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封面評論|父親角色回歸,補上家校共育至關重要的一環

2023-12-13親子
□蔣璟璟
中小學生家長會,到場的往往是媽媽。近日,寧波慈溪市一學校的小學部高段「家長開放日」,引發了輿論熱議。學校要求學生爸爸盡量到校,結果五、六兩個年級有近90%的學生爸爸參加了家長會和親子運動會。「家庭教育中父親的缺位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該校校長表示,這場特別的家長開放日活動,不僅是這學期送給孩子們的特殊禮物,更代表學校希望父親真正參與到孩子教育中來的態度。(中新社)
育兒過程中父親角色的缺席或者說弱參與,近年來頻頻成為網絡熱議的話題。由此,甚至還衍生了「喪偶式」育兒的說法,乃至於更有甚者,還提出了「詐屍式」育兒概念。凡此種種,盡管有誇張戲謔之嫌疑,但總歸是反映了一部份事實。而從現實情況,不少學校的基層教育者,也有著類似的判斷。為此,一些學校也是想盡辦法,透過家校共育環節的一些針對性設計,來有意引導爸爸多多融入到親子互動和家庭教育中來。
無論是「家長開放日」要求爸爸到校,還是此前一些學校所施行的「爸爸接送日」,其核心的邏輯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透過學校的「半強制」「強引導」來強化爸爸的到校率、在場率,以此來增加其對於子女的陪伴。這種「陪伴」,首先是時間分配維度的,不只是「心牽掛」更是「連續的、有一定時長的相處」。此外,這種「陪伴」也是心理層面的破冰與拉近。比如說,一些學校的親子運動會上,學校安排了爸爸和孩子合作的專案,這種親密接觸和默契協作,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在一些學校的相關活動中,老師會組織學生準備「親情卡」,要求寫上爸爸的3個優點和最想對爸爸說的話,結果有學生寫了爸爸的10個優點,有學生給爸爸寫了長長的一封信,應該說收獲滿滿。從某種意義上說,諸如此類的契機,相當於是學校組局,孩子和爸爸出席。明明是最熟悉的親人,可偏偏要外人來「牽線搭橋」,有些尷尬、也有些無奈。傳統認知裏,爸爸的角色是不善於表達的,總是深藏情感,再加之客觀上的「沒時間陪伴」,一種疏離感漸漸演變成了隔膜,橫亙在親子關系之間。直至到了要學校攢局來「破局」的地步,屬實是感慨萬千。
真正有效的家校共育,就是學校以合適的方式,來啟用家庭教育的內在動能。在其中,父親所發揮的功能至關重要。不管是「爸爸家長會」還是「爸爸運動會」,諸如此類的活動越來越多,恰恰表明,爸爸在孩子的過程中,是如此不可或缺而又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