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有共鳴,因為我女兒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只是,她總是那個被朋友刻意孤立的小傻瓜。
我女兒比較單純,性格不算外向,所以和某個朋友一起玩之後,就認定這個人是最好的朋友。
樓下鄰居是個性格特別開朗的小姑娘,他們同班。
她是我女兒認定的最好的朋友。
一年級開始,我女兒就經常因為這個「最好的朋友」大哭。
這個最好的朋友,會因為我女兒考得比她好而不理我女兒,會因為我女兒和別人玩而不理我女兒,甚至會告訴別人,都不要和我女兒玩……
然後她想和我女兒玩的時候,再買零食、哄,各種方式,我女兒樂顛顛又跟人和好了。
這期間我做了很多事情,擁抱安慰哭泣的女兒,給她講好朋友應該是什麽樣的,友誼是什麽樣的,她可以怎麽樣調適自己的情緒,她是不是只能擁有一個朋友……就是她遇到的所有問題我都給了她答案或者和她探討,並作出了思考。
我讓她重新去定義好朋友,去尋找好朋友。
後來她有了其他誌同道合的朋友,但和這個女孩的關系也慢慢健康起來,不再孩子氣——我也有找那個孩子的媽媽說過,就是你可以不跟我女兒好,但是你不能制止我女兒和別人做朋友,這樣屬於霸淩了。
孩子對友誼的理解也是一個過程,所以早期的時候其實不用太幹預,因為這也是探索的過程,探索交際模式。
我們沒必要在孩子不想和誰玩的時候幹預孩子,但我們需要去了解為什麽,因為這也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的過程,只有了解了,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才能應對,避免尷尬。
如果遇到別人不想和她玩的情況,我們要呵護好孩子的情緒,比如讓孩子換位思考,她自己不也是有這種情況嗎?這種時候她是怎麽想的。每個人都有當下的喜好和情緒,比如和一個人玩的正好的時候,並不希望有新的人介入進來。並不是你有什麽問題,只是當下不想而已,我們要接受別人的這種狀態。
如果孩子不理解,哭鬧,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慰。
等孩子情緒穩定了,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很正常,沒有針對,大家都沒有錯,要接受和理解。過去就過去,不用記在心上。
當然如果是真的有搞針對,那父母是必須要介入的,那是一種霸淩,女孩子的母親一定要心思細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