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松松養水、快快樂樂養魚,敬請魚友們關註!
關於魚缸的水質問題,咱反反復復說過千八百遍了,可是呢,很多新手魚友,還是調理不到位,還是在那裏不斷研究著怎麽硝化細菌和生化濾材,那個眼睛啊,永遠也看不到魚缸水質調理的重點。
就算是,硝化細菌需要培養,魚缸有生化濾材可以節省換水頻率,那麽,一開始魚缸內還沒有魚的情況下,為什麽水質還不能有效保持?
為什麽不問問自己的,原因到底在哪裏呢?
濾棉過於松弛、過於細密,都不可能有效阻擋雜質
過去,我們使用的是棉花做成的被子,如果使用的時間比較長,這個棉花用手輕輕一拉,就像網狀一樣,我們都知道那樣的棉花不能禦寒,相信這個道理,但凡是個人,都懂。
那麽,如果過濾棉我們選擇的過於松弛,它怎麽可能有效阻擋住雜質呢?我們在購買濾棉的時候,可不可以用手拉一拉看看?
同樣的,濾棉如果過於細密,比如魔毯,我們鋪設的層數又較多,結果會怎樣?
雜質或者水流根本就難以透過,但是會溢流啊,都跑到濾棉或者濾盒外了,最終還是進入了魚缸,這個道理,不也是明擺著嗎?
同時,層數過多,還會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水流不大的情況下,少量雜質會慢慢滲透,一層層滲透,最終這個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就變成了一個垃圾場,在以後漫長的養魚期,對於水質可能造成致命的破壞。
因為大部份魚友清洗濾棉最多洗兩層,這些東西在這裏長期存放著,要比濾材的腐敗速度快得多的,所以,在某一天夜黑風高的晚上,魚缸的水質就完蛋了,早晨起來,觀賞魚就集體拜拜了。
觀賞魚未入缸之前,能夠參與水迴圈的,只有濾材和水體雜質
在觀賞魚沒有入缸之前,想要濾棉增加點粘附力,包括了濾材、缸壁,都是一個道理,我們所依靠的,僅僅是水體中的部份雜質和濾材的雜質。
而有些濾材雜質過於細碎,或者呈現粉末狀的,如果不懂,就想想面粉,它們是很難被過濾掉的,所以魚缸的水質可能出現白濁,或者水面有白蒙,那都很正常。
只有水流不斷地迴圈往復,濾材和濾棉同時有了一定的吸附作用,這個水質才能逐步變清,同時可能還要有部份沈澱的作用。
說得直白點,開始放水之後,濾棉是沒有任何吸附力的。
這個時候如果水質不好,只能說明,我們養水的時間不夠,養水的時間不夠、養水的時間不夠。
大量觀賞魚入缸之後,水質必定白濁。
假設濾材、水體一丁點雜質也沒有,那就依靠觀賞魚的排便
水體、濾材、缸壁,它是不可能一點雜質也沒有的,透過水流的不斷沖刷,以及部份類似菌膜物質的產生,各個方面的粘附力才得以逐步增強。
即使,我們說假設它就是百分百沒有雜質,那麽,觀賞魚入缸後,依然會給這些迴圈過濾系統,提供少許雜質。
為什麽是少許?因為如果太多了,直接把濾棉、濾材給糊死了,那還過濾個啥?那就叫過猶不及。
這個過程一定是濾棉上有點雜質、有點菌膜物質,有點有機物,然後有了更大的吸附力,然後得以繼續吸附雜質,直到濾棉飽和,然後清洗或者更換。
養魚,就是在這濾棉的反反復復吸附過程中,保持著魚缸的水質。
當我們需要清洗或者更換濾棉的時候,缸壁、或者生化濾材,都會起到類似於濾棉的吸附作用,先別提什麽硝化細菌,那都是後話。
只有濾棉徹底阻擋住雜質,魚缸的水質才會清澈,之後生化濾材才會發揮作用,水質才得以穩定。
所以說,養魚,不提前養水,不把這個缸壁、濾材、濾棉養熟,做什麽都是多余,這就是我們之所以永遠也養不好一缸水的原因,什麽硝化細菌理論,什麽整天去折騰濾材、大換水的操作,根本毫無作用。
如果會操作的,懂得利用凈水劑,或者硝化細菌培養液,或者觀賞魚的投餵量,來增加濾棉的粘附力,這才是高手,但是,這也會存在過猶不及的問題,很多新手魚友,根本操作不了,還不如老老實實的養水,註意物理過濾的有效性為佳。
當然了,如果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太大,超過了濾棉的承受力,甚至超過了濾材的承受力,那就不必多說了,怎麽也不可能養好一缸水。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