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小寶寶是如何分辨和感受到爸爸媽媽在「吵架」的?他們是如何建立情緒辨別的能力?

2022-05-07親子

都說孩子是有靈性的,隨著孩子的大腦發育越來越完善,寶寶的認知能力也越來越發達,對於別人傳遞的情感資訊,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大腦中做一個解讀。永遠不要低估寶寶的能力,即使寶寶的年紀很小,也有和媽媽很強的磁場感應。

寶寶透過聽覺,嗅覺,視覺等感受到家長的情緒變化。比如,當大聲說話時,寶寶就會知道此時發出聲音的人情緒很高,也能深刻回答對方的面部情緒。成人的情緒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長期的負面情緒會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所以作為家長,保持情緒穩定也是一種智慧。

寶寶透過嗅覺聽覺和視覺感知家長的身份和狀態情緒

小寶寶針對周邊事情的感知,首先經常是靠自己的嗅覺來鑒別的,不一樣的人的身上的味道是不一樣的,小孩可以根據味道上的區別來分辨自身身邊的人是否媽媽。媽媽由於長期和寶寶待在一起,而且會給寶寶餵母乳,因此寶寶針對媽媽的味兒最熟悉。其次,除了嗅味覺之外,小寶寶的聽力也十分敏銳,可以根據不一樣的嗓音來感知自身身邊的人都有誰。

媽媽平常在照顧寶寶的情況下,一直會不自覺的對寶寶說許多得話,在這類熟悉的自然環境陶冶下,小寶寶當然也就認識了媽媽的響聲到底是怎樣的,也會和身旁經常發生的響聲建立起熟識的思維聯絡。許多小寶寶只需聽見自身熟悉的響聲以後,躁動不安的心態就會被撫慰。假如身邊人的音效不一樣,並不是寶寶要想找的媽媽,就會不安哭鬧。

最後孩子可以辨識家長的熟悉的外貌輪廓。由於媽媽們平常和小寶寶的關聯間距最親密無間,不論是餵母乳,哄寶寶睡覺或是脫衣服,這種近距的觸碰都能讓小寶寶清晰見到自身的媽媽。在日常日常生活中,只有家長可以明確地進到小寶寶的視線裏,家長的樣子也就變成了小孩子眼睛視力感知中更為熟悉的一個。如果此時家長的聲音尖銳焦躁、形象表情憤怒,孩子是可以明確感知到的。

家長要註意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

社會學家認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發育的直接影響因素。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標桿,是孩子心理發育的影響指標。父母在家中情緒友善平糊,待人接物謙虛禮貌,有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

而如果父母在家裏經常情緒惡劣,吵架鬥嘴,則會讓幼兒經常處於緊張和恐懼之中,對於孩子的心理發育極其不利。父母也要不斷學習,培養自己的大愛之心、寬容之心、理解之心。當一個人有了大愛心、大胸懷、大視野的時候,煩惱痛苦也就隨之消失了。同樣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家長的不同狀態,說出來的效果千差萬別。

寶寶雖然很小,甚至一開始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父母的一些不良情緒是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父母之間的一些爭吵,鬧矛盾,都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造成內心的不安與恐慌,讓孩子變得敏感,脆弱,易怒等。

有一個良好的情緒,會讓自己所處的環境也變得安逸、舒適,會讓家庭變得和諧溫馨,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裏,才會有一個健康的身心發展,也會有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情緒是一個人犯錯的邏輯起點。

擁有平糊的心態和情緒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所以做有智慧的父母,學會培養自己的良好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種教育不需要花費金錢,卻是需要花時間,一點一滴在每天的生活中去讓孩子感受,耳濡目染。

我是 @菜媽和錢爸 ,母嬰鹽究員,兒童心理、兒童教育優秀回答者,復旦大學營養學碩士,中國註冊營養師,兩個孩子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