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以色列的困境,戰鬥力優勢能否抵擋四面楚歌?|鳳凰聚焦

2024-09-10社會
已經延續近一年的巴以沖突,不但沒有迎來停戰和談,局勢反而更加升級。遭到重創的哈馬斯困獸猶鬥,他們改變了對待人質的策略,令以色列的行動左右掣肘。不僅如此,胡塞武裝、黎巴嫩真主黨也越發鬥誌拉滿,攻勢加強,以色列雖有戰鬥力優勢,但四面楚歌、內憂外患,中東這場亂局究竟會往何處去?
Part.
1
巴以沖突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時間,如今,以色列軍隊已經在加沙走廊占領了絕大部份地區,但在軍事上的強硬並沒有給以色列帶來太多的正面優勢。巴以之間的沖突在多方面幾次地斡旋下,並沒有走向停火的跡象。國際輿論的壓力、周邊「抵抗軸心」組織襲擾的升級、國內呼籲停火換人質的不斷抗議、以領導層內部的紛爭、戰場擴散等等問題愈演愈烈,巴以沖突不斷外溢,事態面臨著再度升級。
9月初,一場數十萬人參與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展開,現場的人們揮動著國旗,擡著棺材,喊著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下台的口號,抗議人流長達數公裏。與此同時,以色列勞工總會、律師協會、教師工會、商業企業論壇聯盟、影院聯盟同時宣布罷工,機場等交通中斷,各地的服務出現了癱瘓狀態,甚至很多城市的政府機構也呼籲民眾罷工。
這次抗議和全國罷工也是去年10月巴以沖突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而究其原因,則是9月1日,以色列軍隊宣布在加沙的一條二十米深的地道裏,發現了六名被哈馬斯殺害的人質遺體,這是戰爭進行了11個月以來,第一次傳出哈馬斯批次殺死人質的訊息。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以色列自戰爭開始就設定了兩個主要目標:一是徹底消滅哈馬斯,二是解救人質。然而,這兩個目標幾乎不可能同時達成。在持續的沖突中,六名人質被殺,反映出哈馬斯在應對以色列的攻擊時采取了極端手段,若要全面消滅哈馬斯,人質就可能都無法活命。正因如此,七十多萬人走上街頭,呼籲達成臨時停火協定,以確保人質的生命安全並尋求和平談判。」
六名被扣押人質的遺體是以色列國防軍在加沙走廊南部城市拉法一個地下隧道發現的,按照以軍的說法,他們是被哈馬斯近距離射殺。戰爭打了近一年,人質被關押了近一年,但他們最終沒能回家,死在了加沙的地道裏。
六名人質被殺的事件震撼了以色列社會。人質家屬認為,如果內塔尼亞胡政府與哈馬斯達成釋放被扣押人員的協定,六名被扣押人員可能不會身亡。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9月1日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一訊息令整個國家感到心碎。但國民們似乎並不買賬,他們向政府喊話,「借口已經夠多了,對人質的拋棄也讓人受夠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對內塔尼亞胡而言,消滅哈馬斯是一場政治豪賭。持續加緊侵略只會導致更多人質遇害,這已激起人質家屬及以色列民眾的強烈不滿,情緒迅速轉化為對內塔尼亞胡的憤怒與不滿。」
人質的死亡,顯示出一個巨大的風險,在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沖突後,哈馬斯在加沙的生存空間被以色列軍隊擠壓到了極限,未來還有可能會針對人質再次做出類似的極端舉動,畢竟還有大約一百名人質在哈馬斯手中。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以六名人質被哈馬斯處決為標誌,哈馬斯對人質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以色列國防軍逼近的緊張局勢下,基層指揮員擁有了對人質生死的決定權,這無疑是對以色列的巨大壓力。哈馬斯試圖透過分期、分批處決人質,迫使內塔尼亞胡政府屈服於他們的政治訴求。」
Part.
2
六名人質的死亡也引發了以色列高層之間的矛盾對立。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強烈呼籲總理內塔尼亞胡立刻與哈馬斯談判,救回仍被扣押在加沙的以色列人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加蘭特認為應該達成停火換人協定,把人質先換回來,在‘費城走廊’的封控問題上還可以更靈活。」
加沙走廊停火談判至今無果,癥結之一就是「費城走廊」的控制權問題。巴以沖突爆發後,這一地帶被以色列視為外界將武器、物資等走私進入加沙的重要區域。
不久前,以色列安全內閣大部份成員都投票支持以軍繼續駐紮在「費城走廊」。哈馬斯負責對外關系的高級成員哈亞表示,如果以色列國防軍不撤出「費城走廊」,協定就不會達成。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以色列認為哈馬斯武器的獲取與其人員進出加沙的自由得益於邊境沒有設定管控,因此內塔尼亞胡堅決主張,為確保哈馬斯徹底消亡並防止其復興,以色列應永久掌控‘費城走廊’。」
國防部長加蘭特與總理內塔尼亞胡的針鋒相對,揭開了當下以色列內閣分歧愈發嚴重的事實。去年,內塔尼亞胡就曾與加蘭特和國防軍總參謀長哈萊維發生激烈爭吵,其原因就是加蘭特與哈萊維都支持盡快達成加沙停火協定,也因此,加蘭特差點被解職。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以色列面臨兩難困境,是優先考慮全面消滅哈馬斯,還是解救人質。這一抉擇導致以色列社會和政黨深度分裂,利庫德集團與內閣中極右翼政黨間矛盾重重,當前以色列社會分裂嚴重。」
戰爭還是停火?以色列軍方和政府在加沙問題上的矛盾,加大了以色列政府內部的分裂,但畢竟誰也不希望看到內閣走向破裂瓦解。也就是在9月1日,以色列軍隊答應在加沙走廊有限度的停火,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在各方的斡旋和壓力下,以軍和哈馬斯都同意臨時性停火,以便讓加沙的孩子,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
今年7月,加沙走廊有六個不同地方的汙水檢出脊髓灰質炎病毒,8月,代爾拜拉赫一名十一個月大的嬰兒確診感染脊髓灰質炎,也就是小兒麻痹癥,這是加沙走廊近25年來首例該病病例。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起初,以色列是反對接種疫苗與停火提議的,但在歐洲與美國的巨大壓力下最終同意。加沙地區人道危機已經如此嚴峻,食品、燃料匱乏,難民眾多,若再爆發大規模流行病,將對以色列極為不利,且傳染病外溢也威脅以色列自身安全。」
Part.
3
以色列內部,社會抗議規模空前,安全內閣前所未有的撕裂,而外部因為哈以沖突外溢引發的危機也在加碼升級。8月底,以軍開始對約旦河西岸傑寧等地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造成了數十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根據以色列媒體訊息,此次軍事行動,與此前發生在特拉維夫的一起汽車炸彈襲擊未遂事件有關,哈馬斯和傑哈德組織均宣稱對這次事件負責。以軍認為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正在策劃更多針對以色列的襲擊。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哈馬斯擔心以色列這種大力度地清剿,會摧毀它在約旦河西岸的組織網絡和軍事力量,於是決定主動采取對以色列的打擊行動,同傑哈德等反抗力量加強團結,打擊以色列。」
有媒體分析,此次以軍行動是對加沙軍事行動的延伸。
9月6日淩晨以軍從約旦河西岸城市傑寧撤出,此輪軍事行動共造成二十一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對傑寧當地的基礎設施造成了大規模破壞,傑寧難民營內30%的人口被迫流離失所。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約旦河西岸的情況很復雜,約旦河西岸現在有三百萬巴勒斯坦人,有五十萬以色列的猶太定居者,一旦約旦河西岸亂起來,雙方發生沖突,對以色列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所以以色列不願意在約旦河西岸開辟新的戰場。」
此前以色列礙於美國壓力,想要避免多線作戰以及哈以沖突外溢升級,但如今的以色列已是四面楚歌。
8月初,黎巴嫩真主黨宣稱針對以色列軍隊越境空襲首都貝魯特炸死其軍事領導人舒庫爾一事件,它們要進行報復。8月25日,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發生了本輪哈以沖突開始以來最大規模的交火,以色列宣布摧毀了黎巴嫩一千余枚火箭彈,而黎巴嫩真主黨則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三百余枚火箭彈和多架無人機,這次交火導致三名真主黨武裝人員死亡,以方一名士兵死亡、兩人受傷。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真主黨策應和支持哈馬斯,要求以色列停止加沙戰事,它現在是以色列北部的主要軍事威脅。對以色列而言,加沙停火是遏制黎巴嫩真主黨襲擊的關鍵。若停火不成,黎以、約旦河西岸乃至伊朗與以色列的沖突均可能升級。」
日前,以方批準了對黎巴嫩發起地面進攻的作戰計劃,這也讓外界擔憂黎以沖突會再度升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如果黎以開戰,以色列可能會延長加沙走廊的戰鬥,並考慮從那裏抽調部份作戰力量到黎巴嫩。然而,以色列似乎並不希望擴大對黎巴嫩的打擊規模,以免引發與黎巴嫩之間的全面戰爭。」
哈馬斯前領導人哈尼亞遇刺後,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就放出狠話,誓言要對以色列進行報復。盡管伊朗的報復行動還沒有展開,但這猶如利劍高懸,隨時會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從而讓中東局勢進一步失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指示伊斯蘭革命衛隊報復以色列,策略靈活多變。他既強調報復的有效性,又讓敵人陷於焦慮的等待中,被迫等待也視為一種報復方式,而且也將以意外方式實施報復。同時,他將當前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解釋權下放給‘抵抗軸心’的其他地區夥伴。」
Part.
4
作為「抵抗軸心」武裝組織之一,也門胡塞武裝也並沒有消停。
此前襲擊美國航母的疑雲還未散去,8月21日,胡塞武裝又襲擊了一艘名為「蘇尼翁」號的油輪,這艘油輪懸掛希臘國旗,攜帶有十五萬噸原油,襲擊導致船體至少發生了六次爆炸。這場突如其來的紅海燃燒,無疑加劇了紅海地區安全域勢的危機。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發表講話稱,這艘油輪背後與以色列關系密切,未來會繼續對以色列相關聯的船只進行襲擊,直到以色列結束在巴勒斯坦的敵對行動,並解除對加沙走廊的封鎖。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胡塞武裝一直希望透過在紅海地區采取軍事行動,給以色列施加壓力。它的公開要求是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所以胡塞在紅海的軍事行動,實際上是給以色列和美國施加軍事壓力。」
巴以沖突爆發後,胡塞武裝使用無人機和導彈等頻繁襲擊紅海和亞丁灣水域目標。據美聯社報道,受到胡塞武裝襲擊的船只已有八十多艘。而胡塞武裝則表示已經襲擊了一百八十二艘關聯以色列的船只。盡管美英等國在這一區域組成了軍事護航編隊,並多次對胡塞武裝發動打擊,但這支「拖鞋軍」似乎從來沒有示弱,而是不斷攪動著紅海局勢。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胡塞武裝封鎖紅海,致其運輸量銳減60%,迫使全球四大航運公司商船改道好望角,增加了航運成本,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及商貿造成了影響。」
當地時間9月7日,黎巴嫩衛生部表示,以色列軍方當天對黎巴嫩南部城鎮法倫的襲擊導致3名醫護人員死亡,2人受傷;8日,以色列對敘利亞中部發動的襲擊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以色列在多條戰線持續作戰,多方交火日趨激烈。
作為國際社會一道久未愈合的傷口,巴以之間未來的局勢會更加復雜難解,面對已經到來和即將到來的外溢風險,如何防止沖突失控引發新的中東戰爭,是世界需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董漫遠:
「中東是否動蕩,關鍵在於大國及地區強國的戰爭意願。若它們均無意於中東國家間戰爭,則局勢可控。但若‘抵抗軸心’成員對以色列報復,可能引發地區沖突。」
以暴制暴是以色列的邏輯盤算,但是現實卻遠遠更殘酷、更復雜。百多名人質命懸一線,以色列究竟是救人還是寧願玉石俱焚,背負罵名,也要一舉徹底剿滅哈馬斯,而內塔尼亞胡政府還能撐多久?
制片人:何冀寧
編導:張萌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