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人們為什麽會想養寵物?出於什麽目的?

2020-07-23寵物

其本質的原因,可能並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是一種有愛心的表現,即向周圍表態:我很弱小,我不會跟你們競爭的中庸姿態。

個人以為其真正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是想擁有某物,來達成」找補「的心理需要。

出現這種心理的條件是,某天因為某事,讓自己感覺虧了,情緒就異常激動,內分泌失調,然而過激的情緒又逼迫自己快點找些東西來彌補心理上的損失,從而穩定內分泌的平衡。

所以,花小錢買個動物,或者不花錢直接領養一個,那就會讓自己感覺賺了。而虧與賺,是相對而言的,就是要看對比的物件是誰,比如拿一個人和一只貓對比,而這個人的自我意識低到無法區分人和貓。

那當他在失去某人後,就會因為得到一只貓而感到高興。所以,在他的個人主觀世界裏,他現在又得到了一只貓,那他就什麽也沒失去。

說再簡單點,人實際上需要的只是一種對某種物體的控制感,把動物當成一種隨意控制的死物來補償自己的虧欠感,以達到平衡內心的目的。

第二,是極大多數的人常說的:好玩。

首先什麽叫好玩?

即超出預期,或自己無法預期的事情,就被稱之為好玩。

實際上,人之所以對某物感興趣、好玩的原因是,人有一種內在機制:不斷的生成對未來的預期,然後再對其進行驗證,當兩者比較的結果差距較大時,就是超預期,人就會感覺好玩、有興趣。

所以,大多數人對動物感興趣的本質原因是,無法準確的預期動物將來的行為。

這就說明人對動物缺乏足夠的了解和經驗,也就是說,其人的認知能力不足。

(很多關於動物的搞笑影片,實際上一點也不好笑,動物會做出那些看似很好笑的動作,只是加入了人為的主觀因素,而非動物自身的目的。

其實,在我眼裏,動物會做出那些搞笑的行為,只是出於簡單的模仿,外加人為的後天訓練,是刺激反應的結果,而非帶有目的性的個體行為。)

這種人天生的生理機制,也就造成了人喜歡看未知且即時更新的各種體育比賽,卻沒幾個人喜歡看知道比賽結果的錄像的原因。

因為知道結果後,你產生的預期和真實結果就會完全一致,這就不會產生落差,情緒也就不會變化,進而就會覺得沒意思、沒興趣。

所以,人會養動物,完全是一種本能的情緒反應,不是出於個人意識。

小孩子喜歡玩遊戲也是同樣的原理,操作的人不同,目的性不同,變量就多,實際產生的變化就多,那就越是無法預期,越是無法預期,那就會產生更大的心理波動,所以玩遊戲就會讓人感覺特別有意思。

由其那種輸入一個按鍵,然後在一秒不到的時間內,就給你輸出好幾種結果的需要高頻率操作的遊戲。在人類本能機制的影響下,會拿原先的預期對各種結果做比較,進而產生情緒。而短時間內多結果的遊戲,就相當於一次單人多飛運動體驗,同一時間多重享受、多種欣快感,能夠讓人瞬間達到顱內高潮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麽,小學生會因為玩某款手遊而興奮不已,但要他下棋,反而會很快感覺沒意思的原理就是,兩種遊戲在輸出結果的頻率上有著很大差距,越快的遊戲,短期內能夠讓人獲得的欣快感越強。

所以,當遊戲和現實世界的事業相比較起來,小學生或者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前者更容易取得成功,而是前者輸出結果的時間更短,自己預期的結果很快就能被證實,從而產生更多的腦內欣快感。

並且,小學生也只是喜歡玩手遊,絕不會熟練到職業水平,因為他對未來的預期以及實作的能力和經驗是不足的。一旦達到了專業運動員水準,也就是預期和現實無限接近的水準,那情緒落差、波動也就沒了,就不會有快感,也就不會感興趣、有意思了。

(同理可證,為什麽有些人看了某一類別的劇後,就不想再在現實世界中去實作的原因也是如此。電視劇節奏快,頻率高,而他的本能機制就是要其獲取這些資訊,但現實世界節奏慢、頻率低,並且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如其所願。

那他的大腦機制當然會選前者,而放棄後者了,管他是不是真的,只要眼前在電視劇中看到了自己預期想要看到的畫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