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寵物

為什麽狗跟貓小時候那麽可愛,大了後就感覺不再那麽可愛了呢?

2023-09-13寵物

這並不是貓狗的問題,而是生物在人人自危的環境下,偽裝出來的一種生存策略 。

不管是犬科、貓科,還是我們人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出生時都十分脆弱,要依賴長輩的照顧存活。

為了降低同類間的攻擊性,間接地獲得更多的關照,剛出生的幼崽武裝了 惹人憐愛 的特征。

因為可愛天生具有「掠奪性」,它能夠捕獲別人的註意力,從而獲得更多的關照 [1] [2]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講,與普通面孔相比,可愛的面孔會 啟用更多的神經環路 ,如:面孔知覺、註意、情緒與共情、心理理論與認知、獎賞與依戀,甚至是運動加工相關的腦區 [3]

因此,很多人看到小寶寶會激動不已,甚至手舞足蹈。

這便是可愛所具備的生物學意義,也是大多數物種在出生之際的求生策略。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新生的幼崽就屬於化石相關的高級刺激物 [4]

嬰幼兒面孔加工的神經環路

嬰兒面孔具有較強的吸重力,不僅能捕獲人的註意力,還能誘發人的積極情緒。

這是上世紀,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動物行動學界巨匠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曾透過點探查實驗範式(dot-probe paradigm)發現的秘密。

他將這種能夠 促進了人類的生存與繁衍 的現象,稱之為嬰兒圖式(Kindchenschema)。

該觀點在往後的研究中被不斷的證實 [5] [6] [7]

有趣的是,人們不僅會對嬰兒表現出喜愛與憐惜,還會用相似的方式對具有嬰兒面孔特征的 成年人、動物,甚至卡通人物之類的非生命物體。

嬰兒面孔特征 引發的認知和行為反應就是「娃娃臉效應」。

那些由 非嬰兒個體 引發的泛化性反應又稱作「娃娃臉過度泛化效應」或「泰迪熊效應」。

左為嬰兒圖式削弱後的臉,中間為未處理的嬰兒臉,有側為嬰兒圖式加強後的臉

不過嬰兒圖式的效應也存在著復雜性 [8] ,具體效果受到對方的性格、年齡,以及家庭成員等因素。

一般年紀越大,越有善心、與親兄妹年齡相差越小的人,越容易受到嬰兒圖式的影響。

而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其釋放的嬰兒圖式會逐漸減弱,直至消失(4歲半左右)。

這便是寵物小時候很可愛,大了後卻不再那麽可愛的原因。

畢竟已經具備生存手段的它們,已不適合「用臉」討生活,所以也不用刻意維持嬰兒圖式(即大眼睛、小鼻頭、小嘴巴、圓臉蛋、高額頭)的特征了。

參考

  1. ^ Sherman G D, Haidt J, Coan J A. Viewing cute images increases behavioral carefulness.[J]. Emotion, 2009, 9(2):282-6.
  2. ^ Farah M J, Wilson K D, Drain M, et al. What is "special" about face percep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8, 105(3):482-498.
  3. ^ Lizhu Luo, Xiaole Ma, Xiaoxiao Zheng, Weihua Zhao, Lei Xu, Benjamin Becker, Keith M. Kendrick*. Neural systems and hormones mediating attraction to infant and child fac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5, 6: 970
  4. ^ Brosch T, Sander D, Scherer K R. That baby caught my eye. attention capture by infant faces.[J]. Emotion, 2007, 7(3):685-9.
  5. ^ Berry D S, Mcarthur L Z. Some compon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a babyfac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985, 48(2):312-323.
  6. ^ Livingston R W, Pearce N A. The teddy bear effect: does babyfaceness benefit Black CEOs?[J]. 2009.
  7. ^ 竇東徽, 劉肖岑, 張玉潔. 娃娃臉效應:對嬰兒面孔的偏好及過度泛化[J]. 心理科學進展, 2014, 22(5):760-771.
  8. ^ 羅笠銖; 羅禹; 鞠恩霞; 馬文娟; 李紅(*). 嬰兒圖式及其加工的性別差異, 心理科學進展, 2011, 19(10): 1471~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