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的時候,遇到了小區的張阿姨。她一臉愁容,我好奇地問了一句。原來,她家兒子因為住校,經歷了一段不太愉快的時光。
兒子跟同學發生了一點小摩擦,他在學校給家裏打電話時,情緒崩潰了,哭得特別厲害。張阿姨聽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她急忙趕到學校,看兒子哭得泣不成聲,這才知道,這已經不是兒子第一次哭了。平時遇到委屈,他都是自己偷偷抹眼淚,這次實在繃不住了,才情緒崩潰。
住校沒多久,兒子瘦了一大圈。張阿姨心疼壞了,立馬就讓孩子搬回家,果斷走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再好的寄宿學校,也不能代替母親。
雖然現在很多孩子普遍都寄宿,但再苦別讓孩子住校,因為住校帶給孩子的傷害,真的大。
為什麽不建議讓孩子住校?
為什麽說,住校會對孩子傷害大呢?
①情感得不到滿足
尤其是小一點的孩子,他對家庭、父母還比較依賴。如果住校,可能會讓他們有「被拋棄」的感覺,還有那種無力的孤獨感。
我鄰居豆豆,住校沒幾天,就特別不適應。
以前在家,每當他晚上醒來感到害怕或不安的時候,媽媽總會在旁邊安慰他、抱著他。可是在學校,每次害怕或者受委屈,他都感覺特別無助。
沒有家的那種安全感,有什麽心事都只能藏起來,豆豆慢慢變得悶悶不樂,每次打電話回家都會哭著說:「媽媽,我想你了。」
媽媽聽後心裏也是五味雜陳,開始後悔讓豆豆住校了。
其實,豆豆的故事並不罕見。很多住校的孩子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
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和及時的情感溝通,這些都是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的。如果孩子從小就住校,長大後對人生影響深遠。
②孩子容易焦慮
我看到一位網友留言說,即便高一開始住校,但到高三都還沒適應。自己性格內向,又沒有什麽朋友,在學校住得很焦慮。甚至會失眠、每天吃不飽。
學校生活往往伴隨著學業壓力和同齡人之間的競爭。缺乏家庭的直接支持和安慰,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導致焦慮和壓抑。
我以前高中寄宿也有類似的經歷,最怕的就是返校那天,心裏那個難受,簡直能把人壓垮。
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看著周圍的床都熄燈了,自己卻怎麽也睡不著,眼看著窗外一點點亮起來,心裏那個慌啊。
住校生活讓我感到特別孤獨和壓抑,如果能每天回家,我覺得自己的心態會好很多。
③被欺負得不到幫助
有個孩子跟我說,他曾住校過一年,差點抑郁,還好爸媽及時讓他走讀,他才從那種壓抑的心境中走了出來。
主要是他很喜歡問老師問題,結果被寢室另外幾個人針對了。
那幾個同學說他很愛表現,故意討好老師。於是那幾個人集體孤立、排擠他,時不時澆濕他的被子、藏他的鞋子。
他差點崩潰了,但告訴老師也無濟於事,那些人只會變本加厲地欺負他。
幸虧他爸媽沒有說「要鍛煉他的獨立能力」強行要他繼續住校,而是把他接了回來,他才結束那種痛苦的住宿生活。
孩子住校,如果遇到不好的舍友,就很容易被欺負。而那些欺負又不痛不癢,看起來不是那麽嚴重。但日積月累,卻能擊垮孩子的防線。
若得不到幫助,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④可能早戀
一位當老師的網友說,住校生戀愛的概率遠高於走讀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難免就會對異性產生好感,想要去了解自己欣賞的異性。
平時大家都忙著學習,走讀生上完課就走了,早上才來。而住校生卻因為缺乏家長的關愛和約束,難以控制自己的情愫,很容易就戀愛。
所以說,住校也要看情況,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適應住校生活,他們可能更需要家庭的監督和關愛。
哪些孩子不建議住校?
那那些孩子不建議住校呢?
●年齡過小的孩子
對於低年級或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還不具備足夠的自理能力,同時在情感上也更加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懷。住校可能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和不安全。
●適應能力較弱的孩子
有些孩子可能不太適應環境的快速變化,或者難以適應與眾多同齡人共同生活的環境。這類孩子如果被迫住校,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
●家庭關系緊密的孩子
對於與父母關系特別親近,依賴父母情感支持的孩子,住校可能會使他們感到情感上的缺失和不安,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對家庭文化有強烈認同的孩子
某些家庭可能有獨特的文化或價值觀傳統,父母可能希望孩子更多地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住校可能會讓孩子錯過家庭文化的沈浸和傳承。
你贊同讓孩子住校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萌寶開學季#
更多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