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這麽多年,班上總會有這種跳出思維框架的人,說無厘頭也罷,思維跳躍也好。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節奏。
有些是天生的,但很少。大部份都是看多了短影片,學得了一些初級的擡杠,積累了一些梗和包袱。於是想變得幽默,制造哄堂大笑,贏得關註,大家都懂得——那一種既羞恥又光榮的感覺。
你可以說他故作天真的耍機靈或者是不懷好意的帶節奏,但我是一個如此開放寬容並且註重雜學綜合通識的人( Aka跑題大王)。既要保護他們的幻想天真,又要維持好課堂紀律,引導到正常的教學節奏來,一般佯裝呵斥幾句也就過去了。偶爾碰見有些價值,可以值得說到的也會展開講清楚。顯得好像浪漫體貼又開放自由,假裝電影裏有一種的高級課堂效果,結果往往落下幾個練習都沒講完。
————————
回到這個問題上來。
不夠借一,這個口訣只是為了方便記憶的擬人化用詞,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學情和理解力。
現在的教科書中,其實早就改成了另外一句話: 不夠退一。
完整的是這樣:
數位對齊,個位減起,不夠退一。
你看,變借為退就沒有這種擬人化的尷尬了,什麽叫不肯借?
減法一旦不夠,高位會 自動 退一下來變成10。不用借,不用還,而是自動發生的。
是誰讓他發生?
就是你這個做減法的人。
你看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就強調了,學習的主人翁意識產生了。
如果你教到這裏,兒子又說如果他不肯退一怎麽辦?
說的好像是一個搖搖欲墜的王朝裏,被逼宮的皇帝不肯退位一樣。
當然也不能急,不能打不能罵,就讓他去 捆小棒和拆小棒吧。
10根小棒一捆,變成一個十。
10根小棒一捆,變成一個十。
……
累了嗎?
累了。
現在把這一捆小棒拆開變成10個1。
一捆小棒拆開變成10個1。
一捆小棒拆開變成10個1。
……
經過如此反復的勞動改造,他會猛然發現,一捆一捆和一根一根,並沒有什麽不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說什麽借不借,退不退的。
於是他懂得了一個重要的道理:
我再也不敢擡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