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七十年來,他們努力將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拉回社會懷抱

2024-12-10社會

七十年來,他們努力將4萬余名違法犯罪的孩子們拉回社會的懷抱。

拯救一個孩子挽救一個家庭

還記得當年轟動一時的電影【少年犯】麽?其主要講述了少年犯方剛、蕭佛、沈金明等人被押送進市少年犯管教所,最終改過自新的故事。【少年犯】上映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該片反映的青少年犯罪問題,牽動著千百萬父母、教師和社會學家、司法工作者的心。影片拍得極為真實,表演得又非常質樸,許多情節都催人淚下,獲得了法制文藝優秀獎、【大眾電影】百花獎等諸多獎項。而這部影片的取景地,正是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

圖說:【少年犯】海報。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供圖(下同)

上海未管所的照片檔案冊中收錄了這樣一段話:「1985年,為宣傳黨的勞改方針、政策、深圳影業公司來所進行【少年犯】影片的拍攝。影片由張良任導演,王靜珠任編導,全部犯人演員均由我所少年犯擔任。」

圖說:影片獲得眾多獎項。

監獄實景拍攝,少年犯扮演「少年犯」

1985年6月18日,電影【少年犯】在未管所舉行開拍儀式,該片是內地第一次用監獄實景拍電影,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用未成年犯扮演「少年犯」。

影片鏡頭真正帶領觀眾一起到了高墻裏,看到孩子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服刑和接受改造的,從而引發人們思考社會、學校、家庭如何擔負起責任,防止孩子犯罪。

圖說:電影劇照。

取景地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始建於1953年11月5日,原名上海市少年犯管教所,2007年1月18日改為現名,是上海市唯一一所對年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犯執行刑罰的國家機關。

人是需要拉一把的,更何況他們還是些孩子

七十年來,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經歷了九次搬遷的嚴峻考驗。幾代未管人將初辦時僅有120間陋房,479名押犯的未管所逐年建設成為集校園式和園林式於一體的現代化教育改造場所,並榮獲部級現代化文明少管所和上海市文明單位的雙冠稱號。

近四萬名違法犯罪青少年在這裏得到心靈復蘇,他們中絕大多數已成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其中許多跨進了高等院校的大門,有的為搶救國家財產獻出了生命,被追認為烈士。

未管所將未成年犯的義務教育與全員職業教育一並接軌社會教育,並以「思悔、親情、責任、感恩」為主題的「愛的教育」為品牌,以罪犯價值觀教育為重點,打造具有未管特色的監禁文化,已形成「一個廣場,四個中心」(回春文化廣場、教學中心、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心理健康指導中心、藝術矯治中心)的教育格局。同時,未管所在「5+1+1」成年犯教育矯治模式基礎上,提出了「3+3+1」的未成年犯教育矯治模式,透過探索建立教育類、矯治類、評估類三大模組,充分汲取運用各方資源,著力解決「未成年犯教育矯治社會化」這一關鍵性問題。未管所還將「工學業一體化」理念,融入未成年犯勞動矯治中,建立「以工促學、學以致用、以學謀業」的勞動矯治模式,堅持以未成年犯回歸社會生存與發展需求為導向,整合監獄、社會、家庭、矯治物件四方資源,實作矯治專案與未成年犯回歸生存、發展需求的有效銜接。

圖說:監獄教師為罪犯授課。

幾代未管人艱苦創業、辛勤耕耘,以「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政策為宗旨,以教育改造違法犯罪少年為己任,將一個個扭曲的心靈從噩夢中喚醒,將一名名少年引向「回春」之路。

2024年,在兩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新一屆未管所黨委班子,圍繞局、所高質素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堅持強基固本、守正創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規範化」引領賦能未管所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充分運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矯正方法,貼近未成年犯需求,提供相應的支持與幫助,努力教育、感化、挽救每一名失足少年。沿著七十年的輝煌軌跡,續寫上海未管工作的新篇章,為上海司法行政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通訊員 林芝瑜 新民晚報記者 曹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