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當代媽媽,即要賺錢又要雞娃,雙重壓力的你們怎麽過的和想的?

2021-02-25親子

你的壓力和痛苦是從哪裏來的?

是因為要賺錢嗎?你賺錢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生活嗎?你向往什麽樣的生活,這樣的生活需要多少物質的支撐,你想要的房子、地位、金錢或是其他,到達什麽樣的程度,會讓你覺得安全或滿足?

去想一下,有多少後你會滿足。還是很難在這條路上,獲得最終的滿足?

觀察自己的內心,觀察欲望的升起,觀察不安全感的來源——如果可以的話,與你的觀察共處。

了解你自己, 看哪一些是你可以左右的,哪一些是你不能的,哪一些是不必要追逐的。

然後,也許你會做出取舍和選擇。

或者,對當下的生活模式沒有任何改變,但對你的心態會有一些觸動和改變。

而平心靜氣,讓你更能聚焦,那些種種的折磨和不快,或者會有另一種心理上的出口。

像是一間暗室,照進來了光。

你要雞娃,是因為相信孩子的成長,需要被打雞血嗎?

雞血,能代替人血在人的體內迴圈嗎?一個健康的孩子,需要被輸血嗎?還是他/她自己就有造血的功能?

是他/她的身體更懂得自己需要多少血,還是別人——父母、老師、專家、鄰居中的過來人——更了解他/她胃部有什麽感覺,他/她是否困了,他/她內心裏有什麽感覺,他/她喜歡或不喜歡什麽,他/她理解或不理解什麽。

是他/她自己更能真實於自己,還是別人能替代他的真實。

是別人告訴他,你應該是餓了,還能吃兩碗。還是他看到喜歡的飯菜,在身體需要補充能量時,用天然的食欲,對著食物張開了嘴?

是學位房,保障了孩子的成長;還是孩子自發的向往,和內在的力量,天然就帶著成長的基因?

作業是為了幫助他們溫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還是需要完成證明自己在學習的形式?

學習是一個身心自我參與的過程,還是做出老師家長滿意的樣子,拿出老師家長滿意的成績?

他們在學校,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其他小朋友方方面面更優秀,還是為了幫助自身得到更好的成長?

當你開始對自己問問題,你會發現,孩子,是需要你去了解的。

你不再能說出「孩子理解不了父母」,因為 假如你開始了自我認識,才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去試著理解過孩子

你有一個丈夫,他每天都去上班。

你內心裏有諸多需求和情緒,覺得他只顧上班,不考慮自己的心理。

你有沒有發現,你把自己的一部份,依賴在他人身上?

你的心理,可以自我覺察 。當你理解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你向外提出請求,這個請求是明確的、具體的,清晰可執行的,不帶有攻擊和指責的。

這個請求是帶著愛和理解的:老公,我愛你,喜歡和你在一起,請你陪我沙發上坐坐,請你抱抱我。

老公,我手騰不開,請你幫我拿一下油瓶。

老公,我今天很累,晚上請你帶孩子下樓走走。

你是上班的職場媽媽嗎?如果是,你就不是全職媽媽。

假如你是一個全職媽媽,也只是某一個全職媽媽,而不是所有的全職媽媽 ——那個挫敗的全職媽媽,一定是某一個具體的人,你不是她,就不知道她真實的感受,你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內心挫敗,是否有或沒有收入,是否感覺到不被人尊重,是否因為管孩子而生煩,是否覺得孩子不管又不行,是否覺得自己的光陰被蹉跎了。

假如說,你是在想象,自己假如成為一個全職媽媽,會成為上面所描述的那種生活狀態,在你未做出選擇、有真實體驗之前,這些都是假想的體驗,而不是已經發生的真實體驗——當然,為了避免這種可能的境況,你不選擇做全職媽媽。

這是ok的。

但不要因為自己選擇不做全職媽媽,而去假設,所有的全職媽媽都是如何。

你不知道他人的處境,因為你不在她的真實境況中。

不要替代他人或未來的自己去憂慮,而是真真切切,活在你的現在。

你看到了什麽,與你心中的焦慮和恐懼相關。

所有的人際關系,反應了你內心中的一些纏結。

你認為世界是在「全民雞娃」,而在這裏,就在這個答案裏,在過去的兩三年時間內,有一個叫「皮實妞」的ID,雖然她的答案也在變化,她有孩子,她所有的答案風格,保持了一貫的不雞娃。

那麽,全民中,就有一個叫「皮實妞」的人,她沒有選擇雞娃。

但有可能,在你的眼中,「皮實妞」也在雞娃,因為她帶孩子做了這,或做了那,你做得更好,或恰好沒有做。

你有了比較,然後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你強化了自己的結論,並認為自己的結論就是事實本身。

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你不想改變,也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改變。

你認為,所有的事,都是因「他人」而起:

  • 是社會環境,在全民雞娃
  • 是丈夫只顧工作
  • 是老師布置了作業,而孩子不催促不會完成作業
  • 是孩子沒有自覺性
  • 是我不得不工作
  • 所有的問題,都是外部的問題。

    我,在重重壓力之下。

    對於你個人來說,這確實可能是目前的事實。

    但是,總有一些辦法的,總有一些人,在嘗試探觸人們所遇到的共同問題。

    而你也是人們中的一員,也有這個能力。

    從靜下來開始,從觀察開始,從問自己一些問題開始——

    這些問題,不需要別人給你答案,也不需要你向他人解釋自己的答案。

    而是你與自己的心進行交流,整理,發現。

    願你擁有一顆安靜的心,願安靜帶給你勇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