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入藏海派藝術大師陳家泠佳作

2024-09-05社會
01:59
建立於1898年的法國賽努奇博物館,是歐洲最大規模收藏亞洲藝術的博物館之一,也是西方收藏和推廣中國現代繪畫的先行者。9月3日下午,【水岸丹青:陳家泠藝術展】回滬展作品捐贈儀式在上海半島美術館舉行,海派藝術大師陳家泠在展覽現場向法國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捐贈作品【漓江晨韻】,為賽努奇博物館增加了一件中國優秀傳世之作。
這幅長達近五米的水墨畫【漓江晨韻】,山巒層疊、空靈雅致;水岸竹林、氣韻生動。藝術家開創性地革新傳統水墨筆法,並且引入現代攝影觀念,用獨特的水墨意境,描繪了漓江之美。
今年四月份在巴黎舉行的【水岸丹青:陳家泠藝術展】上,這件水墨作品受到法國賽努奇博物館的高度關註。經雙方友好協商,【漓江晨韻】將在中國展覽後,由賽努奇博物館永久收藏。
法國賽努奇博物館館長 易凱表示,巴黎賽努奇博物館七十年前就開始收藏中國的現代畫,從上世紀20年代初的齊白石、張大千等藝術大師,到徐悲鴻、林風眠等中國留法藝術家的作品,都有收藏。「今天收藏陳家泠老師的作品,也是一個很關鍵的作品,因為陳家泠老師剛好是從20世紀到21世紀,跨越兩個世紀的藝術家,畫水墨幾十年,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選擇。」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遊年。【奔流:從上海出發——全球城市人文對話】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重點推出的城市形象推廣系列活動,旨在推動上海與巴黎從「河流與城市」發展和互動關系切入,聚焦生態治理、城市更新、人文藝術、社會經濟等領域開展雙城人文對話,共賀中法建交60周年。
【奔流】首季法國巴黎站重要專案【水岸丹青:陳家泠藝術展】於2024年4月5日至21日在法國巴黎科德利埃空間舉辦,17天的展期共吸引了近八千名法國觀眾,此次展覽共展出水墨畫、緙絲、瓷器、書法等作品40余件,陳家泠先生透過中國繪畫的獨特語言,詮釋了他對生命的理解和追求,將中國藝術的流動之美呈現給法國公眾,為中法文化交流增添了生動案例。
今天,該展覽整體回滬,亮相上海半島美術館,策展人之一賀婧介紹,展覽的策展理念為「水岸丹青」,不僅是陳家泠畢生寄寓於水墨的生命寫照,也是巴黎和上海這兩座城市寓水而生的文化風景。陳家泠的「三變」藝術理念——「水變、火變、絲變」,全面展示了他近年來在藝術創作上的創新。這些變化蘊含了中國傳統藝術和哲學的精髓,是對生命與自然、文化與歷史的理解和表達。
著名海派藝術大師陳家泠認為,中國傳統水墨畫在新時代要註重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要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我的作品既有傳統功底,又有國際審美符號的共性,還運用了歐洲顏料,讓作品獲得了歐洲觀眾的喜愛,談及「何為海派」,他認為,海派文化是引領性、創造性,然後加強時代性和江南文化的優雅性、經典性,形成了新時代的新海派文化,「我的作品就體現了這種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陳家泠,1937年生於浙江杭州,196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師從潘天壽,陸儼少,任教於上海美術學院。作為當代「海派」藝術家的代表人物,陳家泠的「新水墨」創作將中國傳統水墨繪畫「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核與現代主義的開放性實驗結合起來,以靈變、詩意的風格開拓出一條水墨現代性的中國繪畫之路。他的創作媒介多元,在水墨畫之外,亦於陶瓷、緙絲、家具與服裝領域展開跨界實驗,以「多變」生「萬變」,將中國哲學與文化中的變化之美寓於藝術創作的生命力之中。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陳家泠先生曾在國際和國內多個重要的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舉辦個人展覽。陳家泠的作品也被世界各地重要的博物館、藝術與文化機構收藏,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西安美術博物館、合肥博物院、上海玉佛禪寺陳家泠佛教藝術館等。2002年他創立了「半島藝術中心」、「半島瓷藝館」 和「泠窯」 。1987年至2017年分別在美,德、日、法、英等二十多個國家及地區舉辦畫展、聯展和講學。
隱藏在法國巴黎八區的賽努奇博物館有著珍貴的亞洲藝術展品陳列,這個1898年開館的博物館是法國繼吉美博物館之後第二大亞洲藝術博物館。博物館位於精致的蒙索公園附近,以其創始人——銀行家、記者和收藏家亨利·賽努奇的名字命名。
該館以收藏中國古代藝術品為主,計一萬多件,其中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漆器,秦漢時期的畫像石、佛像,隋唐時期的彩塑,隋唐至宋代的瓷器,明、清、民國時期的中國畫等。
賽努奇博物館是西方收藏和推廣中國近、現代繪畫的先行者,自二戰結束後發起並推動了中國繪畫和中國藝術家跨越東西方的歷程。20世紀初期,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幕,有誌於藝術創新的中國學子奔赴歐洲學習西洋繪畫,同時活躍在中國畫壇的藝術家堅持復興中國晉唐宋元和文人畫傳統,兩股藝術力量交相輝映、推陳出新,由此開啟了近代中國繪畫的黃金時代。
編輯: 章海燕
責編: 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