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熊孩子」公共場所喧嘩打鬧 家長如何引導未成年人有禮守序?

2024-08-23親子
熊孩子公共場所喧嘩打鬧,既打擾他人也有安全隱患
家長如何引導未成年人有禮守序?
水族館裏孩子在嬉鬧
這樣安全嗎?
地鐵中的文明標識
8月初的廣東湛江,一個孩子耍脾氣躺在馬路上不起來,經過家長多次勸說,孩子仍然耍脾氣不願起來,家長生氣離開,然而孩童卻被駛來的車輛碾壓,所幸孩子傷勢並無大礙。在公共場合,不少未成年人大聲喧嘩、嬉笑怒罵、推搡打鬧已成為常態,同行的家長有及時正確引導的,也有撒手不管的,美其名曰:「孩子愛玩愛鬧的天性要保護!」那麽在公共場合,面對熊孩子的行為,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記者走訪咨詢了心理專家了解相關情況。
孩子
社交活動增多,社交禮儀遵守得如何?
暑假期間,孩子們的社交活動多了起來,這無疑中增加了孩子們與社會更多地接觸。在不少的公共場合,家長帶孩子外出遊玩研學,一路上孩子們愛玩愛鬧的天性使得他們很難安靜下來,他們的足跡遍布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場合等地,雖然這些場所都會用文字或標識在顯眼位置做出提示,禁止一些不文明的行為,若家長視而不見,更別說年幼的孩子了。
居住在七裏河區的蘇女士每日乘坐地鐵出行上班,她常常在車廂內遇到一些令人困擾的情況。「幾乎每次乘車,都能聽到小孩在旁邊大聲喧嘩吵鬧,他們在車廂裏跑來跑去,扒著欄桿、扶手、吊環,不好好坐在座位上,甚至站在座位上。」蘇女士說,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家長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次他遇到地鐵上有孩子用手吊在頂端的拉環上玩,家長視而不見。距離二人不遠處,一位父親抱著年幼的孩子,孩子吵著要把手搭在拉環上,父親也「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其實地鐵車廂內都有禁止行為標誌圖,但一些家長卻並不在意!」蘇女士說。除了孩子們在地鐵上吵鬧以外,有的孩子在公交車上的散漫行為實在堪憂。乘坐公交車時,常常發現有不少中小學生在公交車上口出臟話,非常難聽,全車的乘客都會投去疑惑的目光,當有人勸導小朋友不要說臟話時,這些學生卻不以為意。
家長
學會正確引導,了解孩子的深層需求
節假日帶孩子逛商場成了不少父母的首選,在這裏,孩子們在淘氣堡裏徹底釋放天性。然而在商場的其他地方,不能大聲喧嘩的社交禮儀,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記者走訪時發現,在一些售賣玩具的店內,常常會有孩子因父母拒絕為其挑選的禮物買單而撒潑打滾。不少人在遇到這樣的情況表示理解,但是如果孩子家長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讓周圍的人產生不滿。
是否有有效措施來控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家住安寧的白女士有自己的辦法。有一次,白女士帶三歲寶寶去商場挑選玩具,孩子選的是家裏已經有的,她提示孩子換一種玩具,遭到拒絕後孩子哭鬧發脾氣,「當時我蹲下來和孩子解釋了不買的原因,同時告訴她可以選取另外的玩具,只要她選家裏沒有的,那麽我一定會買的!」白女士說,自從有了孩子,她看了不少的科學育兒書籍,親戚朋友都說她家孩子聽話。「但只有真正用了心的父母都知道,一個‘聽話’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和科學教育。」明白了這些後,白女士在育兒方面比其他父母會多一些成功經驗。當孩子在公共場合有任何問題,首先要了解孩子產生不滿情緒的原因並且表示自己能夠理解能夠共情,其次告訴孩子通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正確面對和處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白女士笑著說。
「小孩有時候不能管得太嚴,愛玩樂愛鬧騰,本來就是他們的天性,不應該被抹殺!」在一些老人帶孩子的情況中,常常能聽到他們這樣的理論。於是在公共場合,一些老人帶的孩子格外吵鬧,讓人頭疼不已。
專家
關註孩子公共秩序意識培養
蘭州覺醒心理咨詢有限公司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趙雪花,有著15年的心理咨詢工作經驗。對孩子們在公共場所如何遵守公共秩序,以及家長和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應發揮的作用,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趙雪花說,公共秩序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對於孩子們來說,從小培養良好的公共秩序意識至關重要。在公共場所,如公交、地鐵、商場、公園等,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遵守規則,這不僅關乎個人素養,更影響著整個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趙雪花在一次書店的活動經歷中,深刻感受到了家長在孩子公共秩序教育方面的缺失所帶來的問題。當時,她正在書店的一個安靜角落挑選書籍,突然聽到一陣喧鬧聲。只見幾個孩子在書店裏追逐打鬧,聲音在安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刺耳。更令人擔憂的是,其中幾個孩子甚至攀爬起書架,試圖去夠高處的書籍,書架被搖晃得嘎吱作響,隨時有傾倒的危險。而一旁的家長們卻對此熟視無睹,有的在低頭專註於自己手中的書,有的在刷手機,完全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其他顧客,也給孩子們自身帶來了安全隱患。
趙雪花說,孩子天性活潑好動本無可厚非,但在公共場合,家長有責任教導孩子遵守基本的秩序和規則。書店是一個供人們閱讀和學習的安靜場所,孩子們的吵鬧和攀爬書架的行為不僅破壞了這種氛圍,還可能導致意外發生。如果家長在此時能夠及時出面制止,教導孩子尊重他人、愛護公共環境,那麽孩子們將會逐漸明白在不同場合應有的行為規範,培養出良好的公共秩序意識。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自身要嚴格遵守公共秩序,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帶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及時提醒孩子註意言行舉止,耐心地向孩子解釋遵守秩序的重要性和意義。同時,家長還可以透過一些有趣的方式,如講故事、看動畫等,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老師在學校教育中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學校可以透過開展主題班會、品德教育課程等形式,向學生傳授公共秩序的知識和理念。老師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會遵守公共秩序的必要性。此外,老師還應關註學生在校園內的行為表現,及時糾正不良行為,鼓勵良好行為,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培養孩子的公共秩序意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家長和老師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愛,鼓勵他們在實踐中不斷進步。同時,社會各界也應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共同促進孩子們公共秩序意識的形成。」趙雪花說。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於永昭 華曉婧 首席記者 蘇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