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為什麽中國的孩子那麽拼,科學成果卻遠不如歐美?

2023-04-06親子

作為實驗室唯一一個中國人,我是最勤奮,最刻苦,工作也最多的學生。

周末加班遇到來拿東西的老板,看只有我一個人在加班,她非常非常生氣

「你總是在工作,總是不休息,你到底拿什麽時間和精力來思考?」

我老板的話,完美回答了以上問題。為什麽中國的孩子那麽拼,科學成果卻遠不如歐美?

我就補充一點點~

我在歐洲讀的研究生,那個學校出過十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不錯的學校不錯的專業,每年全球只招收5個國際學生,給全額獎學金,我是那一屆唯一的中國學生。

3年時間周圍都是老外,我真的能切身感受到各個方面的差異,特別是教育上的差異。

1. 基礎教的目的不一樣

我放假就會在歐洲窮遊,親眼看到他們工業的雕零,大片大片的廢棄工廠到處都是。我當時感嘆我們國家的富強和旺盛的生產力。後來慢慢知道,人家的勞動力密集產業都轉給我們了,人家賺的是生物科技和通訊科技領域創新和頂層設計的錢。設計好以後,拿到亞洲來生產。

我當時就有模糊的感覺,我們小學到高中,對於大部份孩子的培養,是目的性很強的。就是培養一批又一批技術紮實、能夠為工業化強國的各個方面服務的人才。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確實是依靠工業制造業開始富強,也吃到了這方面的紅利。

而上一輩依靠學習翻了身的父母,會更加在意對下一代的教育。但是大部份人教育的方向還是和以前一樣!但是,用培養工業強國人才的思路,想培養出創新人才,確實是不太合適了。工業人才很好,他們在各個行業,各個工廠,擔任重要的技術支持,保障工業強國的每一顆螺絲釘有條不紊的運轉,保障高質素高產能。但是和大部份人知道的一樣,這樣的人,非常紮實,每一步都腳踏實地,但很容易 缺乏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激情

而想象力和激情,是做出創新,突破前沿科技的必要條件!

2. 基礎教育培養的重點不一樣。

我印象裏有一個讓我經常反思的場景。研一,上實驗課,需要換算一下配溶液的體積。有一點點復雜,不能口算,需要稍微動手算一下。

我拿出紙和筆開始計算。我當時和兩個本地學生分在一組,她們兩從來沒有見有人會親自動手計算,還算得那麽快,她們非常驚訝,也很佩服。哪怕是個位數的加減乘除,她們都會用小算盤。我當時還有點自豪,歐洲人的數學真的不行呀。

全班只有我一個中國學生,其他實驗小組都是用小算盤算的。自然,最後沒有人因為這個小小的步驟被卡主。

我想說什麽呢,我小學,初中花了很多時間練就的計算能力,對人家來說,就是一個小算盤的事。他們的教育,是 知道了原理就夠了,可以用機器代替的技能,不需要反反復復的花時間和精力去精進!

我們的基礎教育太過重視技能技巧和勤奮,我中學時候數理化的競賽都拿過獎,但是做起科研來,我就是比不過我用小算盤的同學!他們把每一分精力和腦力都花在創造上,不浪費一丁點。

3. 有天賦的科研人才的比例不一樣

真正科技前沿的突破,除了99%的汗水,1%的天賦必不可少。

我自己和國內大部份研究生一樣,談不上對科研的熱愛,更談不上天賦,就是單純使勁學習,學習成績好,能申請到全額獎學金的研究生就去了。和大部份人一樣,感覺學歷高一點,找工作什麽的會更吃香。

我研究生的同學,完全不一樣!他們都是因為真心想搞研究才來讀研究生的!歐洲福利國家,哪怕失業領救濟金,生活也差不到哪裏去。因為超高的稅收,普通公司職員和教授的稅後收入差別也不大,所以只有真心想搞研究的,才會走學術路線。

同學裏面有他們國家隊的運動員,有當過幾年廚師的再來讀書的,有養馬場的農場主女兒拿過騎術冠軍,也有早年父母作為難民入籍但是在當地出生的東南亞人。他們幾乎沒有本科畢業就直接來讀研的,都有一兩年的旅遊、打工的經歷。兜兜轉轉一圈,覺得還是想繼續學習,覺得搞研究有意思,才回到學校。他們在研二選專業方向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有疑惑,都是沖著一開始想好的細分領域和專業方向去的。只有我在比較,哪個小方向更好找工作、更好畢業,甚至哪個實驗室文章更多更好。

他們都有一定的天賦。從小散養教育,不補課不雞娃的條件下,他們能輕松上到最好的大學。工作旅遊一兩年以後,還能寫出深刻的研究設想(research proposal),然後打動教授得到讀研的機會。這樣篩選出來的人,大部份都是有天賦且熱愛科研的人。

想想我自己,大學同學裏留著國內讀研究生的那些,哪一個不是小時候雞飛狗跳被逼著學習,一路艱辛走過來的。哪一個又是心厎裏對科研充滿向往,非科研不可才讀的研究生?

當然,我們的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有很多有天賦的天才。只是,比例確實太少了。國家對教育和科研投資,可以說大部份花在了天賦普通但是很非常努力的人身上。

4. 科研人才的節奏不一樣

我研究生的老板每天工作是早8晚3。沒看錯,下午3點下班。去湖邊喝個咖啡,吃個小點心,然後去接娃放學。

他們科研的節奏很慢。比起國內動不動要求一年多少篇SCI論文,多少基金。人家完全沒要求。博士、碩士畢業也可以沒有文章,只要求畢業論文夠深刻。但是他們創造的科研價值真不比我們的少。

很多偉大的突破是一點點做出來的,需要無數個日夜去思考,反復實驗,反復總結。如果要求一年就發3-5篇SCI,那樣很難做出大的突破。逼得人看到一點點皮毛現象,就趕緊寫文章發文章,而失去深入研究的機會。

還有一些看起來沒名沒利的非常基礎的研究,缺乏人才去做。尖端科技不能缺少堅實的基礎科研,但是大家都只想做熱門的尖端。基礎科研需要人沈下心去幹很多不容易出耀眼成績的工作。這一塊,薪金低,名利少,出不來大文章,如果不是因為熱愛,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現在我們科研的制度改了,不看重文章和基金了,也鼓勵科研人員沈下心來深度研究。但是效果暫時不明顯。因為除了制度,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基礎教育,讓大部份人變得急功近利,越是學習好的越嚴重!過去的教育就是鼓勵要學得快,學得多,要高分,要時時刻刻努力,要時時刻刻看得到的回報。

節奏太快,不僅難成大事,還容易把心理搞出毛病。

5. 科研人才的眼界不一樣,科研轉化率不同

我的研究生同學基本上都工作過,他們多多少少接觸了社會,做科研以前就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麽,想研究的是什麽。研究出來可以做點啥。他們有轉化的意識,把科研的產物,轉化成實用的東西。

我們專業是基礎醫學。有一個做了幾年幼教的一個同學,他的想法是了解更多的人體生理結構的知識,然後寫一本小孩可以看懂的腦科學方面的書,第二年選小專業的時候,他去的是一個研究神經發育的實驗室。那個做過廚師的同學,對食療很感興趣,他後來選的是基礎藥理學,其間他問過我中藥和藥膳的一些問題。國家隊的運動員是個女孩,她選的是骨科方面的基礎研究,因為她打球骨折過,她很多隊友都骨折過,她覺得人體骨骼很有意思。只要聊,他們都很清楚的告訴我,他們為什麽要做科研,想深入學習什麽東西,而且知道最終用在什麽地方。

我們的科研人員,特別是高校和研究所裏面一路讀書,從未接觸社會的那一類,真的很容易為了科研而科研,不是為了解決實際需求而科研。

一個在科研機構做儀器研發的朋友就和我聊過,他們正在把手頭的儀器往醫療器械去發展。他們都是理工科出來的科研人員,知道電路怎麽搭建,軟件怎麽編程,但是他們完全不了解醫療,不清楚醫生和病人的需求,只是覺得現在的做的東西和醫療搭邊就能發大文章。他們不斷的更新產品,發明了很多新的技術,申請了好多專利,也發了不少文章。但是,這個東西就是實驗用的,不會產業化,不會拿出去賣。這個東西,具體肯定不能說哈,保密的。它科技含量非常高,效能很好,精確度高於目前醫院所有的方法。但是吧,相比於能把目前97%的精確度提高到99%,它的代價是需要多等兩個小時的實驗結果,需要把原本幾塊錢的檢測費用,至少翻十幾倍,因為儀器貴、處理過程繁瑣。最最重要的是,它檢測的目標是一類幾乎不算疾病的小毛病,類似缺鈣多喝牛奶,孕早期額外補點葉酸的問題。

在國內這樣的科研我聽說過非常非常多。這些發明創造,其實用對地方,肯定不止只是發文章而已。也許換個場景,馬上就可以變成神器。但是具體還是需要一批有很高眼界的科研人才,對社會需求和各行各業都有些了解,懂得轉化的思維,看到一個好的技術,能把這個技術轉化加工後放到它合適的地方去!

6. 好在我們意識到了,也在改變

我們的科研人員從基礎教育起,就和別人有巨大的差異。現在我們的科研人員很苦,很累,但是的談得上巨大突破的成果不算多。

我們心理也有很多痛苦,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享受工作和生活,教我們在喜歡的領域不緊不慢用舒服的節奏去付出,教我們只要熱愛、可以不計回報。

不過沒有關系,我們確實比人家落後的很多年。我們的父輩和我們這一輩,已經把中國經濟整體提升上來了。我們也在給我們的下一代創造可以散養到大學,可以憑興趣選擇做科研的環境。只是暫時還在努力的過程中,有些東西很難一下子見效。

比如現在的教育改革,我理解的就是國家在篩選出真正有天賦又熱愛科研的人 。一方面給孩子減負一方面考試難度在變大,本科錄取率要下降,這就是在篩選合適的人。集中這一小部份人,給他們最大的資金支持和最好的生活保障,讓這一小部份人沈下心來去搞科研。

我們現在花那麽多錢,培養的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後來既不熱愛也不想一輩子從事科研,反而從事了本科或者專科就能夠勝任的工作。不是說追求高學歷不好,而是國家真的是要花真金白銀去培養這些人才的!比起自己交的那點學費,國家付出的錢財精力多得太多。而這些錢,如果花在真正熱愛的科研的人身上,給他們高一些薪金,少一些考核,他們就不用急功近利的出一些短平快的小成果,他們就能有機會創造真正的科技前沿大突破。

相反,不熱愛科研的人,也可以放過自己,從事一些讓自己舒服、更開心,更有成就感的事業。在真正熱愛的事業上,會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我們在慢慢改變,等我們的經濟再好一些,再富裕一些,思想再開放一些,也許就是一兩代人的時間吧,我相信我們的科研會領跑全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