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帶我女兒去動物園,但是每次玩完回家的路上,我都覺得很後悔:
我們去過各地動物園,但是在裏面就是走馬觀花,除了餵動物的時候能開心半小時(餵河馬、狐猴等正規動物園保留專案),其他的動物基本就是打卡,仿佛我們往玻璃展墻前一站,就是完成了一個重大的使命。逛街買衣服都比這個有意思,起碼逛街有所得。
動物園的講解員其實很少,大部份就是一個幹巴巴地動物介紹展板在動物展區前面↓↓↓
可是我的女兒是不識字的,老母親老父親念給她聽,幹巴巴地文字小朋友也不會感興趣。
都說育兒也是育己,老母親為了讓小朋友玩的盡興,不至於腦子空空心靈蕩蕩,決定自己親自上。
下面分享給大家我的做法:
一、提前帶領孩子讀一些動物相關的書
去動物園之前帶孩子讀動物相關的書是一個很好的主意,這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對動物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在動物園看到的各種動物。
我女兒年齡比較小,所以讀的大多數是一些認知動物的繪本,比如:
1、 【晚安,大猩猩】
在深夜的寧靜之中,動物園的管理員心懷溫柔,前往每一個動物的居所,與它們一一互道晚安。然而,在這個溫馨的時刻,調皮的大猩猩卻偷偷取走了他背後掛著的一串鑰匙。利用這串鑰匙,大猩猩成功地從籠子裏逃脫,並且惡作劇般地釋放了大象、獅子、長頸鹿等動物。於是,一群本應在動物園賴恩睡的動物,在夜色中悄悄地跟隨著管理員,一同踏上了回家的路……
其實我不太理解,這本書沒幾個字,但是起承轉合,高潮反轉都不缺。整篇故事裏有一種難以言喻單潤物細無聲的人與動物間的感情流轉。
我女兒13個月開始聽我念,百聽不膩。
也很有成效,我女兒到了動物園也會非常積極地要求去看大猩猩↓↓↓
2、【從頭動到腳】
艾瑞•卡爾以別出心裁的拼貼畫藝術,賦予了十二種不同動物以鮮活的生命——大象豪邁地跺腳,大猩猩威武地捶胸,野牛威猛地聳肩膀。這些生動描繪的「招牌動作」不僅豐富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更透過「我會……,你會嗎?」和「這個我會」的反復句式,巧妙地引導孩子參與互動。
在這一互動過程中,孩子們被邀請模仿動物的各種動作,轉頭、彎脖子、擺動胳臂,不僅玩得樂在其中,更是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一些至關重要的技能。他們學會了認真傾聽,因為只有聽清指令,才能準確地模仿動作;他們學會了集中註意力,因為稍有分心就可能錯過下一個動作;他們還學會了聽從指揮,因為按照艾瑞•卡爾的引導,他們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模仿遊戲。
這本書能讓寶寶動起來,寓教於樂。
去看動物,看到鱷魚她會扭屁股,看到大猩猩會捶胸,看到大象會跺腳。算是把動物園的動物認全了。
二、了解動物的冷知識
比起照本宣科的正經科普,我家孩子更喜歡聽有意思的八卦。
給大家推薦一個插畫師Mr White。他將冷知識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變成一張張令人捧腹的插畫,我一個大人看了都覺得賊有意思呢!
比如:
1、松鼠是親親才能認出對方(和人類不同,松鼠沒有面部辨識系統,也沒有像狗一樣發達的嗅覺,它們只能依靠接吻來辨別對方,準確度高達90%!)
2、螳螂的耳朵在兩腿中間(螳螂只有1只耳朵,且長在兩腿之間。這只耳朵並不能區分聲音的方向或頻率,它的作用只有一個——檢測蝙蝠在發出聲波時,有沒有將自己定位。)
3、豬超聰明的,電競打的可能比大多數孩子爸爸好(在全世界10萬多種動物中,豬的智商排在第10位。豬擁有出色的長時間記憶能力,能理解簡單的語言符號,甚至打遊戲也不在話下!)
又到了去動物園的季節了,老父親老母親們抓緊時間多充實自己的知識量,收獲孩子們崇拜的星星眼,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培養他們愛護動物的意識刻不容緩啊!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