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北京東城:巧治胡同停車難

2024-02-20社會
如今,站在國子監街東口西望,昔日亂停車和擁堵帶來的嘈雜、躁動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通暢的街道和清朗的視野,市民可以到此繪景拍照、讀碑懷古、漫步騎行。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簡宏妮 編輯覃柳笛
2023年11月,靜下來的國子監街(閆文/攝)
寒假過半,位於北京東城區的國子監街迎來了大批遊客,朱穎便是其中一員。「這是我最喜歡的北京胡同之一,道路寬敞,兩邊沒有車輛停放,有很多特色小店,還可以帶孩子參觀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朱穎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時間回到三個月前,家住國子監街49號的居民王女士對這條胡同卻有不同感受:「天天堵!路兩邊的樹中間,有空地兒都停滿了車,本來路挺寬,生生給擠成夾道兒。」
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國子監街,是東城區第45條不停車胡同。停車難是大城市普遍的難題,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老城區,這個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很多小區和胡同都上演過私裝地鎖、私占停車位、私劃停車線等爭奪停車機會的一幕。如何紓解居民身邊停車難的煩惱,如何依托有限資源,實作更合理的分配與管理,考驗著城市治理的智慧。
胡同之變
「路邊不停車之後才知道,國子監這條街一點兒也不窄,站在胡同這頭幾乎可以望見另一頭,也才知道住宅和商戶門臉的全貌是什麽樣。感覺特別敞亮,走路的時候再也不用見縫插針、閃轉騰挪了。胡同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的樣子。」國子監街的居民由先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國子監街住了幾十年,由先生見證了這條老胡同的變遷。
東西走向的國子監街全長680米,東起雍和宮大街,西連安定門內大街,毗鄰雍和宮、五道營胡同,是北京著名的文化旅遊景區。
對於遊客來說,國子監街是充滿古韻的歷史文化名街。然而,對於生活在此的居民來說,這條胡同承擔著周邊10條支線胡同居民的日常通行及停車需求,同時是方家胡同小學、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等單位的通勤路線,並聯系著雍和宮大街前往安定門內大街的單行交通,同樣承擔了大量人流車流。
交通聯絡、文化旅遊、生活空間、居住停車四重功能需求,不斷疊加在長680米、平均寬12米的道路上,讓這條700年的老街越來越不堪重負。
「以前的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和國子監前面的幾十米內禁止停車外,其他路段都停放著國子監街和附近居民以及社會單位的車輛,停車區域占據了一半以上的路面,還時常出現禁停區內違停,嚴重擠壓了公共空間的其他功能。」安定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崔玨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國子監街的車輛不僅堵路,而且堵心。由於車多位少,車主們想方設法爭搶和「守護」車位。「因為安地鎖,街道就會來拆,所以有的人會把破三輪車停在路邊,搶占車位。一些居民因為爭搶車位引發矛盾,長年互相不說話。還有的車一直罩住車衣,上面滿是塵土和落葉,很長時間不敢動,擔心挪車之後車位就沒了。」由先生說。
如今,站在國子監街東口西望,昔日亂停車和擁堵帶來的嘈雜、躁動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通暢的街道和清朗的視野,市民可以到此繪景拍照、讀碑懷古、漫步騎行。
胡同不停車政策實行之後,由先生再也不用擔心在胡同裏「搶車位」了。「在地壇公園南門停車場有固定的停車位,家門口的路寬敞了,出行也沒有受到影響。」由先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700多米之外的地壇南門停車場,是東城區城管委聯合多家單位為國子監街居民安排的停車場所。
治亂背後
老街之變,絕非一日之功。早在2012年,東城區就逐步開展對國子監街的停車治理,先後采取了「準物業」管理、實行機動車單停單行、引入智能化停車管理系統、成立居民停車自治組織、試點實施「居民停車位共享」等措施,力圖在局促的道路空間內「閃展騰挪」,平衡並容納各種需求。雖然階段性緩解了停車矛盾和交通擁堵,但隨著周邊車輛不斷湧入,空間緊張、秩序混亂的問題,在一場場整治的「拉鋸戰」中,仍沒有得到根治。
「胡同停車難和社會車輛停車難還不一樣,因為胡同區周邊沒有配套商業、大廈停車場。解決胡同停車難,光靠共享停車位不行,更多還要因地制宜再挖掘一些邊角地,建一些立體停車設施。」東城區城管委停車管理科科長郭風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2018年,東城區在王府井建立首個「不停車街區」,又相繼在南鑼鼓巷地區、西總布胡同、東四九條等地透過「平改立」、利用閑置空地改造臨時停車場等方式,推進「胡同不停車」。
2020年8月30日釋出的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進一步明確了北京老城的發展方向,並提出「安寧交通」,即改變以車為主的交通理念,讓胡同逐漸回歸清凈、舒適的公共空間。
隨後,東城區持續推進胡同停車治理,改善胡同交通秩序,推動「安寧街區」建設。「安寧街區」,即透過各種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機動車交通對居住區等區域的雜訊幹擾或安全影響,主要措施是開展區域交通治理,著重規範機動車停車秩序,鼓勵非機動車、步行等慢行交通出行,從而實作讓老城「慢下來、靜下來」。
為最佳化區域交通秩序,提升國子監歷史文化名街的環境品質,東城區著力推進街巷空間從「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回歸,2023年將國子監街交通整治提上日程。
前期調研、明確思路是整治工作的重點。東城區城管委、東城交通支隊和安定門街道對國子監街沿街停放的機動車開展全面調查。「我們和街道調查發現,這條街上本地社區居民登記過的只有95輛車,但是夜間全街停放最多可達180余輛車,擁擠的路段停了三層。其中大量車輛來自其他區域,國子監街成了匯聚周邊停車的‘窪地’,這也是當地停車亂難以根治的原因。」郭風林說。
為此,東城區從「解開居民心結」「挖掘停車資源」兩方面雙管齊下治理停車亂。
一方面,安定門街道充分發揮‘四長聯動’工作機制。「即包片處長、胡同巷長、社區片長和樓門院長共同發力,帶動廣大居民群眾參與。我們在社區組織了3場居民議事,讓開車的、不開車的居民開展交流。針對社會車輛見縫插針的停車習慣,我們多次組織現場排程、實地踏勘,先後3輪次對沿街曾經停放的300余輛車輛發放整治公告,宣傳政策和時間節點。針對一些車主多年形成的‘在家門口免費停車’舊習,我們和社區逐戶開展文明宣講,並積極聽取反饋意見。」崔玨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據悉,2023年6月開始,安定門街道和國子監社區白天開展了入戶宣傳92次;而針對白天不在家的車主,則等到車主回家後一一溝通,累計入戶40余次;針對平時不在家的居民,則在周末溝通,累計入戶共12次。經過多次溝通、磨合、宣傳,成功動員了廣大車主挪走自家機動車。
另一方面,根據收集的居民停車意願以及訴求,由東城區城管委積極挖掘、協調附近停車資源,會同街道組織居民車輛認證,為符合條件的沿街居民提供優惠停車服務,最終選定「新家」地點為地壇南門。
「認證車輛可享受500元/月的停車價格。而同樣的車位,面向社會車輛包月,價格為1200元/月。」崔玨說。
經過各方努力,從2023年11月15日開始,國子監街實作了全線680米不停車,成為東城區第45條不停車胡同。「這麽難啃的骨頭給啃下來了,歸根到底還是順應了民意。」郭風林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長效機制
隨著沿街停放的機動車逐漸駛離,東城區組織街道、交管、城管、公安、消防對沿街停放的占位非機動車、「僵屍車」等展開多次集中清理行動。為防止停車問題反彈,設定與沿街風貌一致的石墩作為暫時物理隔離設施,確保人車分行、道路暢通。另外,東城區城管委協調共享單車企業加強單車調運管理。
「目前每天11:30-15:30、周末14:00-15:30是共享單車淤積高峰,我們安排企業組織專門力量及時擺放、清運國子監南門、國子監街東口等易淤積地段的共享單車,日均清理100輛。」郭風林說。
崔玨介紹,下一步,國子監街將繼續完善後續管理措施;一是增加人防常態化巡查,最佳化美化硬質隔離設施,防止問題反復;二是設定違法停車電子提示牌,健全標識標線,加強環境秩序管控;三是持續開展宣傳引導,動員沿街單位落實「門前三包」,全力支持配合不停車政策,鞏固提升整治效果;四是推進居民電動單車充電設施以及非機動車停放區建設,引導綠色出行。
「無論是不停車街區,還是不停車胡同,都顯現著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的導向。透過解決停車問題,將解決民生問題、改善居住環境、改善交通通行、打造核心區域慢行系統等進行系統化通盤考慮。近年來,東城區致力於讓老城街巷功能和機動車回歸其原本應有的位置,一方面不斷恢復胡同安寧慢行的公共空間,讓有綠蔭、有鳥鳴、有老北京獨特韻味的寧靜、舒適環境重現;另一方面,針對胡同平房區突出的停車矛盾,透過不斷最佳化停車資源供給結構,創新街巷胡同停車治理模式,推動停車布局更加科學合理。」郭風林說。
郭風林透露,未來東城區將繼續和交通支隊、安定門街道推進交通配套設施完善,並以此為試點,強化區域停車綜合治理,在深入調查停車需求和停車資源的基礎上,透過擴大錯時有償共享停車、建設立體停車設施等措施,不斷挖掘資源,緩解其他區域停車矛盾,創造讓更多人親近胡同肌理的交通條件,為老城保護和高質素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