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至今,棗莊市薛城區人民檢察院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作為公益訴訟重中之重,奮力奔走於案件辦理第一線的同時,在2023年逐漸培育出薛城區檢察院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品牌--「藍護青綠」。 「藍」指的是檢察藍,代表檢察機關,是公益訴訟檢察生動的底色。「青綠」,出自王希孟【千裏江山圖】這一「青綠」山水畫,象征著大自然的美麗和蓬勃的生命力,代表著他們致力於保護的綠水青山。
保青山本色,建綠色屏障
轄區居民張某在未辦理林木采伐特許證的情況下,擅自砍伐楊樹達194棵,破壞了林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辦案組接到刑檢部門轉辦線索,經審查後張某依法承擔行刑事責任的同時,對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對損害的社會公共利益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承辦檢察官發現,該案發生的主要原因由於張某法律意識淡薄所造成的,故在辦案中多次向張某釋明相關法律規定及濫伐林木對生態環境、林業資源造成的危害,對其進行深入的普法教育。在考慮到張某家庭經濟困難,且手部存在殘疾的情況,酌情對其提出修復生態環境及向社會公眾公開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經審判訴訟請求得到了法院的全部支持。該案宣判後,張某深感愧疚,主動提出參加年度植樹造林計劃,以勞務進行替代性修復,恢復破損的生態環境。在張某參與2023年度薛城區「增植補綠」活動過程中,「藍護青綠」辦案組邀請人民監督員對生態修復情況進行實地檢視,監督植樹造林效果,確保受損公益得到有效修復。
辦案組在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中,不斷嘗試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的采取多種方式保護林業資源,積極適用替代性修復措施,不斷完善生態修復機制,守護青清山色,保護人民群眾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
護碧水常綠,建綠色家園
辦案組在履行公益監督職責過程中發現,個別小區有汙水直接排入露天溝渠,汙染小清河水體。同時周邊耕地因為汙水外溢導致失去耕種功能,莊稼不生不長;居民承包的魚塘水質急劇惡化,導致養殖魚類大量死亡,引起長期信訪。
經辦案組多方調查查明,該處直排汙水來自附近三個小區的管道,該片區屬於薛城區和高新區交叉臨界區域,一直以來未納入市政統一汙水管網,存在雨汙管道共用問題。小清河與微山湖水路相連,該汙染也給南水北調水質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為充分履行公益訴訟法律監督職責,深化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辦案組聘請兩名人民監督員全流程參與監督案件辦理,並針對案發片區汙水汙染水體問題召開聽證會,依法向有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建議盡快采取措施截流、收集直排入河生活汙水,加快案發片區配套汙水管網建設與改造的檢察建議。
檢察建議發出後,辦案組持續跟進監督,發現案發片區生活汙水直排問題始終未能根治,改造管網執行效果未達到預期。有鑒於此,薛城區院繼續和人民監督員一起跟進督促相關單位整改落實。最終在高新區、薛城區兩地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相關行政機關合力配合下,新建配套汙水收集設施正常營運,生活汙水直排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魚塘恢復了往日生機,受損耕地實作復墾,窪地變良田。由於該案辦理效果良好,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優秀人民監督員工作典型案例。
薛城區人民檢察院舉辦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檢察開放日,邀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益心為公」誌願者到龍潭公園東側參觀雨汙分流治理成果現場;到華眾橡膠壩國控斷面參觀蟠龍河水體情況;與會人員對該院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取得成績給與了充分肯定。
保護「綠水青山」只是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一個部份,他們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作為重點辦案領域,陸續辦理了金河水源地保護、固體廢物汙染治理等系列案件,為評估辦案效果,在全市率先開展了公開聽證。在辦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案件中透過對三十余處汙染點的實地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做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
公益訴訟檢察以守公益、護民生為職責,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檢察之藍守護青綠千載。晴時一身土、雨時兩腳泥,哪怕前往調查現場的道路上淤泥遍地、荊棘叢生、步履維艱,只要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他們就一直在路上。下一步,公益訴訟辦案組將繼續以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初心和使命,提高司法辦案水平,在生態安全等領域發揮法治保障作用,構建堅實的法律屏障。在始終牢記守護公益職責的同時,積極主動擔當履職,為建設青山綠水、宜居宜業的薛城貢獻檢察力量!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孫開磊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