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兩個月被騙3900萬港元!香港電詐盯上「港漂」學生

2024-11-18社會

「你兒子在我們手上!」

近日,一內地學生在香港讀書期間,在騙子的循循誘導下自拍被禁錮和「求救」的影片,隨後這些影片被騙子發給其父親,以此索要600萬元港幣贖人。幸運的是,香港警方透過科技手段追蹤到受害人的藏匿點,及時將其救出。

這已不是第一宗涉及「港漂」學生的詐騙。不少詐騙分子正瞄準社會經驗不足、對香港環境還不熟悉、身在他鄉遇事也不懂求助的「港漂」學生群體,編織「騙網」。 今年9月開學至今,港島總區便錄得55宗涉及「港漂」學生的「假冒官員」騙案,損失金額合計高達3900萬港元。 2024年1—9月,香港警方更是錄得6352宗電信詐騙,較去年同期增加了3846宗,即153.5% ;損失金額共計22.2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兩倍。

據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高級督察溫璧而分析,電信詐騙案件增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要是因為新型詐騙的出現,例如今年年初開始出現的「假冒客服電話騙案」,就有占3988宗。 而長者、「港漂」學生往往是最容易掉入騙子陷阱的人群。

學生有可能被騙為「幫兇」

今年10月,一名18歲內地學生小A在香港遭遇「假冒官員」的詐騙案件。影片通話中,一名自稱內地執法部門人員的騙子身穿「公安」制服,向該學生展示偽造的拘捕令,聲稱其在內地牽涉一宗嚴重案件,必須定期電話報到。

隨著交流的深入,騙子開始透過各種威嚇手段,指示小A交出微信賬號密碼,並安排小A到偏遠地區匿藏,並拍攝被禁錮及求饒影片,以洗脫嫌疑。隨後,騙子將影片透過小A的微信發給其父親,聲稱「你兒子在我們手上」,要求其父親支付600萬元港幣贖人。

小A的父親在港報案,香港警方透過科技手段尋找到小A的藏匿地點,48小時內在位於西貢的灣仔南營地救出受害人。由於騙子全程僅跟小A線上聯系,且未直接跟小A索要錢財,小A直到被警方救出時才醒悟自己受騙。

這種「虛構綁架」詐騙,也是近年來香港社會新出現的騙案。 近年來,香港的電信詐騙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詐騙團伙正嘗試用不同方式、不同「劇本」尋找受害人。

香港一名70歲的女商人,自2022年2月開始接到冒認內地執法人員的電話,聲稱其牽涉一宗洗錢案,必須進行資產審查。受害人為「自證清白」,被誘導開設6個新銀行賬戶,並透過騙子提供的假手機套用輸入賬號及密碼。

兩年內,受害人陸續將2.58億港元匯入相關賬號,最終被騙子分380多次轉走。直到今年年初,騙子拿到錢財後失聯,受害人才發覺自己被騙,報警求助。

有的學生不僅是詐騙案的受害者,更可能無意間成為罪犯的「幫兇」。

2020年8月,一位居於山頂賓吉道別墅的91歲阿婆,就因遭遇「假冒官員」的詐騙,多次將合共逾2.5億港元存入詐騙者的銀行賬戶。其間,香港一名大學生被騙子誘導,假扮「內地公安」代替騙子與阿婆接觸。

「事實上這位大學生當時正身處另一個騙局中,以為自己實施所謂的‘任務’,實際上他的行為也觸犯了法律。」溫璧而說。

電話騙案主要手法有哪些?

詐騙案上升是近年全球趨勢。近年來,香港的電信詐騙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由2020年的1193宗上升到2023年的3213宗, 四年間上升了169%。 11月8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在2024年撲滅罪行委員會酒會上致辭時透露, 詐騙類案件已經占整體罪案46%。

溫璧而也告訴記者,目前香港社會主要出現的電信詐騙手法有「假冒官員」「猜猜我是誰」,以及最新出現的「虛假綁架」,具體如下:

1.「假冒官員」詐騙

騙子會冒充特區政府機構職員,訛稱受害人牽涉內地的刑事案件,再轉駁電話至自稱為內地官員的另一騙徒,要求受害人交出戶口資料及密碼,再轉走戶口內的存款。

騙子行騙前往往已掌握受害人個人資料,用「假冒來電顯示」或跨境電話冒充本地或內地政府部門、物流公司、電訊公司或其他公私營機構職員。

2.「猜猜我是誰」詐騙

騙子會隨意致電受害人,在聊天中假冒遠房或久未聯絡的親友來電,從而獲取受害人信任。隨後,騙子制造緊急情況,例如訛稱在外地遇上意外或因犯法「保釋金」,要求受害人匯錢應急,從而騙取錢財。

3.「假冒客服」詐騙

騙子自稱購物平台職員,訛稱市民已成為VIP會員,如需取消有關會籍需繳交手續費。騙子其後誘使受害人提供銀行卡及信用卡資料,並訛稱受害人戶口會被凍結,引導受害人把存款轉賬至指定賬戶,讓受害人損失金錢。

4.謊稱銀行賬戶凍結詐騙

騙子假冒銀行職員來電,聲稱受害人的銀行賬戶有問題(如有可疑非法交易記錄、涉及洗黑錢等)並將會被凍結,訛稱需要核實受害人身分以此騙取大量個人及銀行賬戶資料。騙子還會要求受害人將資金轉賬至指定銀行賬戶,以「解凍」賬戶,借此騙取受害人的金錢。

「虛構綁架」詐騙屬於「假冒官員」類詐騙的衍生,騙子威嚇受害人在內地牽涉一宗嚴重案件,要求受害人定期透過電話報到、拍攝被禁錮及求饒影片,甚至會指示受害人到偏遠地區匿藏,最後控制受害人的微信等向受害人的家人勒索金錢。

溫璧而告訴記者, 無論任何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和背景,均可能成為電信詐騙的受害人。 騙徒善於利用受害人情感的脆弱面,編造不同的詐騙劇情,配合心理技巧,讓受害人墮入騙局。 其中,又以長者、「港漂」學生最容易「中招」。

長者容易聽不清來電,詢問「是否某某」被騙子冒認身份,從而被利用關心家人的心態,情急緊張下受騙;「港漂」學生不熟悉香港文化、法律及香港執法部門的運作,普遍不清楚「國內公安部門不會跨境執法」,容易遭遇「假冒官員」詐騙。

市民要如何提升「抗詐力」?

早前,香港警方更首次發現有跨國犯罪集團在香港設立據點,派遣境外成員利用虛假身分購買本地電話卡進行詐騙。警方在8月的拘捕行動中一共搗破4個由集團經營的行動據點,並拘捕11名人士,檢獲超過8萬張預付電話卡。

面對日益猖獗的詐騙團伙,香港警方於10月3日至11月8日期間展開代號「穿雲」行動,打擊詐騙及洗黑錢活動,並以「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串謀詐騙」「洗黑錢」及「煽惑他人犯洗黑錢」等罪,拘捕126人。相關案件涉及110宗案件共325名事主,損失合計超過5.7億港元。

在數碼化時代,每個人都不能避免接觸到互聯網和社交媒體。 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套路,市民要如何提升「抗詐力」?香港反詐騙協調中心提醒:

1. 對來歷不明的電話來電要提高警惕,切勿接聽可疑來電及開啟可疑郵件和資訊;

2. 切勿隨意向陌生人透露任何個人資料,包括身份證號碼、銀行賬戶號碼和密碼、信用卡資料等;

3. 即使陌生人能說出你的個人資料,或傳送載有你相片的法律檔,亦不足以證實該陌生人的真實身份,更不代表他是執法人員,大家應該用官方途徑聯絡相關機構查證;

4. 如有懷疑,市民可向相關機構查詢,也可在守網者網站「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App」手機應用程式輸入可疑資料,以作查核;

5. 提醒身邊親友慎防受騙;

6. 如有懷疑,可致電「防騙易18222」熱線查詢或求助。

針對有詐騙團伙瞄準「港漂」學生,香港警方自去年8月底與十多所大學合作,舉辦講座宣傳防騙知識,為「港漂」學生制作「反詐騙學習套件」及「防騙知識小問卷」,協助他們了解不同騙案的手法。同時,警方更聯合一些高校,針對大學生實施防詐騙測試。

正如卓永興所說,社會建立鞏固的防騙屏障,需要政府、持份者(即「利益相關者」)和市民的共同努力,構建「防騙鐵三角」,才能達到「騙子無從入手」這個目標。

南方+記者 陳彧

【作者】 陳彧

今日香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