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社會

箏鳴時評丨一場暴雪中的兩種濰坊溫度

2024-02-23社會
大眾網評論員 孫永蓮
2月19日—21日,一場罕見的暴雪降在濰坊,從諸城、安丘開始逐步向北蔓延,伴隨著凍雨和冰粒,一口氣下了3天。不少地區積雪厚度超過10厘米,主城區積雪也厚達4-6厘米,為近幾年之最。
這3天,濰坊過得又冷又「熱」,下雪很冷,清雪卻很「熱」,而這場「清雪熱」折射出了兩種溫度,一種來自政府,一種來自普通百姓。
暴雪帶來的直接結果是道路積雪、出行困難,最考驗一座城市的應急處置能力。能否及時迅速清雪、保持雪後城市正常運轉,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本次降雪情況特殊,時間長、雪量大、溫度低,形勢比以往更要嚴峻,全市城管、交通、交警打頭陣,機關、企業、誌願者齊上陣,掀起浩浩蕩蕩的「清雪熱」。尤其是城管系統,清雪人員從2.3萬到5.3萬再到7萬,機械、車輛從2000台次到4200台次再到6000台次,數量持續攀升,強度持續加大,始終沖在第一線。
「清雪熱」的背後,是為民服務的擔當,更是新一年全力以赴的拼勁。作為濰坊工作動員大會後的第一場「現場考試」,這場冰雪保衛戰必須要打得漂亮。對城市而言,在惡劣的強風雪天氣中保持正常運轉,是對自身實力和能力的雙重展示;對發展而言,開年伊始的這種超強戰鬥力,更能有效提振士氣、激發全年鬥誌;對市民而言,這是一場服務自己的「賽跑」,既是參與者又是受益者,從「通宵達旦、機器轟鳴」中感受城市的溫度。
一座城市的溫度,不僅體現在大行動、大關愛中,更體現在細節中,小關愛、小溫暖往往來自普通人。就在這一輪濰坊降雪期間,受道路結冰影響,部份客車、火車滯留在諸城S220省道上,當地村民和社區幹部見狀,自發組建誌願服務隊,為滯留人員送上免費熱水和食物,並協調人力機械清雪除冰,恢復道路暢通,讓外地司機和乘客感動不已。
一壺熱水、一桶泡面並不貴重,但對於一個冰天雪地中滯留他鄉的外地人來說,每一個小小的關愛都是雪中送炭,每一次微不足道的幫助都可能銘記一生。他們或許記不住村民的名字,甚至記不住村莊的名字,但一定會記得,那一年在濰坊趕上了大雪,有一群善良的濰坊人幫助了他。
一場風雪保衛戰,不僅能反映出城市的應急應變能力,更能透過這種能力感受這座城市的真誠、團結和人情味,從而具象地感知未來、凝聚信心,這樣一座有能力有溫度的城市,更值得人們為之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