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出處:微信公眾號
原文連結:4000位媽媽的母乳,去哪兒了?
無論你是否關註國產奶粉行業,客觀事實是,和很多行業一樣,我們的起步比歐美晚了很多年,還有一些技術「卡脖子」問題,不僅僅是行業的切膚之痛,也是十幾億人的失落。
然而,與外界一片「中華當自強」的怒吼聲相比,國產奶粉的科研人員普遍冷靜且務實。得益於在科研上的長期沈澱,飛鶴連續兩年揭榜「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在僅有的兩個嬰配粉專案中,飛鶴去年與江南大學、大連工業大學等聯合申請了一個專案,而今年則自己牽頭組隊,負責一個專案。
最前沿的技術浪潮,從來不是等來的,每一個技術成功的誕生,也都是不容易的。「最人物」在與飛鶴的研發人員對談後發現,這群為中國寶寶研發奶粉的人,不僅僅是在做技術,更重要的是,作為開路者,如何平衡理性與感性,堅定內心,正確行事。這是個人的選擇,也是一家企業的價值觀。
80厘米見方的冷藏箱裏,母乳樣品只占具很有限的空間,周圍被幹冰和防撞泡沫填滿。沒有入箱的剩余母乳,被返還給媽媽帶回家餵孩子。研究員魯婷婷解釋,是因為母乳太珍貴了。
彼時,她還沒有成為母親,這種極強的換位能力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負責采集了4000多份母乳樣本過程中,慢慢習得的。
工作人員現場對采樣母乳進行檢測
2015年,魯婷婷入職中國飛鶴研究院之初正趕上一次大規模母乳采集。在前輩們的口口相傳中,這項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彼時,國家缺少系統的母乳數據庫,如何生產適合中國寶寶的奶粉缺乏參照。國內乳企大多各自獨立研究,因為采樣、檢測等規範不一,數據較難相互采用。在之前,飛鶴甚至只能找員工捐獻母乳,2009年,飛鶴作為「863」計劃的參與單位之一,承擔了黑龍江、北京兩地母乳的采集和檢測任務,並由此開始建立中國母乳數據庫。
6年過去,接力棒交到魯婷婷的時候,采集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全國。那段時間,為了保證采集萬無一失,她一個不落地跑遍了全國的采樣點。
她是離奶粉受眾最近的人,而采樣之後的數據也將成為奶粉研究的起點,成為故事兩端的擺渡者,無奈和矛盾難免,但這些激烈的碰撞也促成人與人之間更深的認知,讓共情和理解顯得更加珍貴。
魯婷婷當時負責的是采集0-6個月的母乳,在這個階段寶寶每3個小時左右就要吃一次奶,「媽媽的個人休息是不能保證的,晚上睡不好,就會有情緒上的波動。」她說。
有一次,她照例在社區醫院為一位年輕媽媽采樣。孩子的哭鬧聲輕而易舉地穿透門板,一同傳來的還有婆婆的責備聲「做這些沒用的幹嘛?孩子哭不知道嗎?」
燥熱幾乎在一瞬間爬上了采樣員和媽媽的後背,魯婷婷趕緊讓媽媽暫停采集先哺乳,自己則熟練地幫忙安撫孩子,這是她工作的一部份。
孩子平靜下來後,大部份媽媽會堅持完成采集,有的媽媽也會選擇離開,魯婷婷通常不會做過多爭取,而是把達不到研究所需量的母乳冷凍好,還給媽媽。「你要站在她的角度上想想她的情況。」她說。
對於母親和采集的母乳樣本,她總是給予充分尊重。而在共情之外,她還感受到一種同頻共振,每一位誌願參加采集的媽媽都有著相似的願景,關於自己的寶寶,也關於更多中國寶寶。
工作人員現場檢測母乳後,誌願者媽媽拍下分析結果
采集好的中國母乳被送進-80℃的實驗室冰箱,成為一條標準線,飛鶴研究院人來人往,所有人的目標都是離它近一點,再近一點。
13年前,與飛鶴著手搭建中國母乳數據庫幾乎同一時間,國外乳企發起了對一種叫做「母乳低聚糖」的營養物質的研究。母乳低聚糖英文簡稱HMO,它是天然存在於母乳中的第三大營養物質,具有調節免疫,幫助大腦發育及調節腸道菌群等功能,有助於嬰幼兒成長發育。
彼時,王象欣還在讀書,在新聞報道中看到這種物質,該研究之前沿,甚至來不及寫進大學課本。而13年後,他僅僅用時2年多,就在這一領域實作彎道超車。
2020年,王象欣剛入職飛鶴不久,公司就把HMO的研究提上日程,正中他的下懷。此前,他一直在質檢單位工作,日常的工作就是參照指標檢測產品是否合格,但他總想更進一步,深究指標背後的來由。
愛因斯坦曾經有一個形容,他說他無法忍受科學家找木板最薄的一塊釘釘子。所以愛因斯坦一生都在鉆他認為最厚的木板,而王象欣選擇到飛鶴做技術、研究HMO,無疑是選了國內奶粉研究中一塊最厚的木板。
長期以來,由於檢測條件不完善,HMO遲遲沒有被批準添加進國產奶粉,而國產奶粉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翻過這道技術壁壘。
檢測HMO需要一種標準物質,就類似,在測量一個物品的長度前,需要先造出一把尺子。王象欣在研究之初買過幾種國外的,花了十幾萬,「比黃金都要貴好幾倍」。談及此,他的語氣出現了罕見的波動,大部份時候,他沒有宏大的詞匯,只有在涉及專業領域時侃侃而談,但這樣一種不迎合的態度,卻一點都不會讓人跟高傲扯上關系,而是一副生動的技術人形象。
中國飛鶴研究院解慶剛說:「像他一樣在技術上這麽鉆研的,國內很難找出幾個。」他幾乎像是飛鶴研究院裏的隱形人,在器材和文獻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沈浸在一種只有數據和公式的世界裏。
技術研發不總有靈光一現的時刻,更漫長的是孤獨與徘徊。研究HMO標準物質最初的小半年裏,王象欣每天都要獨自前往中國計量院,用國內最先進的器材做實驗。這就意味著他早上6點就要出門,換乘地鐵、大巴,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就有5個小時。
然而,他對此不甚在意,在這個人為營造出的孤獨世界裏,他將幾千個樣品分攤到每一天,日復一日做著外人看來重復、單調的實驗,享受少數人理解的美妙時刻。
王象欣
幾個月後,一個頗有預感的傍晚,他觀測到一組幾乎完美的峰值,和理論預言的一模一樣。實驗成功,他鑿開了科研和套用之間的墻。
那一天,他沒有以社交手段將這一訊息廣而告之,而是平靜地寫下專利報告,轉而準備投入下一個專案。但是在將標準物質郵寄給下一環節同事之前,仔仔細細地給玻璃瓶纏上氣泡膜,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幾毫克粉末將給中國奶粉行業帶去怎樣的震蕩。
從飛鶴HMO檢測標準物質實驗成功的那天起,海外技術壁壘便土崩瓦解,當技術被拉下神壇,就擁有了巨大力量。最近,飛鶴正在牽頭HMO檢測標準物質團體標準的制定,為整個行業的HMO檢測開創新紀元,解慶剛解釋:「說白了,就像在一片無人區放置了一個指南針。」
讓國產奶粉行業對HMO可望也可及,給行業一個清晰的願景,或許這就是在拓荒路上成為背影的意義。
在攻關HMO的頭一年,王象欣幾乎都在外部實驗室度過,偶爾回到公司,大家也見怪不怪,彼此點個頭就能心領神會,大家都在各自的領域繃著弦。
飛鶴高級工藝器材工程師關海舟的這根弦一繃就是近6年,還不到40歲,頭發已經白了不少。
2017年,【食品營養強化劑乳鐵蛋白】新國標實施,其中,被譽為「健康的第一道免疫防線」的乳鐵蛋白,純度要求從90%提至95%。大多數國外供應的原料不再符合標準,能用的供應商沒剩幾家。
從那以後,乳鐵蛋白的價格一天一個樣,從每公斤3千多元很快飆到了3萬多,沒有一點商量余地。比起成本上漲,國內乳企更害怕的是有錢也找不著貨。搶不到原料,一些小企業只能無奈停產。
被國外原料商死死卡住脖子,一些企業甚至大半個行業的生死交到了別人手上,關海舟十分惱火:「別人有,咱為啥不能有?你有也行,但拿這個欺負人,那就不行。」
關海舟
「建立國內第一條乳鐵蛋白自動化生產線」,這種熱血賦予理性一種沖勁,所有的困難,都成為前進路上的宏大背景。
與談論目標不同,談及過程他陡然嚴肅,幾次校準回答。將產品從實驗室嫁接到生產線,他做的是準確度的工作。因為實驗室裏一個再微小的誤差在轟鳴的車間裏都會被萬倍放大,要建真正可用的產線,可容不下失誤。
「實驗室的成果是把0至100的範圍,縮到了50至60。我們的任務是先縮小到51至55」,又補充「然後繼續縮小,直到找到最優解。」飛鶴決心打造的是一條核心器材和技術國產化的產線,關海舟也在心裏畫了一條無限趨近完美的漸近線。
在當時的國內,類似的器材多用於制藥,想要客製一款適合乳品原來提取的生產線,一切都要摸索著來。
在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爭論曠日持久,大多都是技術細節問題,比如:溫度向高還是向低調兩度、跟上遊的介面該怎麽處理、每一顆螺絲釘都必須可溯源、可追蹤的……一群做技術的斯文人梗著脖子說話,無論是誰退一步,都不會有後來那條接近完美的生產線。
1年後,花費近億元,這條生產線被生生「變」了出來,也把關海舟和團隊「拴」在了車間。
每隔兩三天就是一輪測試,每次測試從早上6點開始,最長需要48小時,天亮了又黑,他甚至沒有時間焦慮。「你說我今天真鬧心,釋放一下?根本就來不及去想。」
只要一進車間,關海舟的心就是提著的,直到5月23日,拿到了乳鐵蛋白生產特許,他心裏的石頭才終於落地。
飛鶴乳鐵蛋白生產線
第一條乳鐵蛋白自動化生產線第一次出產時,40噸的奶,出了不到3公斤乳鐵蛋白,低於計劃值。但他頭一次沒有為數據憂慮,「它不是產出少,是有一部份被我們團隊的人采樣了。」
那天,粉紅色的乳鐵蛋白從機器中噴出,比奶粉還細膩。團隊成員紛紛上前采樣,關海舟也留了一份,沒有用無菌罐封裝,就放在取樣袋裏,像過去成千上萬次失敗的樣本一樣。
關海舟覺得自己得留個紀念,從不可能到可能,從受制於人到引領方向,這不會是最後一個腳印。
無論是面對國外的壟斷,還是國內技術的空白,飛鶴的研發人總是在重重逆境中一往無前,努力在長滿問題的荒原裏,走出一條路來。作為行業領頭羊,飛鶴的興趣不在亦步亦趨,而是探索通往未來的路。
而這,也是「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在評估揭榜企業的實力時,不言自明的標準。
2022年,飛鶴迎來一甲子。在過去的60年裏,飛鶴選擇去做不易之事,雖路漫漫其修遠兮,終是跬步成行,不僅跨越歐美技術的藩籬,也改變了國產奶粉的格局。如今,飛鶴每往前突破一步,就為國產奶粉刻下一個新的領先標記。
2022年12月22日,在成立60周年之際,無數科研成果堆出一個新起點,飛鶴釋出了「鮮萃活性營養 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新戰略。
這些年,飛鶴在母乳研究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活性營養,如活性蛋白、活性碳水等,對於嬰幼兒生長發育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促進腦發育、維持腸道健康、幫助免疫力構建等。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飛鶴在「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基礎上,強調「鮮萃活性營養」,這來自於掌握活性營養科研閉環的底氣,也是身為行業探路者深入荒蕪腹地的決心。
攀登者永不止步,前行者總會抵達。中國飛鶴首席科學家蔣士龍說:「母乳已經前進演化了上萬年,但我對它的研究才20多年,研究的越多越發現母乳是永遠代替不了的,對母乳的認知永遠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深入未知的過程,就像在無人區越野,沒有唯一路線,也沒有標準答案,卻總有人頭也不回地向前,直到窮盡每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