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左右,我在一家新媒體公司做內容營運,負責維護一批和有關星座的公眾號。
日常工作量不算多,就是將一些星座網站上的內容整合,然後在公眾號上排版發送出去。
在其中的水瓶號上,有個叫「Babo_月」的女孩,每天用相同的格式跟我說晚安。
從我開始關註留言開始,在往後的一年內,我共收到181條私信,和181聲晚安。
我熟悉她每天做的事,每天發生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每個人物... ...
但我們彼此並不認識,盡管她習慣每晚跟我道聲晚安才入睡,我也只是偶爾回復她。
她從沒要求我回復,只是耐心而寬容地讓我旁觀她成長的軌跡。
後來她又多了一個朋友,她在私信這樣說:
這種充滿敵意和偏激的私信,一直維持了十二天,之後就戛然而止了。
這就是一個年輕姑娘恨的期限,短如花期。
等我加她為微信好友時,她已經在朋友圈裏享受美食,等待和別人的約會,聽一首新出爐的情歌,塗淡藍色的指甲油。
至於公眾號留言中的煩惱,仿佛就從來都不曾有過一般。
至今,我也不知道楊呆子到底是誰,又做了什麽對不起她的事情,但是我知道,她已經放下了。
從那之後,公眾號上的留言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雖然微信聊天要比公眾號的留言更方便,但我們再也沒有聯系過。
很久之後,等我把離職的訊息告訴她,這位水瓶座的姑娘也僅僅回復了一句 :「謝謝你,我的樹洞」。
原來如此,從開到終我就是個樹洞。
一個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讓傾聽者舒服一點的樹洞。
情緒是生物前進演化的產物,能預測當前事件對未來的影響,雖然會受周圍事物或人所影響,但卻是一種內在要素。
即便你是因為別人的言行而歡喜或生氣,為此買單的終究是你自己。
更何況在現代社會環境中,大眾的情緒反應通常是誇張的,甚至是錯誤的。
如果我們不把它們說出來,而是壓抑在心裏的話,可能會對我們產生持續的傷害。
我們和樹洞對白,並不是渴望這個樹洞能夠幫我們解決什麽問題,而是自身對外的一種宣泄。
在那一瞬間,說話的人宛如置身事外一般,將內在的情緒轉化成外在談資。
這行為本身就是治愈的一種方式。
當然,貓咪也是如此。
這種生物雖然不會說話,但並不影響我們和它分享。
畢竟我們對外分享的初衷,不是需要小貓咪們為我們做些什麽,而是單純釋放自己內心的壓抑。
貓咪越是不會說話,越是不懂我們說什麽,我們越是可以做到毫無保留。
因為不用考慮貓咪的情緒,不用迎合貓咪的想法,更不用擔心它們會口無遮攔。
就像那位水瓶座的姑娘一樣,一旦加了微信,彼此反而更加拘謹了,反倒是失去了原本無腦傾訴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