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深度關註丨穩中有進

2024-07-21社會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 韓亞棟

7月17日,在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工業園內,中材科技(萍鄉)風電葉片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的風電葉片正準備裝車外運。

7月17日,在第21屆長春國際汽車博覽會上,觀眾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展區參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4年中國經濟「半年報」日前出爐。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超過60萬億元,達到6168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分季度看,一季度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

上半年,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等給經濟發展帶來新挑戰,但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回暖、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等因素也形成新支撐。如何評價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執行表現?有哪些亮點?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中國經濟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呈現出總體平穩、結構最佳化、質素提升的特點

觀察經濟執行狀況,通常看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和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從數據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5%的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仍將保持領先;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物價水平溫和回升,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0.1%,其中二季度上漲0.3%;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外匯儲備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上半年,中國經濟延續了恢復向好的態勢,呈現出總體平穩、結構最佳化、質素提升的特點。」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告訴記者,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疊加國內結構性周期性矛盾凸顯的背景下,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看需求,消費、投資、凈出口「三駕馬車」延續向好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969億元,同比增長3.7%。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5%;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5391億元,同比增長3.9%,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8.5%;貨物進出口總額211688億元,同比增長6.1%。

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0.5%,拉動GDP增長3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一系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顯效,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服務消費增勢良好,消費需求延續恢復態勢,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作用顯著。」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趙同錄說。

看供給,三次產業增長穩定,生產供給穩步增加。上半年,農業生產形勢平穩,夏糧獲得豐收,畜牧業生產穩定,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拉動經濟增長0.2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增長較快,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拉動經濟增長1.9個百分點。服務業持續恢復,資訊傳輸、軟件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延續較快發展勢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1.9%和9.8%,合計拉動經濟增長1.0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等假期經濟相關行業發展較好,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6.9%和6.6%,合計拉動經濟增長0.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舉措。董煜認為,宏觀政策發力靠前,積極推出大規模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調整最佳化房地產政策、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舉措,對推動經濟穩定執行、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

擴內需政策持續加力,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帶動了相關器材生產較快增長,惠及多個重點行業。在大規模器材更新政策帶動下,上半年器材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3%,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4.8%;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0%,高於制造業投資0.5個百分點。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對拉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上半年,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個百分點。

「下階段,既要堅定發展信心,看到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巨大潛力、有利支撐;也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估計發展中的困難、挑戰和不確定性,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更好統籌穩增長和增後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進一步實施好宏觀政策,精準發力、持續用力、形成合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明顯,外貿規模再創新高

中國經濟基本盤保持穩健的同時,經濟發展的質素不斷提升。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延續去年四季度以來較快增長態勢,工業品出口逐月加快,企業利潤保持增長,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高質素發展持續推進,工業經濟執行總體保持平穩向好態勢。

「在產業領域,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明顯。以高技術制造業生產和投資增速保持較高水平為代表,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5.8%;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增速比全部投資高6.7個百分點。」董煜說。

3D打印器材、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等智能綠色新產品表現亮眼,產量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合計同比增長13.4%,占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比重提升;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如果說增長之量折射出經濟執行的「穩」,那麽轉型之效、發展之質則更顯現出「進」的一面。

「這表明中國經濟將堅定走高質素發展之路,一些新的支柱產業已經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前沿領域有較好的成長機會。中國也在追求更加均衡的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平衡好經濟與民生、經濟與生態等關系。」董煜說。

外貿規模再創新高。中國上半年外貿規模首超21萬億元,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長7.4%,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別高2.5個、5.7個百分點,外貿向好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

看出口,上半年中國出口總值為12.13萬億元,增長6.9%。其中,機電產品占出口比重近六成,自動數據處理器材及其零部件、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分別增長10.3%、25.6%和22.2%。

看進口,上半年中國進口總值為9.04萬億元,增長5.2%。其中,進口機電產品3.25萬億元,增長10.1%;鐵礦砂、煤、天然氣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加。

「今年上半年進出口表現亮眼,是世界經濟復蘇、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以及外貿韌性的體現。」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告訴記者,出口增速較快,反映出外部需求改善和中國制造的顯著優勢。中國產業門類齊全,無論是勞動密集型商品、機電產品還是「新三樣」均呈現較強競爭力。進口增速較快,反映出國內需求持續恢復,對礦產資源能源類產品、制造業中間品、最終消費品等產生了較強需求。

外貿發展仍需居安思危。世界經濟復蘇仍面臨不穩定性,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因素等給全球貿易活動帶來不確定性,中國外貿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隨著國內企業積極調整應對、各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出台以及中國制度型開放的紅利逐漸釋放,中國在全球分工、商品生產的地位、影響力與競爭力穩固。」張曉濤說。

經濟穩定執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素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實作全年發展預期目標有底氣有基礎

把脈中國經濟,既要看到短期波動之「形」,也要看到長期發展之「勢」。

「從短期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有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等短期因素的影響,也反映出當前經濟執行中的困難挑戰有所增多,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內大迴圈不夠順暢等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說,但經濟穩定執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素發展的大勢沒有改變。

從供給支撐看,中國夏收糧油再獲豐收,為推動經濟穩定執行、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利條件。作為實體經濟的根基,制造業規模持續擴大、占比穩步提升、結構不斷最佳化,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增強,既是上半年經濟執行的一個亮點,也是下半年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從需求支撐看,世界經濟溫和復蘇,部份主要經濟體進入補庫存周期,消費電子等行業上行周期有望延續,有利於中國外需改善。同時,中國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潛力巨大,暑期、「十一」長假等也有助於帶動消費恢復。短板領域、薄弱環節和新領域新賽道投資還有很大空間,「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專案加快下達、建設提速也有利於帶動投資增長。

從動力支撐看,中國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成長,有助於對沖下行壓力、增強上行動力。新型消費、新基建等領域發展活力也在不斷釋放。

從政策支撐看,大規模器材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前期發放的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逐步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強化政策統籌、綜合施策將持續形成政策合力,為經濟平穩執行提供有利政策條件。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7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釋出【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調高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至5%,較今年4月的預期上調0.4個百分點。

「我們相信中國仍有相當大的政策空間。」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表示,盡管經濟面臨一些挑戰,但中國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提振經濟,其中一些措施已經開始產生積極影響。

「當前,中國經濟總體上處於動能轉換的階段,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突出。我們要在戰略上保持定力,繼續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為經濟發展註入活力和動力。同時,還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縛經濟發展的堵點卡點,並把預期管理放到宏觀調控的突出重要位置,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做到持續改善預期、增強信心。」董煜說。

長風破浪,未來可期。上半年,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頂住壓力,發揮了「穩定器」和「動力源」的重要作用。基於「上半場」打下的底子,加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推動高質素發展持續註入的強勁動力,中國有決心、有能力、有條件繼續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作全年發展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