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們在為中國外交在阿拉斯加歡欣鼓舞之際,美聯儲的技術官僚們則在發動一場看似無意、卻針針見血的資本戰!
其實我們也要從金融和科技大格局視角來看中美競爭,中美關系早已經過了實體競爭的階段,未來一定是科技競爭和金融競爭的大趨勢。除了外交和軍事層面,科技方面的卡脖子和金融領域的制裁和打壓或將層出不窮,其實美蘇冷戰後期列根總統多次打出組合拳,星際大戰計劃和油價暴跌就是對蘇聯系統大戰略的策略之一,我們絕不能割裂來看!
01 SLR不續期加重市場對美聯儲「不信任」
本周,美聯儲公布3月利率決議,將超額準備金利率維持在0.1%不變;繼續每月增持至少800億美元的國債和至少400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直到委員會的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目標取得實質性進展;委員們一致同意此次的利率決定;新冠疫情仍將對經濟構成巨大風險;整體金融條件仍然寬松;認為通脹上揚將是暫時性的。美聯儲點陣圖顯示,預計將維持利率在當前水平直至2023年,與去年12月一致。
盡管在公布聯儲決議當天,道指和標普500指數續創歷史新高,道指收盤首次站上33000點。但次日,資本市場仍舊進行「通脹交易」——3月18日盤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破1.7%,美元繼續走強。同時,美股期貨都不斷走低。 這些結果表明美國央行和市場投資者之間仍處於相互博弈的狀態,美聯儲寬松政策的決心並沒有贏得市場的信任。
周五(3月19日)美股延續走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期盼的SLR沒有獲得續期。 此前,市場已經廣泛認識到3月31日將會有SLR到期,並寄希望美聯儲能夠有所動作。結果3月19日美聯儲決定不延長SLR減免,認為目前銀行的資本金仍然充足,銀行「尚不需要」透過出售美國國債來滿足準備金要求。
SLR到期後,在TGA縮減、準備金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銀行將出現約1.6-2萬億美元的資金缺口,需要透過被迫削減準備金之外的資產、限制存款擴張或者增加資本金等方式來解決。 美國大型銀行需要補充一級資本或壓降其他類別風險資產(例如美債、信貸等)。一旦銀行拋售美債,美債收益率在市場通脹預期下本就不小的上行壓力便會更大。
02 美聯儲議息會議通脹觀點令市場「不能信服」
在美聯儲3月17日議息會議之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明確表示,預測經濟將強勁復蘇,通脹將升破目標水平。美聯儲預測,美國經濟在2021年將增長6.5%,創1984年以來最大年度GDP增幅,這一增幅相比三個月前預測的4.2%大幅上調。美聯儲還預計美國失業率今年將從目前的6.2%降至4.5%,超過去年12月份的5%的預期。
最令市場關註通脹水平。 美聯儲預期美國核心通脹有所上升,2021年、2022年和2023年PCE通脹預期分別為2.4%、2.0%和2.1%,核心PCE通脹預期分別為2.2%、2.0%和2.1%,均比去年的預期有所提高。這表明,美國通脹水平的上升預期已經成為政策部門和市場機構的共識。
但分歧在於,美聯儲認為通脹上升是溫和的並在政策容忍範圍之內,而市場擔心通脹會失去控制,引起貨幣政策的轉向。 比起鮑威爾對點陣圖的「不關心」,市場對於利率水平變化的預期卻在慢慢積累,如果「量變」當真帶來「質變」,美聯儲很可能不得不被迫加息。
市場的擔心和分歧實際上是對美聯儲未來政策的信心不足。 最近幾周透過推高收益率實際上也是在與美聯儲進行市場博弈,考驗其新的貨幣政策框架。美聯儲是否願意加大國債購買,進行「收益率曲線控制」的操作,將是市場觀察美聯儲政策走向的一個參考。
目前各機構對於未來的通脹和資本市場的走向有著越來越大的分歧。 這些分歧的增加,意味著資本市場對於未來預期正在發生變化,對於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信任程度也在發生變化,也意味著未來資本市場將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會發生較大的波動。這是在美聯儲超級寬松政策下,流動性泛濫所帶來的必然後果。
能否贏得市場的信心,在經濟增長與通脹之間保持平衡,是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的最大挑戰。 盡管美聯儲一再堅持其寬松的政策不變,並希望給市場帶來「安慰」,但隨著美國新一輪刺激政策落地,美元流動性的增加正使得對通脹和對美聯儲政策變化的擔心,超過對經濟恢復增長的樂觀預期(雖然美聯儲堅持其貨幣政策保持寬松,但這一表態顯然沒能徹底使資本市場打消「縮減恐慌」的擔心)。
03 美通脹預期和美債利率快速上升「外溢效應」顯現
今年2月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開始不斷擡升。 在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新一輪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之後,該項指標在3月12日再次突破1.6%的關口,擡升至1.625%。截至3月19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經達到1.74%的高位,以超預期的增速上行。
從全球情況而言,市場利率的上升並非個別現象,正成為主要經濟體的共同趨勢。 如果以2020年初疫情之前作為基準,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經過快速上升,已經顯著高於疫情之前,法國和德國至少已經追平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巴西中央銀行3月17日宣布,將基準利率從2%的歷史低點上調75個基點至2.75%,高於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的加息50個基點至2.5%。除此以外,本月烏克蘭央行也宣布收緊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脹上升;去年11月,土耳其大幅上調基準利率,並於周四因通脹飆升而再次加息200BP。
04 防資金外流,新興市場開始貨幣政策轉向
對於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眼下疫情依然嚴重、經濟脆弱、債務負擔沈重,並非加息良機。 此時加息將導致經濟部門融資條件過早收緊,不利於經濟復蘇。但美國經濟強勁復蘇帶動長期美債收益率上升,正在吸引投資者從風險較高的新興市場撤出,購買美元。為防止資本外流、遏制本幣貶值和高通脹,前面提到的巴西等國已經意外宣布加息,未來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可能效仿。
當地時間3月18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釋出了全球貿易和發展報告。報告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前景的主要風險是錯誤的緊縮政策。這種政策導致了前所未有的收入減少,而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如果各國央行不采取主動措施來避免金融危機,情況或許會更糟。
05 中國央行二季度流動性管理進退維谷
自美國總統拜登簽署1.9萬億美元的救助計劃後,中國市場一直充斥著對於大規模的資本流動和輸入性通貨膨脹進而加劇高企債務水平帶來的風險擔憂。
正如其它新興市場國家一樣,目前國內市場非常擔心流動性出現拐點。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貨幣當局一定會收緊貨幣,因為這對經濟穩定和風險防範沒有好處——經濟方面,從價格和勞動力市場指標來看,當前距離經濟正常化還有一段距離,應該在貨幣政策中留出空間,讓私營部門在促進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金融市場方面,在廣受關註的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快速攀升至1.6%之後,中國A股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回呼。 鑒於市場波動性上升的前景,央行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勢必考慮做好前瞻性指引工作,讓市場「放心」。3月15日,央行如期開展了1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和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就是為了「確保合理的銀行間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