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旅行對孩子們的積極意義

2024-08-30親子

既然「上課」可以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心理影響,那麽旅行當然也可以,且都是潤物細無聲的這麽一個過程。

這裏說的上課,指的是前面受武漢的某位心理老師啟發,人家不叫咨詢,叫上課,叫給孩子做輔導。這樣不僅規避了很多專業限制,還減輕了孩子和家長對心理咨詢的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那麽旅行是怎麽給孩子提供積極的心理影響呢?

第一,旅行給孩子可以提供突破性的心理體驗。所謂突破性的心理體驗就是指離開原來熟悉的生活環境,到一個新的環境之中重新適應體驗的感受。為什麽很多夏令營都要讓孩子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舉行活動也是同樣的道理。離開了爹媽,離開了討厭的學校,離開了處處小心的家庭環境,孩子反而變得更有活力,更懂禮貌,做事的能力也更強了。到一個新的地方看看不同的風土人情,自然的就會開闊眼界。這些都是所謂突破性的心理體驗。

第二,旅行可以培養孩子多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在某一個點卡住的孩子,都是把某件事看成了最重要的事,比如學習,社交,愛情,但是只有一種方法嘗試解決問題。一旦受挫,就認為這個問題是不能被解決的,要麽放棄,要麽內心反復沖突。這個時候就需要孩子拋開原來問題的情況下,在實際生活中的小事去體驗這樣解決不了,那樣可以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訂票,我們可以坐飛機,高鐵,汽車,怎麽組合性價比更高?比如退票,怎麽樣可以減少損失,規避計劃調整的風險?定酒店要怎麽定,價格,位置,環境,用哪些軟件在什麽時段綜合比較?在實際出行的過程中,遇到手機訊號不好,或者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該怎麽解決問題……這些都會在無形之中培養孩子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改善社交,降低社交的恐懼和焦慮。有不少孩子都社恐,我覺得不是社交本身讓他們恐懼,而是人們對社交的期待和看法讓他們恐懼。比如,人必須得社交,社交必須得大方得體,不擅長社交就是不正常的等等。當一個孩子在面對大自然的時候,自然的放松自己。跟自然環境交流的時候,能夠放松自己,欣賞大自然的鳥語花香,我覺得這個就是很好的社交體驗。社交不光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包括人與自然,人與動植物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樣的,一個孩子在自然環境下舒適放松,跟他在酒店裏舒舒服服地躺著打遊戲是不矛盾的,都是他可以接受的社交方式。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改善社交,降低社交的恐懼和焦慮,以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才是主要的,而不是具體做什麽事。

帶孩子出去旅行並不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是對孩子教育必須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在現在的城市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十幾年就待在一個水泥籠子裏生活,對動植物沒有概念,對交通,地域,文化等等的復雜性也沒有概念。就像我以前的一個大學同學,她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會說陜西話才對。這對其他地方來的同學就很不可思議。

如果您在之前已經知道了旅行對孩子的重要性,我還想再特別強調一點是,旅行對孩子的改變最好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功利性,目的性很強的那種。比如咱們的巴士旅行,主要就在於旅行本身,而不是想著要教育治療哪個孩子。而且特別強調每個人自己先玩的開心,包括我本人。只有在自己玩得開心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別人也自然放松。你白天可以睡覺,晚上可以通宵,神奇的是,一有事情大家都能自覺遵守,完成安排。還能主動幫助他人,不知不覺很快地建立信任。這個過程是由旅行途中的環境和人自然帶動產生的,並不是先有個目標然後努力產生的。

對抑郁休學的孩子們來說,我不知道類似徒步,騎行之類的鍛煉孩子意誌的營地活動是否適合。起碼在過去四次的巴士旅行過程中,自由地,自然地產生信任,讓孩子們自主地體驗旅行,沒有什麽太強的目的性,隨遇而安的過程是比較舒服的。從效果上看,旅行結束之後大家莫名其妙地很快就會上學,或者人會變得自信,狀態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改善。這是經過一再驗證,我可以肯定的一點。

本來想在昨晚以直播的形式給大家做一個分享,包括如何從渡過的親子營中提煉出看似簡單的巴士旅行。可惜剛播一會兒,門外走過一群哈哈大笑的大姐。我不方便錄著音就停了。接下來我會把過【青少年抑郁癥的觀察和思考】專輯中的500多篇文章總結成50個左右的音訊作品,上傳到喜馬拉雅的收費專輯裏面。

我想在這次旅行途中完成三期課程內容的目標現在看來是實作不了了,只能等回到西安,或者在廣州深圳這邊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安定下來之後再去實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