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IMF上調中國經濟預期,經濟學家:中印等仍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

2024-07-18社會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7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釋出【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與上一次即今年4月的預測相比,上調了0.4個百分點。該報告指出,今年以來,中國國內消費的復蘇推動了經濟增長,外貿出口的積極態勢也給經濟增長帶來更多活力。除中國外,這份以「全球經濟裹足不前」為題的報告還上調了印度和歐元區的經濟預期,同時下調了日本和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測值。根據IMF最新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3.2%不變。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中印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在上述報告釋出之際,為期4天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正在北京召開。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經濟增速達到5%。下半年,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特別是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經濟執行將保持總體平穩,全年5%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基本可以實作。

「強勁的消費數據和出口表現」

IMF的最新預測與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速吻合,也與今年年初中國制定的全年5%左右的增長預期目標相一致。IMF首席經濟學家古蘭沙在16日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IMF在最新報告中修訂了中國2024年和2025年的增長預測,將中國今年的增速從4.6%上調至5%,明年的增速從4.1%上調至4.5%。他解釋說,中國第一季度強勁的消費數據以及出口表現,是IMF作出上調決策的主要依據。古蘭沙還稱,中國經濟在過去15—20年裏實作了巨大的增長,與15年前或20年前相比,其增長對外部的總體依賴程度已大大降低。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2024年1—6月新能源汽車出口60.5萬輛,同比增長13.2%。圖為江蘇省連雲港港16日待出口的新能源汽車。(視覺中國)

IMF研究部世界經濟研究處處長讓-馬克·納泰16日補充說,IMF上調對中國經濟預期的原因之一,是該組織預計中國政府推出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和器材大規模更新的政策將有助於同時促進消費、投資的增長。納泰說,「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建議向消費轉型,這是中國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一步。」IMF認為,中國的消費正在緩慢恢復,預計將在未來幾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該組織同時警告稱,房地產等領域的潛在弱點依然存在,人口增長和生產力發展將是影響未來經濟更為根本的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1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權威的國際經濟組織,IMF上調中國經濟預期,背後是中國發展經濟的諸多優勢和有利條件。他認為,今年中國經濟平穩開局,並持續回升向好,尤其是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了市場預期。而且中國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最佳化營商環境,這將進一步激發外資對中國的投資意願;同時,決策層重視消費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拉動作用,制定出台了大規模器材升級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更重要的是,中國註重培育新質生產力,這將持續推動中國高質素發展。

日美經濟預期略微下調

「中國和印度前景光明,但全球增長不溫不火。」美聯社16日稱,IMF上調了對中國、印度和歐洲今年的經濟預期,同時小幅下調了對美國和日本的預期。根據IMF最新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3.2%不變,但相比2023年3.3%的增長率略有下降。中國和印度將占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近一半。考慮到農村地區消費增長,IMF上調了印度今年經濟增速至7.0%,比4月份的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

日經中文網報道稱,與4月的預期相比,在主要國家中,日本和美國的增長率均有下調。其中,日本受汽車制造商因質素違規而停止生產和出貨的影響,1—3月出現年率近3%的負增長,因此IMF將其2024年的增長率下調了0.2個百分點至0.7%。美國則下調0.1個百分點,降至2.6%。報道稱,由於個人消費放緩,美國1—3月增長率低於預期。基準利率達到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已過去一年,就業也出現了緊縮跡象。

「IMF警告西方國家債務增加、通脹高企。」美國【外交政策】雜誌16日稱,根據IMF周二的報告,中國和印度目前占世界經濟增長的近一半,亞洲新興市場是「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但美國的政治緊張局勢和西方征收關稅正引發越來越多的債務和通脹擔憂。報道稱,政治不確定性和保護主義擡頭,尤其是在美歐加大力度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之際,可能會加劇高通脹。IMF的報告稱,今年一些選舉可能導致經濟政策出現重大波動,並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負面溢位效應,這增加了不確定性。

經濟學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萬喆1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三年疫情後,各國經濟進入了恢復期,但目前仍然充滿了各種風險和挑戰。包括國際治理格局的變化,俄烏沖突、巴以沖突以及美國大選等,都醞釀著未來國際秩序的調整和動蕩,為全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另外,各國貿易、投資以安全為由的各種限制措施層出不窮,經濟碎片化趨勢不斷演進,為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萬喆認為,在這種百年大變局下,IMF維持全球經濟增速不變,擔憂經濟將裹足不前是有道理的。這反映了IMF對正在恢復中的全球經濟抱有審慎樂觀的態度,趨勢上希望全球經濟增長,但是對各種風險仍然保持高度警惕。

跨國企業擁抱中國機遇

「日本和美國因房地產市場走下坡路而遭受嚴重經濟挫折,而中國的技術進步和隨之而來的出口繁榮幫助其經濟增長保持在5%左右的目標範圍內。」美國彭博社16日稱,中國領導人決心保持這種狀態,本周中國共產黨高層幹部齊聚北京召開三中全會,該會議五年召開一次,旨在制定長期經濟計劃。彭博社提及,中國領導人2017年10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素發展階段,隨後又在疫情後提出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文章稱,在中國的經濟迷霧中,希望正愈發明晰,即中國領導人長期以來追求的以技術主導的「高質素發展」正開始取得效果。但文章同時認為,中國經濟仍面臨中國消費者信心不足以及外部保護主義擡頭等障礙。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為實作經濟穩定增長,需要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鼓勵創新,並在擴大內需方面尋求新的突破。「盡管面臨一些貿易摩擦和外部壓力,但我們有信心透過內外部政策的協調和調整,能夠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全年實作5%左右的增長目標」,他說:「針對目前的經濟挑戰,我們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更積極的政策舉措來應對。」

目前,跨國企業正積極擁抱中國對外開放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機遇。「新時代以來,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舒妮達電氣高級副總裁、能源管理低壓業務中國區負責人任婧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以新能源發展為例,培育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中國在這一領域已走在全球前列。而如何抓住中國新能源發展機遇,同時讓能源創新更好地滿足新能源場景帶來的需求,是舒妮達電氣關註的核心話題。進入中國37年來,我們與中國改革開放一路相隨,見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勁韌性,並積極擁抱中國開放和綠色發展機遇。」

紐西蘭乳企恒天然大中華區行政總裁周德漢表示,「中國廣闊的市場、不斷增長的經濟和高質素發展為恒天然和其他紐西蘭公司擴大其中國市場份額和取得成功提供了充足的機會。我們註意到中國強調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目標,贊賞中國政府為外企投資和經營創造良好環境所作的努力。」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馬彤 褚大業 塗蕾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馮亞仁 任重 柳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