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青年報】;
近日,許多網友在社交平台提到在日本旅遊時感染流感,大S的離世使得日本流感更加引人關註。
環球時報參照日本【產經新聞】2日報道稱,自2024年12月下旬流感病例數創新高後,日本多地藥店表示已無用於治療感冒、發燒等疾病藥品的庫存。
此外,一些過於擁擠的醫院也建議患者盡量回家休養,避免擠占醫療資源。
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1月31日的數據顯示,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國內累計流感病例預計已有約952.3萬人。
1月9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釋出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23日至29日,日本全國定點醫療機構報告的流感患者人數首次超過30萬人關口,重新整理1999年采用現行統計方法以來最高紀錄。
【產經新聞】報道提到,因感染人數激增,日本全國多地感冒藥、止咳藥等處方藥供應嚴重不足。
報道稱,除了感染人數激增外,部份醫療機構此前過度囤購藥品、多家日本藥企出現造假醜聞也影響了藥品供應鏈的穩定,造成了日本各類流感藥品庫存分布不均,加劇了藥品短缺。
日本靜岡縣傳染病防治所所長後藤幹夫表示,自1月起當地許多醫院的感冒藥已宣布告急,許多醫院不得不建議輕癥患者不要前往醫院,避免擠占醫療資源和在醫院感染其他病毒。
多人稱在日本旅遊時感染流感
醫生:不同國家流感差異不大
紅星新聞報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介紹,一般來說,每年流行的流感毒株全世界差異不大,會存在時間先後的不同。
如國內2023年冬天11月份流行甲型pN2,12月份流行乙型流感,2024年流行的則是pN1,不同地域不同時間占據主流的毒株不同,但基本就是這三種,致病率差不多,甲流癥狀表現也沒有區別,不會因為在日本就有明顯不同。但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得過pN1,來到另一個國家流行的是pN2,則可能再得一次。
網友發文稱在日本旅遊時感染流感
對於外出特別是海外旅行,李侗曾提到,旅行時時差、體力消耗等會導致身體勞累,抵抗力下降,同時接觸大量人群也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並且旅途中就醫用藥也往往無法及時保障。
李侗曾建議,生病後應該第一時間休息,不要急於去另一個目的地或返程,這些都不利於病情恢復。
▲【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年版)】中提到的高危人群
在流感高發季節特別是目的地處於流感高發季節,遊客可以攜帶奧司他韋備用。
奧司他韋是非常安全的流感抗病毒藥物,也已經批準用於流感暴露後預防。但是奧司他韋是處方藥,原則上應該提前和醫生溝通是否適合自己使用,有無禁忌證等問題。
另外,還可以隨身攜帶一些解熱鎮痛藥,以及發生腹瀉時用於預防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的口服補液鹽等。
流感發病,抓住「黃金48小時」
專家提醒,流感發病的48小時被稱為自救的「黃金48小時」,
高危人群如果沒有在48小時內使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疾病可能發展成肺炎、重癥等。
治療流感的藥物可選擇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這兩種藥有何不同?聽專家解答↓
奧司他韋服用方法:每日兩次,用藥療程5天;
瑪巴洛沙韋服用方法:服用一次。
專家介紹,從緩解癥狀來看,兩個藥物是等效的,瑪巴洛沙韋對降低病毒載量的速度要比奧司他韋好一些。當出現流感相關癥狀時,在「黃金48小時」服用抗病毒藥物,能夠做到自救。
此外,還有兩種非甾體的退熱藥,對乙酰胺基酚、布洛芬,家中配備一款即可。如果發燒比較明顯或引起身體不適,可以使用退熱藥。
中國青年報綜合:央視新聞、環球時報、紅星新聞(記者:付垚 劉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