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16年一以貫之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一張藍圖 點綠成金

2024-09-29社會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亞麗
航拍磐安縣安文街道雙坑村。共享聯盟·金華 胡肖飛 攝
當前的生態環境,您滿意嗎?當地的水環境現狀,您打幾分?浙江的生態環境工作,您有哪些建議?
最近,浙江開展了2024年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調查。這是又一年浙江對生態環境建設高標準的檢閱和展望。
2020年5月6日,一個訊息讓浙江沸騰:浙江透過生態環境部組織的國家生態省建設試點驗收,16年一以貫之,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
「浙江值得!」收到訊息的那天,省生態環境廳生態處一位工作人員脫口而出。配合驗收工作的日日夜夜裏,他見證了評審專家的嚴謹與嚴苛,也親歷了浙江在生態省建設上的毅力和決心。
21世紀初,浙江經濟發展「高歌猛進」,但天不藍、水不清、山不綠的現象引人擔憂;保護生態環境與加快經濟發展的尖銳矛盾開始凸顯,不平衡、不協調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浙江率先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習近平同誌到浙江工作後特別重視生態環境保護。2002年12月,習近平同誌在主持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時提出,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綠色浙江」為目標,以建設生態省為主要載體,努力保持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在習近平同誌的重視和推動下,浙江於2003年1月成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在2003年7月的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習近平同誌把「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建立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為「八八戰略」的重要一條正式提出。
這一決策精神,迅速傳導到浙江的每個縣、每個村。位於天目山北麓的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在上世紀90年代,聽到的是開礦的炮聲和機器的轟鳴——村民們為了財富,挖掘山上優質石灰巖,辦起水泥廠。家鄉,卻因此變得溪流渾濁、煙塵漫天。
「整個浙江都在講生態、講綠色,我們村哪裏沾得上邊?」彼時,村黨支部書記鮑新民有些迷茫。
那是2003年夏天的一個早上。狹小的村委會會議室,村民代表會議正在召開。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終於決定:當年關停水泥廠;2005年,礦山承包一到期就關停。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誌到余村考察時表示:「你們關礦停廠,是高明之舉!」並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余村和整個安吉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2019年,浙江建成全國首個生態省時,安吉實作地區生產總值469.59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5倍;全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3488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安吉余村,感慨道:余村現在取得的成績證明,綠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路子選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安吉是浙江綠色發展的美麗縮影。16年間,綠色正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河長制」等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國首創,為中國探索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浙江經驗」。
「生態」二字深度改變了浙江,也融在了老百姓的生活裏。
地處錢江源頭的金星村,村民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吃上了休閑旅遊經濟「飯」;坐落在淳安縣西南部的下姜村,從山林覆綠、治汙換能、拆危拆舊、大整大治入手,「窮山村」變「綠富美」;安吉魯家村,以生態環境入股的方式,形成了「村集體+公司+農戶」的多元籌資、多方合作形式;依托自然生態資源和民俗風情,桐廬、仙居、縉雲等地實作了「點綠成金」……
正如生態省評估報告評價的那般,浙江的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其中綠色發展綜合得分、城鄉均衡發展水平都是全國第一。
浙江生態建設的成就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的目光。2023年10月30日,浙江「藍色迴圈」海洋塑膠廢棄物治理專案榮獲2023年聯合國「地球衛士獎」。這也是浙江繼「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支付寶「螞蟻森林」專案之後第三次獲此殊榮。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實幹者。在浙江大地上綠色這個代表勃勃生機的詞匯,閃耀著動人的光澤,訴說著發展的邏輯,印證著過去,也指引著未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