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一個人對待寵物的態度,是不是反應其潛意識裏對伴侶的態度?

2022-07-22寵物

用寵物來折射情侶甚至配偶的交往效果,是種錯誤的說法。

目前已有很多實驗證明 [1] [2] [3] :人類與寵物的關系屬於照料關系, 互動模式類似父母對嬰兒。

在心理上, 寵物是一個被照料和養育的物件,,而我們和另一半則處於平等狀態,甚至是被照顧的一方。

這在心理學上屬於兩種不同的程度的 沈錨效應

一、人們對寵物的態度

從進化論的視角來看,飼養寵物並不利於人類的發展,尤其是養貓咪這種全肉食性動物。

畢竟將優質的資源用於照顧其它物種,顯得不符合常理。

如果用「矛盾關系的形成和發展」來理解 [4] ,那麽這種「親子關系」便有了前進演化的意義。

人類終究是一種社會性動物,飼養者與寵物之間的互動,本質上是跨物種的相互聯系。

這種聯系激發了愛與被愛的迴圈往復, 就如同親子之間的照料關系一樣。

具體來說,寵物的可愛博得了飼養者的喜愛和關註,在後來的互動中,寵物的回饋行為讓飼養者在照料中不斷地獲得一種滿足感,進而促進了飼養的投入 [5]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 人類主動為寵物提供物質,同時也被動的索取滿足感。

一項比較貓和人類的研究也驗證這一點:貓雖然不能和人類進行語言交流,僅憑日常的互動就能給予飼養者快樂和安慰 [6]

二、我們對另一半持有更高的期待

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系】裏提到過:

通往地獄的路,是用期望鋪成的。當把夢想寄托在別人身上時,我們會因為夢想即將成真而感到興奮,但當現實的因素出現時,我們原本飛上雲霄的心情,就一下子跌至谷底。

我們在戀愛的最初,總是對另一半存著過高的期望,覺得只要和他在一起就會幸福快樂,並相信未來有無線可能。

而當兩個人在一起之後,發現另一半並不完美,甚至是不能達到期望。

於是失望堆積成抱怨,抱怨帶來爭吵。

換而言之,當我們和另一半進入親密關系後,就會在潛意識中提高對另一半的期待。

加上兩者在溝通思維上的差異,就逐漸形成了矛盾。

說話的時候,男生左邊的大腦會亮起來,而女生兩邊都會亮起來。

三、人對寵物的依戀不同於人對人

在家庭系統中,寵物的存在不會影響到飼養者與其他成員的關系 [7]

寵物的存在,不會與其他家庭成員產生情感競爭,也就說 飼養者與寵物之間的依戀關系 [8] 不能完全取代家庭成員依戀

一項對市區居民的調查顯示, 孩子和伴侶不會對飼養者和寵物的關系產生任何影響。

並且寵物作為一名特殊的「家人」, 受到的偏愛也不會產生任何「醋意」 [9]

雖然人類對寵物的依戀不同於人對人的依戀,但兩者的功能區別不大,都是提供安全和維系親近。

只是在「安慰」效果方面,寵物的作用有效,人類的傾聽效果比寵物更有效 [10]

四、總結

日常飼養中,寵物之所以能讓飼養者欣喜不已,是因為我們對寵物要求較低。

只要寵物存在些許的進步,就能讓我們感到滿足。

相反我們對另一半的要求,卻是隨時間以及生活的成本不斷增加,相比之下更容易產生落差。

這是兩個不同的期待閾值,強行比較並不嚴謹。

更何況本,我們對寵物的依戀和對人的依戀,在本質上屬於兩者不同的概念。

參考

  1. ^ Topal, Miklósi, Csanyi, & Doka, 1998
  2. ^ [1] Prato-Previde E , Fallani G , Valsecchi P . Gender Differences in Owners Interacting with Pet Dogs: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Ethology, 2010, 112(1):64-73. https://onlinelibrary.wilhttps
  3. ^ [1] Marks S G , Koepke J E , Bradley C L . Pet Attachment and Generativity Among Young Adults[J].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and Applied, 1994, 128(6):641-650.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0223980.1994.9921292?src=recsys
  4. ^ Archer, J. (1997). Why do people love their pets?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18(4), 237–259.
  5. ^ Marks, S. G., Koepke, J. E., & Bradley, C. L. (1994). Pet attachment and generativity among young-adults.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8(6), 641–650.
  6. ^ Zasloff, R. L., & Kidd, A. H. (1994). Attachment to feline companions. Psychological Reports, 74(3), 747–752.
  7. ^ Kidd, A. H., & Kidd, R. M. (1995). Children's drawings and attachment to pets. Psychological Reports, 77(1), 235–241.
  8. ^ [1] Gillath O , Karantzas G C , Fraley R C . What Is an Attachment Relationship? - ScienceDirect[J]. Adult Attachment, 2016:31-58.
  9. ^ [1] Cohen S P . Can Pets Function as Family Members?[J].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002, 24(6):621-638. https://bva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0427670?linkType=ABST&journalCode=spwjn&resid=24/6/621
  10. ^ Kurdek, L. A. (2009). Pet dogs as attachment figures for adult owner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3(4), 43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