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希望,在生孩子這件事本身上,無痛分娩能推廣的更多一點,踐行的更普及一點。
我是幸運的,在上海知名的三甲醫院生孩子,正巧碰上無痛分娩推行,而我的時間也很湊巧,安排上了。這條影片,有很多媽媽都在評論下面討論。
我註意到,很多地方都還沒有推行無痛分娩,也有很多觀念對無痛分娩有曲解。
當媽媽不容易,生產這個過程對於很多已經當媽的人來說是個噩夢。而,發達的現代醫學有條件降低她們的痛苦,這種事應該更普及,讓更多的媽媽們收益。
2、我希望,在對待職場媽媽的法律保護上,能更及時實行的更全面一些。
相信很多職場媽媽都遭遇過,休完產假回去,原來的崗位沒有了,收入降低了,職場的那些不公正待遇在上海這種城市都屢見不鮮,更不要說在其他的二三線城市甚至是四五線城市了。
如果一個女性在生完孩子回到職場,就遇上了各種不公正的待遇,本來的產後抑郁可能會更加重了。
而已婚未育的女性,往往想要換工作時,面臨最大的尷尬就是,用人方一定會評估你究竟啥時候會生孩子。
如果政策上能夠更寬松些,女性生育的薪金津貼政府能承擔的更多一些。返回職場的媽媽不用擔心自己工作調動,也許,這會讓媽媽們更加放心在職場打拼吧。
3、我希望,兒童的早期教育市場能更規範,對雙職工的家庭的支持更多一點。
在大城市漂著的一代們,一旦生了孩子,他們的長輩也要面臨著「老漂一代」的命運。
我也不例外。
長輩們背井離鄉,來到陌生的城市,就如同候鳥般,要麽就是雙方老人排班,男女雙方老人輪流來。要麽就是等孩子放假了,能帶回老家過個假期。
現在二胎政策開放了,很多父母都選擇了再要一個孩子,而,老人們好不容易熬鷹熬出了頭,又不得不又跟著自己的子女再「漂」十年。
如果,嬰幼兒的托育市場能更規範一些,有專業的培訓,有政府支持的半公益機構,雙職工家庭的家長們也能放心的把孩子放在托育機構。
像我這樣的「滬漂」,也不用再讓老人跟我一起「漂」著當候鳥了。
4、我希望,能給孩子一個稍微快樂的童年。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小區邊上各種各樣的幼兒培訓機構就如春筍般拔地而起。
學科性的就不提了,2歲寶寶都可以網上學英語了,仿佛如果上幼稚園前詞匯量達不到一個層級就是不及格一樣。而,拼音、數學,在幼稚園階段也是排隊等著孩子。
圍棋、鋼琴、乒乓球、遊泳、國學、畫畫、毛筆字、鋼琴、舞蹈這些都是常態性配置
馬術、高爾夫、擊劍這些也成為了一些高配
更別說,還有各種編程、樂高、自然等等課程了。
有的,是孩子喜歡,那家長能承擔起這個費用那是你情我願。
但,很多其實都是被這個焦慮的氛圍營造出來的,就好像一直有個聲音在家長耳邊說:再不學,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了,素質教育很重要!
我當然知道素質教育很重要,但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更重要啊。
5、我希望,對網絡遊戲和各種內容的管轄,不要僅僅只停留在開啟APP那一下彈出的對話方塊層面。
我侄兒,今年小學四年級,4個月前,因為玩網絡遊戲用媽媽的手機瘋狂充值了6000多,被發現後,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推掉了金幣,要回來1000多。
要知道,他媽媽一個月薪金只有3000塊,而他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一年只回來一次。
當然,家長的管教不到位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另外一方面對於這類遊戲和機構的監管,還是有一定的疏漏。
最近,我跟一個剛從外國留學回來的朋友聊天,剛畢業從英國回來。
她說,她有很多名校的同學,畢業後都選擇了回國,阿裏、騰訊、頭條、美團是很多人去投的公司。
她說,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另外一方面,祖國是真的在高速發展,都不願意錯過這趟正在行駛的高速列車,都希望自己學成有用。
是啊,國家在強大,城市在發展,而一代代的年輕人,有很多人會成為父母,會面臨人生的第二個階段,生娃養娃的各種問題。
企業做大了面臨轉型難的問題,都要經歷各種陣痛,調整。
國家這艘大船,做一些調整就更難了,必然會經歷很多曲折。
生活,是會越來越好的,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相信的。
@知乎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