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我是刑警】還原90年代多起大案偵破過程,再現老牌刑偵劇經典味道

2024-12-07社會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我是刑警】正在央視八套播出,這部現實主義刑偵大劇回歸充滿年代風味的刑偵故事,以類紀實的敘事手法和拍攝風格還原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多起惡性大案、疑難積案的偵破過程,講述了30年來公安刑偵事業的發展歷程。隨著【少年壯誌不言愁】在劇中一次次唱響,熟悉的老牌刑偵劇經典味道再現熒屏,把觀眾拉回當年看【便衣警察】的集體記憶中。

揭秘多起刑事大案偵破過程

【我是刑警】從1995年震驚全國的「鶴崗1.28大案」持槍搶劫大案偵破切入,講述了於和偉飾演的秦川從警官學校畢業回到家鄉開始了刑偵生涯,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刑警的故事。據悉,【我是刑警】透過15個具有時代烙印的典型案件串聯起基層刑偵工作,揭秘了諸多刑偵大要案的偵破過程,該劇開播後愛奇藝內容熱度破8000,酷雲收視峰值達2.9137%,成為年末熒屏的一部品質佳作。

劇集開場硬核又生猛,首個案件「河昌市西山礦大案」改編自鶴崗1.28大案,不但案情慘烈,而且犯罪分子非常狡猾,用男扮女裝誤導警方偵查方向,對現場被擊斃的同夥毀屍滅跡不留線索,導致警方破案陷入僵局。相比近些年流行的懸疑推理劇,【我是刑警】人物塑造上沒有高智商的天才神探,情節設定上沒有燒腦、多重反轉的炫技敘事。

劇情對刑偵題材重案實錄不修飾不美化,高度還原真實的破案過程及刑警的工作生活,全景式展現基層刑偵工作的復雜性與挑戰性。劇中,在案件偵辦初期,基層民警集體走訪摸排、刑警一次次現場勘察,逐步縮小了偵查範圍,而案件難點是案發現場一具無名屍的身份遲遲無法確認,省廳專家的到來成為偵破的轉折點。

劇情講述中,破解無名屍的過程采用了平行剪輯,一邊是刑事技術專家在案發現場彈道還原,一邊是法醫專家對無名屍進行屍檢,兩個場景下的刑偵工作交叉敘述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揭示了無名屍的真實身份和犯罪分子毀屍滅跡的動機。劇情對刑事偵查手段的細致還原,讓觀眾能以一線刑警的工作視角深入挖掘案件的每個細節,沈浸式體驗刑偵工作。

返璞歸真猶如刑偵紀錄片

劇作在藝術想象和戲劇性設計上較為克制,比如秦川摯友葉茂生犧牲的情節沒有出現在大要案偵破的關鍵節點,而是晚上出門買煙路遇盜車賊上前抓捕,殊死搏鬥中葉茂生中槍,最終倒在追擊路上。這樣一個看似偶然性十足、與主線劇情無關的犧牲,卻是無數人民警察恪盡職守打擊犯罪、用熱血譜寫警魂的縮影。

【我是刑警】是在平鋪直敘的平實敘事中講述破案,還原了「人」在辦案的紀實感。劇中,偵破案件不再是主角光環下靈光一現、如有神助的個人頭腦風暴,而是各層級、多部門、多警種依靠紮實的刑偵工作和豐富辦案經驗,在嚴密的邏輯推理中一步步試錯、糾錯,群策群力找出關鍵線索揪出真兇。劇中公安局案情分析會場面讓人過目不忘:全景鏡頭裏一屋子民警層層疊疊堆滿畫面,整個場景呈現的是一個辦案集體,一眼望去看不出誰是主角,更找不到一張讓人出戲的明星臉,真實得猶如在觀看刑偵紀錄片。

劇集粗顆粒度的影像,回歸了【便衣警察】【重案六組】【征服】等老牌刑偵劇的經典風格。劇中演員幾乎都是素顏出鏡,在表演風格上「去表演化」,更側重於呈現生活質感與年代銘印。開篇劇情中,於和偉、馬蘇等實力派演員的審問對手戲堪稱演技高光。

有觀眾發現,劇中角色在高強度辦案過程中都來不及整理淩亂的頭發。導演惠楷棟透露【我是刑警】的拍攝現場「沒有化妝,並且跟化妝組說不能帶梳子,頭發亂了,就是手,因為我沒看到哪個公安坐在辦公室裏還有個梳子」。如此處理讓人物形象回歸到最真實的狀態中,對比當下劇集制作的時尚精致,這份返璞歸真打破了刑偵題材的同質化競爭,反倒顯得清新脫俗。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