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七賢論道|14.5億人勉強打平張雨霏?印度的奧運夢,一本難念的經

2024-08-20社會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鵬

「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這兩句老歌詞形容巴黎奧運會印度代表團的心情,大概不會錯。

巴黎奧運會,印度派出117人的代表團,參加69個專案的角逐,交出的成績單是1塊銀牌、5塊銅牌,和我們的遊泳女將張雨霏勉強打平。

對一個擁有14.5億人口、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成績單有點寒磣,難怪【印度時報】頭條大聲質問:47億盧比換來的是什麽?零金牌!印度網民甚至呼籲問責,查一下是不是有人貪汙受賄。

印度在巴黎奧運會金牌榜上排第71位

巴黎奧運會敗興而歸的印度,可是乘興而去的。117人的代表團規模史上最大,本來他們瞄著兩塊金牌:男子標槍上屆冠軍喬普拉力爭衛冕,女子50公斤級自由式摔角運動員維妮什·弗加特奪冠,而底線是獎牌總數超過東京奧運會(7塊),實作歷史性突破。

結果是,喬普拉輸了,輸給巴基斯坦窮小子阿爾沙德·納迪姆;【摔角吧!爸爸】主角的侄女弗加特在淘汰日本摔角天後須崎優衣後進入決賽,但決賽前幾個小時稱體重,因為超重二兩被剝奪比賽資格,總理莫迪出面都沒能爭來一塊銀牌。

印度媒體說的47億盧比,是指印度政府在巴黎奧運會周期三年的總投入,折合人民幣近4億。

他們為一筆巨款打水漂憤憤不平,其實就憑這點投入,應該對取得6枚獎牌的運動員致以崇高的敬意。按印度政府對競技體育的投入,憑印度民間的體育熱情,以印度現有的體育家底,能取得這個成績堪稱奇跡。比這個更大的奇跡,可能就是巴基斯坦這個標槍冠軍了,曾經窮得叮當響,用自制的標槍在麥田裏操練。

這筆每年1.3億人民幣的巨款,假如見者有份,平攤到每個備戰奧運會的印度運動員頭上,買一雙運動鞋都不夠。

印度的奧運健兒太難了。他們的生命力像沙漠裏的胡楊一樣頑強,狀況也像胡楊一樣艱辛。有媒體報道,印度每年對體育領域的投入僅為中國的1.13%。德國對體育的投入相當於全年GDP的1%,印度不到0.1%。

奧運會層次的體育競技,不是短影片上的群體活動或者搞笑的雜耍,不是摩托車上疊羅漢,需要運動員長年的專業訓練,需要教練和科研後勤保障,需要先進訓練裝備和設施,人力、物力、財力缺一不可,而印度體育的現狀,說白了是三不靠。

印度體育賽事直播平台FanCode聯合創始人雅尼克·科拉科提到,為了讓體育事業真正發展壯大,必須全年對各級別體育賽事的結構、基礎設施和渠道進行大量投資,而印度和中國對體育的投入差距甚遠。除了資金,渠道和體育管理也很重要,中國建立了以國家體育總局為首的全面體育管理體系,國家體育總局負責制訂國家體育政策,而在印度,體育管理問題重重,印度足協、印度奧委會和印度曲棍球協會,曾多次被國際機構勒令中止活動、遭到警告,甚至被封殺。

如果一個國家有體育天賦,野蠻生長是有可能生機勃勃的。如果一個民族有運動特長,經濟問題也無法抑制天賦的迸發,前者如肯雅人的長跑、南蘇丹的籃球,後者如塞爾維亞人的球類。

印度的歷史、文化裏沒有體育傳統,也談不上明顯的運動天賦,奧運舞台上默默無聞,也就順理成章。

喬普拉(左)在巴黎奧運會上摘銀。 圖源巴黎奧運會官網

1900年的第二屆奧運會在巴黎舉行,印度派了諾曼·普裏查德出征,這個獨苗不辱使命,田徑比賽中奪得兩枚銀牌,是亞洲第一個獲得奧運獎牌的運動員。

但奧運歷程印度起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此後一百多年只獲得10塊金牌,其中8塊是1928年到1980年間在男子曲棍球專案所得,個人專案首金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射擊上由賓德拉開張,第二金是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男子標槍喬普拉貢獻。

印度的百年奧運史,好像我們陜北一首信天遊:我低頭,向青天,搜尋遠去的從前。白雲悠悠盡情地遊,什麽都沒改變。

前奧運田徑選手普裏亞·辛格回憶道,我小時想練跑步,但只能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直到參加國家隊的訓練,我才第一次踏上專業跑道。

印度也曾湧現過烏莎那樣的亞洲頂類田徑選手,內瓦爾和辛杜那樣的世界頂尖羽毛球選手,以及喬普拉這樣的標槍奧運會冠軍。但在印度的體育環境裏,那近乎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奧運會金牌榜上,美國中國高居前兩名,引領兩種不同的體育人才選拔和培養模式,一個是商業驅動的學校體育,一個是舉國體制和精英體育,而印度則是純散養模式,自生自滅。

很多年裏,印度參加奧運會的選手都是自掏腰包,或者由急公好義的企業慷慨解囊。這意味著運動員沒有人脈、缺乏知名度,就沒有登台的機會。為印度奪得個人首金的賓德拉,訓練費用都由老爸買單。女子羽毛球天才內瓦爾也是從小由父母花錢找場地請教練,每天開車接送。

在印度人的觀念和實操裏,體育不算教育的一部份,雖然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每周有兩到三節的體育課,但只限於簡單的跑步、遊戲之類,跟體育技能和體能關系不大。學生想練、老師想教也有心無力。標準的田徑場、體育館在印度的中小學極為罕見,甚至很多一流大學都沒有。印度的學校沒有體育特長生一說,印度到歐美國家的留學生也沒有學體育的。

印度全國體育教師不到1.5萬人,每10萬人才有一個遊泳館或煤渣、泥土操場,以這樣的師資,別說奧運爭光,就是全民健身,都有點奢侈。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羅諾喬伊·森在【國家在玩——印度體育史】裏寫到,在印度,有體育天賦的人,往往受到家人和社區的勸阻,不會去追求更高水平,此外,社會分層使得不同種姓的人不能在一起進行體育運動。

印度體育先天不足,後天失養。

瑜伽在印度是首選運動。圖源新華社

14億人裏都找不出11個會踢球的人嗎?我們無數次聽到過這句世紀之問。這跟14.5億人出不了一個奧運會冠軍,語境異曲同工。

印度學者波裏亞·馬朱姆達爾在【十億人的夢想:印度和奧運賽事】一書裏給出答案:人們說14.5億人只拿到6塊獎牌,是聳人聽聞的標題黨,他們不明白,印度有13.9億人沒有機會用上體育設施,去嘗試體育運動。

除了體育設施奇缺的硬傷,印度的歷史、宗教、文化上林林總總的問題,也制約著群眾體育的開展、競技體育的普及提高。

印度法律上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三千多年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在印度社會,高種姓的婆羅門眼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個好學校,當個工程師、醫生、律師、金融家是正道,去搞吃苦耐勞的體育,跟體力勞動是一類,不是體面的事兒。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是社會主流的共識。如果非要運動,首選是瑜伽、打坐之類靜態鍛煉,靈修境界。發源於印度的瑜伽風靡全世界,可惜不是奧運專案。

印度人的身體柔韌性我們都領教過,但這種天賦在歌舞和雜耍上有用武之地,在體操田徑之類競技場派不上用場。再說,瑜伽真的進了奧運會,印度也未必一家獨大。曲棍球曾是印度國球,但1980年以後,他們再也沒嘗過奧運會金牌的滋味。

對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首陀羅來說,溫飽問題解決之前不可能去搞體育,有時間跑步健身,不如去搬磚賣雜貨踩三輪車。

在其他國家,體育可能實作夢想,完成人生逆襲,但在普通印度人眼裏,不算是一項賺錢的職業。印度也有賺錢的體育明星,板球運動員年薪數百萬美元,羽毛球運動員辛杜各種代言加起來,年收入超過800萬美元,不遜於我們的網球巨星鄭欽文,但他們的成功並沒有示範效應,也許在很多人眼裏,甚至不算成功。

前印度體育部長拉吉爾·普拉塔普感嘆,我們需要改變觀念,體育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培養團體精神和意誌力,這些對一個人的成長都至關重要。對我們來說,這是婦孺皆知的常識,在印度,這還是振聾發聵的真理。

印度體育要振興,奧運會上想站起來,當務之急國家重視、經費投入、體系完善,更重要的是讓普通民眾理解,體育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少年強,才能印度強。

今年7月,印度奪T20板球世界杯冠軍,孟買當地群眾參與冠軍遊行場面火爆。圖源視覺中國

體育的問題,不只是大家一起動,群眾體育眾人拾柴,競技體育水漲船高那麽簡單。體育話題歸根到底是社會話題,跟歷史、文化、經濟、教育、醫療等息息相關。

2023年全球饑餓指數排行榜上,印度在125個國家裏位列第111。兒童消瘦率指數排行榜上,印度以18.7%位居第一。印度兒童太瘦了,身高和體重比例失調。印度五歲以下兒童,有三分之一的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人均GDP不到2500美元,有2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看到這些數據,能理解印度政府為什麽投入到體育的經費只有我們的1.13%。對一個還在為溫飽問題而奮鬥的國家來說,教育、衛生、醫療,哪個都比體育更緊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前,先得餵馬、劈柴,關心糧食和蔬菜。

體育能振奮民族精神,奧運會上出彩能激發民族自豪感,這個是全世界的共識,印度也不例外。巴黎奧運會男子標槍決賽,全印度有幾億人熬到淩晨兩點半等待喬普拉出場。

暢想奧運會夢,印度其實沒有躺平,沒有擺爛。2014年印度政府出台了【目標奧林匹克領獎台計劃】,2018年莫迪又發起Khelo india(印度動起來)計劃,培育體育文化,資助精英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2024年印度的體育投入達到2.6億美元,比過去有了大幅增加。

印度在奧運舞台上綿軟無力,並不意味他們體育一無是處。印度的板球,是他們體育桂冠上璀璨的明珠,在世界職業體育領域也是高山仰止。

2008年起步的印度板球超級聯賽,是名副其實的印鈔機。印度人對體育的熱情,印度企業對體育的敏感,幾乎都體現在板球上。七年前一項統計表明,有85%的印度人關註板球比賽,7.5億的印度人每年至少打4次板球。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對一項運動癡迷程度能超過印度人對板球的狂熱。

板球在全世界104個國家開展,有20億以上的觀眾。印度板球超級聯賽的估值僅次於美國橄欖球聯盟,超過奧運會和世界杯,也超過英超。板超聯賽球員的平均薪酬500萬美元,僅次於NBA。

板超的吸金能力令人瞠目結舌,每場比賽能創造1600萬美元的財富,平均票價超過200美元。2023--2027年五個賽季的轉播費賣了62億美元。板超總共8支球隊,背後財閥不是印度首富,就是英美商業巨頭。

印度學者馬朱姆達爾對印度體育的未來表示樂觀,他說,改變已經開始,只是不會一夜之間實作。他預計十年以後,印度的體育會讓人刮目相看。

從印度申辦2036年奧運會的熱情,印度板球超級聯賽的火爆,印度政府在體育上逐年增加的投入,以及印度在田徑、羽毛球等專案上野蠻生長所呈現出的生命力來看,沈睡中的印度體育,醒來可能只是時間的問題。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