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件可能進一步降低南韓民眾對政治機構及制度的信任度。
7日,南韓法院再度批準針對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後,韓調查機構醞釀對尹錫悅的第二次逮捕行動。
另一方面,南韓國會8日下午重新表決了此前被政府否決的幾項法案,針對總統尹錫悅夫人金建希進行調查的「金建希特檢法」,以及針對「12·3緊急戒嚴」進行調查的「內亂特檢法」,均未獲透過。
南韓後續政局將如何發展?
逮捕令執行受阻
對尹錫悅的逮捕並不順利。公調處調查人員3日前往總統官邸試圖執行逮捕令,與總統警衛處對峙約5個半小時,以失敗告終。警衛處強調,基於南韓【刑事訴訟法】第110條和第111條,未得到負責人批準不可對公務場所和涉密場所進行扣押搜查。警衛處的立場是,尹錫悅雖已被停職但依然是總統,居住在總統官邸內,警衛處有履行保護的職責。
1月3日,警察和調查人員離開總統官邸。圖源:新華社
檢察官出身的尹錫悅利用法律漏洞,不斷對警方施壓。尹錫悅的律師團表示:「公調處沒有對警察的調查指揮權」,「逮捕、搜查令必須由公調處檢察官和調查官親自執行」。尹錫悅表示,對3日試圖執行逮捕令的150多名調查人員,將以妨礙特殊公務執行、傷害、非法侵入特殊建築物、違反【軍事基地及軍事設施保護法】等罪名向檢方舉報。
在公調處執行逮捕行動當天,總統官邸前還聚集了超過1萬名尹錫悅的支持者。他們高喊「彈劾無效」「保護尹錫悅」等,稱發放逮捕令和公調處執行逮捕令是非法的。他們還高喊「解散民主黨」「拘留李在明」,認為尹錫悅釋出戒嚴令是正當的,問題的根本在於李在明為首的共同民主黨裹挾國會。
南韓民調顯示,如果尹錫悅拒不出席公調處傳喚,認為應該立即逮捕的占76.5%;進步理念受訪者中的94.9%和保守理念受訪者中的45.5%認為應該逮捕。可以推測,尹錫悅的支持者是持有極端保守理念的人。
這些支持者還舉著寫有「Stop the Steal」的標語,意思是「不要再偷走選票」,提出對國會選舉正當性的質疑。為了強調宣布緊急戒嚴的正當性,尹錫悅開始主張執政黨慘敗的國會選舉的正當性值得質疑。他表示,包括選舉管理委員會在內的憲法機關和政府機關網絡系統曾遭到黑客攻擊,「黑客攻擊後,國家情報院職員完全可以偽造數據,沒有防火墻,密碼也很簡單,就像‘12345’一樣」,暗示去年4月國會選舉存在舞弊。
逮捕令釋出後,尹錫悅在不斷進行法律戰和輿論戰。一方面,他利用法律漏洞,最大程度制約公調處和警方的行為。他向法院送出「公調處沒有內亂罪調查權,不能接受非法調查」的意見書,並不斷強調逮捕令是非法的。另一方面,他煽動支持者,強調戒嚴的正當性,將責任歸咎於在野黨。
關註兩方面結果
接下去南韓政局的發展需要關註兩方面的結果。
首先是憲法法院對總統彈劾案的審理結果。按規定,總統彈劾案需要在9名法官中至少7人出席、6人贊成的情況下才能透過。此前南韓憲法法院只有6名法官在職,目前代總統崔相穆又任命了2名法官,平息了6人審理體制是否具有正當性的爭議。憲法法院表示,考慮到案件的性質將迅速進行審理,將於14日進行第一次正式辯論。
在位於南韓果川的南韓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辦公樓外,媒體記者守候等待采訪。圖源:新華社
代總統崔相穆任命的2名憲法法官分別由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和執政黨國民力量黨提名,使8名法官的進步對中立/保守的格局變成了3比5。但是保守立場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反對彈劾。前總統樸槿惠彈劾案審判中,法官們的政治傾向是進步2人對保守6人,最終也一致作出了同意彈劾的決定。
另一需要關註的是針對尹錫悅宣布戒嚴是否觸犯南韓法律的司法審判結果。宣布戒嚴是否犯了內亂罪或其他濫用職權罪,需要等待公檢處和檢察院的調查以及法院的最終判定。司法審判的行程將受到憲法法院對彈劾案審理行程的影響,如果憲法法院透過了彈劾案,尹錫悅失去了總統身份,那麽對他的司法審判也會加速。
或影響外交關系
雖然目前南韓政治局勢動蕩,但相對成熟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仍能夠保持政府基本運作,執政黨和內閣也在持續穩定對外關系。國民力量黨代理黨首權性東向日本駐南韓大使水島光一強調,將為不讓韓日關系和韓美日合作關系發生動搖而繼續努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日到訪南韓,與外交部長官趙兌烈會面。南韓也借此機會表明,即使處於政治動蕩,也不會影響韓美戰略合作關系。
不過,南韓政局動蕩還是會對南韓外交關系產生一定影響。至少到2025年上半年,南韓將處於政權空白期,而這正是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剛剛上台執政、南韓需要加強對美外交的時期。
政權交替的可能性還會影響對外政策的連貫性。如果政權發生交替,南韓對日、對朝、對華政策都可能有所調整。如果尹錫悅被彈劾下台,南韓舉行新一輪大選,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共同民主黨黨首李在明當選的可能性非常高。對日本,作為進步派的共同民主黨強調首先要解決日韓歷史問題才能與日本進行戰略合作。對北韓,與強調發展強大的軍事力量的保守派不同,進步派認為需要透過談判解決朝核問題。對中國,共同民主黨比保守派更強調中國的戰略重要性。
政局動蕩對南韓社會同樣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圍繞相關法律和程式的爭議正在不斷展開,如頒布戒嚴令涉嫌觸犯「內亂罪」的總統是否具有總統豁免權、公調處是否有調查內亂罪的權力等。一些政治精英在事件中謀求私利的表現也招致民眾不滿,如國會對尹錫悅發起第一次彈劾時,國民力量黨前黨首韓東勛為自身政治權力和政黨利益,號召黨員集體反對彈劾;前任代總統兼總理韓德洙為政黨利益,推遲任命憲法法院法官等。而韓德洙因為不任命憲法法官被在野黨彈劾、法院釋出逮捕令卻實際無法執行,這些事件可能進一步降低南韓民眾對政治機構及制度的信任度。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趙懿黑(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 深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