,讓工作效能成倍增長,2024版【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鐵路旅客運輸規程】實行,推出系列便民利民惠民新舉措。鐵路12306創新推出同車接續、線上選座等功能,推廣全面數碼化的客運電子發票服務,計次票、定期票覆蓋60條路線,旅遊套票覆蓋11條路線,鐵路暢行碼覆蓋所有動車組列車。全國120個車站可實作便捷換乘,31個車站實行鐵路到達旅客乘坐地鐵免安檢,84個車站提供互聯網訂餐服務,「靜音車廂」服務拓展至92列動車組列車。這些數據折射出鐵路人甘於奉獻的高風亮節和夜以繼日的辛勤汗水。
鐵路作為社會最基本的交通運輸方式,在現在交通運輸格局發生巨變下,仍充當著主導作用,尤其是春運、暑運,清明、端午、五一黃金周、中秋節、十一黃金周期間更是顯現了鐵路系統在交通運輸行業發揮的無可代替的正能量。為交出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鐵路部門精心籌劃,推出新舉措,拿出新招數,用溫情服務紓緩客流,周到熱忱就好比春風拂面一般,為旅客送來了陣陣春意,給旅客出行的路上增添濃濃溫情,成為廣大旅客出行路上的「遮雨傘」,讓便捷出行成為廣大旅客的美好守望。
雨雪冰凍、強降雨、台風、洪水等極端天氣,這些影響旅客出行的一系列問題,絕不能成為美好出行的「攔路虎」。經濟復蘇後客流猛增已成為一種出行常態,原本愜意的旅途如何更寬更廣更暢?鐵路部門頂格部署「適度超前」,高鐵加密、提速、擴通道。數據背後,見證了鐵路部門科學合理的運輸組織模式。面對惡劣天氣,鐵路部門在速度與安全面前,果斷選擇後者,緊急采取了限速措施,以確保特殊天氣狀況下的旅客運輸安全。盡管高鐵限速會給旅客出行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減少了出現錯誤造成事故的機會,確保了運輸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讓每一位乘客安心放心地乘坐列車,這是鐵路人的基本職責,也是對保證人民生命財產的一種承諾,更是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最好體現。
最佳化運輸結構,釋放管理效能。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數據更是能夠帶來經濟價值的資源。鐵路客運能力和品質持續提升,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出行條件,為經濟社會發展註入活力。四通八達的高鐵網壓縮了時空距離,有力促進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發展,催生了「同城效應」,加快了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公益性「慢火車」和鄉村振興列車的開行,提升了鐵路客運服務的普惠性、均衡性和可及性,助力沿線地區群眾便捷出行和增收致富。鐵路與旅遊的融合發展不斷推進,鐵路部門與景區、酒店聯動,打造消費新場景,推出高品質旅遊路線,吸引了大量客流,帶火了旅遊經濟。今年以來,廣深港高鐵發送跨境旅客2434.5萬人次、同比增長37.2 %,中老鐵路發送跨境旅客24.9萬人次,較好地服務了跨境人員往來、文化交流和商務合作。
最好成績單來自厚積薄發,鐵路作為社會性的服務行業,在不斷地改進和提升服務中讓人民大眾滿意。服務改進的一小步,乘客滿意度提升一大步,鐵路部門在「人民滿意」標準引領下,在服務新風激蕩下,用好年底新開通路線、車站和新投用裝備資源,最佳化列車開行方案,提前做好2025年春運準備工作,不斷提升站車服務品質,保障旅客平安有序溫馨出行,促進中國鐵路快速、和諧、科學發展。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