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冷姐的生物學解釋,這裏給出一個哲學社會學的解釋,針對的問題是「怎樣復制雙贏快感?」。
答案是直接的: 自我物化 。
「奮鬥逼」就是這種「雙贏」局面在現實中的表現。
這個過程,就是
【企業治理術和「奮鬥逼」的誕生】
企業治理術在根本上就是人力資源管理,其命名已然展示了把人作為資本增殖的一種資源的物化態度,試圖以工作原則來完全收編豐富的人。這種物化意識則建立在客觀的物化現象之上——在 資本的自為結構中,勞動力實質從屬於資本 。 [1] 因此,解放勞動力就構成了資本自我增殖的重要途徑,而企業治理術也因此成為一項愈發專業化的操作勞動者的技術。由此我們可以借助生命政治學 [2] 及其轉向來對企業治理術本身的發展進行簡要的分析。
工業資本主義時代諸如機器大工廠中的治理術,其作用就在於合理化的分析(也即流水線作業,把復雜勞動分解為單一的機械勞動,再訓練工人對這個單一勞動的熟練度)工人的物質勞動操作,排除一切非必要的但卻是使得勞動者真正感覺到自己的「尚未枯萎的靈魂」的操作,來最大限度的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門檻,以便「使機器遷就軟弱的人」。 [3] 這正是企業治理術對勞動者的規訓,透過手冊式的形式化培訓把「工匠」變成無名的機器。工作時間和勞動產出量的比值 [4] 成為衡量工人標準化程度的尺度, 在資本和勞動力的關系上 ,規訓與合理化原則合二為一。
在這個規訓的過程中,勞動力商品和一般商品的客觀差別(一方面,勞動力商品是擁有自我意誌的人,一方面勞動力商品可以創造剩余價值)被抹去,使得獨屬於作為主體的人的豐富性被合理化計算的治理操作排除了,而 主體性的沈積物對這種治理術的溢位正是階級鬥爭的諸形式 。
在現代企業中,企業治理術顯然已經逐漸超越「規訓」,進入到德勒茲式的「控制」。其運作的核心不再是禁錮,而是持續的控制和即時的資訊傳播。其工具是電腦和資訊科技,它對人的控制更加全面而隱蔽。看似在流動的控制中,原有的標準化治理消失了,但是這也意味著企業的治理範圍更加廣泛:企業可以運用手機測定每個人合規或不合規的位置,從而進行普遍的調制 [5] 。 新的治理術還可以超越勞動環節,延伸到非勞動環節 ,利用釘釘等技術工具在規訓場所(企業)之外要求勞動者24小時開機,隨時到崗。
原本,下班構成了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因而工作和生活往往是分離的。但是 在「控制」下,生活成為工作連續性的一部份 ,這意味著生活和工作的界限被「釘釘」擦除了。因此不只是「工作時間」中的勞動者主體性被漠視,「技術理性」 [6] 的 控制已經侵入「自由時間」中,要求一個人的生活直接從屬於工作 。但是這還不是完成形態,因為此時的無產階級完全能夠意識到工作是對自己的異化,是自己作為「非人類」的生活,因此這種「控制」不可能完全消滅人的主體性,反而會遇到主體性的無限阻力。
絕對的控制發生在最後的環節。
精神政治學 [7] 則一反生命政治學擠壓主體性的操縱方式,更多運用「關懷」和「贊美」來鼓勵工人從自我出發,透過「精神分析」式的方法, 構建工人的偽主體性和偽自由狀態,從而實作對非工作時間的轉化。 轉化要比模糊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強大的多,這意味著直接消滅掉二者的區別,把生活完全轉化為工作。
這一過程用一種滑稽劇的方式來展示,會是這樣的
這個最勤奮員工獎,是給你的。是誰?
你。
是我嗎?那好,是什麽獎?
是最勤奮員工獎。
所以,我是最勤奮的。
精神政治學使得勞動者 主動且有意識 ——而非被迫或因被規訓而無意識——的進行 自我控制 、自我物化、自我剝削,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勞動者,從而自我實作。這樣的控制顯然比起生命政治學否定人主體性的邏輯更加有效,因為它直接 轉化了原本作為否定因素的主體性,使其進行勞動力的自我解放 。在這種新的企業治理術之下,與其講工作原則侵吞了豐富的人,不如說 人成為工作原則的表現。不是本質和現象的地位,而是「以表象出場的現實」和「維持表象的裝置」本身在此顛倒了 [8] 。
它的結果是「資本家」和「勞動者」的雙贏。
這種治理術操控之下誕生的「勞動者」,就是所謂的「奮鬥逼」。
參考
- ^ 馬克思【資本論】
- ^ 以福柯作為起點,以當代的阿甘本、埃斯波西多、斯洛特迪耶克等人作為代表。主要闡述內容是:政府對於公民的肉體的管制,一方面是人口的宏觀管制、一方面是單個肉體的規訓(監獄、學校、血汗工廠)等。福柯【生命政治的誕生】
- ^ 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
- ^ 也就是工作效率
- ^ 德勒茲【哲學與權力的談判】
- ^ 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 ^ 韓炳哲【精神政治學】【倦怠社會】【【在群中——數碼媒體時代的大眾心理學】】
- ^ 朗西埃【如何使用<讀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