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刀」「鼻吸能量棒」「假水」……如今的網紅玩具形態各異,早已突破了家長對玩具的認知。盡管新鮮奇特,但有的味道刺鼻、成分復雜,有的行為引導不佳。
為何這些玩具能流行起來?近年來,不少網紅玩具跟傳統玩具主打益智童趣不同,打著「解壓」之名,從網上出圈到線下,線下的火又帶動了網上短影片蹭熱度。一邊是博主紛紛帶貨,另一邊是不少社交平台、短影片平台以此吸流量,這種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化傳播路徑,導致網紅玩具的「走紅」出現新的模式和套路,甚至「火」到了青少年兒童群體中,逐漸「入侵」校園。
在網紅玩具流行現象中,不可忽視其對青少年兒童帶來的影響。青少年兒童處在特殊心理階段和新的認知環境中。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生代」觸網機會大大增多。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未成年網民突破1.93億,未成年人觸網時間呈現明顯的「低齡化」趨勢。盡管有的網紅玩具不適合孩子玩,但兒童心理未完全成熟,喜歡模仿,且不具備很強的辨識能力,一旦接觸到新奇的網紅玩具圖片、影片,就很容易被吸引。在社交平台、短影片平台上,網紅玩具的玩法合集隨處可見。以「假水」類玩具為例,「很想喝」「咕嘟咕嘟」這類形容詞在影片中頻頻出現,讓玩具戴上了一層類似飲料般以假亂真的面紗,易引發兒童追捧和模仿。
玩具吸引孩子的一大魅力就在於趣味童真。並非所有的網紅玩具都弊大於利,但越來越多的網紅玩具頻頻走紅的現象,必須引起重視。比如「擦邊」生活用品、食品、文具的網紅玩具,如果兒童不加辨別地接受,無疑存在一定隱患。逼真的造型,真假難辨的包裝,極具有迷惑性,容易讓孩子模糊玩耍和日常生活的邊界,產生混淆和被誤導。不符合規定、暗藏隱患的網紅玩具,還可能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玩具陪伴孩子成長,在他們的身心發展中占據不可小視的地位。別讓看似解壓的網紅玩具,意外變成「坑娃利器」。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指出,加大「網紅」玩具、學生文具抽查檢查力度。家長、學校、社會也有必要攜手針對青少年兒童做好玩具的安全普及教育,「封堵」存在安全隱患和不良行為引導的網紅玩具,別讓它們走進校園、走近孩子;網絡平台針對紛繁的網紅玩具類內容,可以透過稽核篩選分類和發揮演算法正向作用,減少對未成年人影響。一起讓孩子在玩中健康成長。
來源:消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