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一個家庭最大的遠見:父母不透支子女的福氣

2024-07-23親子

知名中醫李辛曾分享過一個真實案例。

就讀於某211大學大二的女孩李楠,突然休學在家,每天不是玩遊戲,就是吃喝睡。

媽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女孩就是擺爛不肯上學,說自己就是一無是處的廢物。

媽媽無奈之下,只好帶女兒去咨詢。

一番咨詢後,李辛發現,孩子的病因出在媽媽身上。

從小到大,但凡女兒考得不好或者偷懶放松一下,媽媽就會不停地指責:「你這樣對得起我在你身上付出的心血嗎?」

有一次,女兒漏寫了一些媽媽留的作業,結果媽媽大發脾氣,把她趕到家門口寫作業,絲毫不管當時已經很晚了。

平日,媽媽還經常因為一點小錯、小問題就對女兒大發雷霆。

哪怕在醫生面前,媽媽依舊高昂著頭顱,喋喋不休地吐槽女兒矯情、難搞。

而女兒則像霜打的茄子,耷拉著腦袋,在一邊一言不發,眼裏一片灰暗。

見過很多類似的父母,因為自身能量不足,無法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所以強行將自己的憤怒、焦慮、指責、期待轉移到孩子身上,透過吸食孩子的能量為自己充電。

整個過程,能量和生命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了大人身上,孩子自身的福氣就被透支掉了。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父母透支子女的福氣。

經常貶低孩子的父母

容易磨滅孩子的朝氣

看過這樣一個影片:

一個7歲的男孩哭著對鏡頭說:「媽媽,我知道我成績不好,但我會努力的,能不能不要再罵我‘二百五’了。」

隔著螢幕都能感到男孩的心酸和委屈。

看過不少父母,習慣性地否定孩子、貶低孩子,以為可以激勵孩子變得更好。

可結果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磨滅了孩子向上的朝氣。

知乎上一位博主自曝:

小時候爸媽經常吼我,各種貶低,嫌棄我笨,嫌棄我動作慢,而我也一直以為自己是最笨的孩子。

有次過年,家裏來了幾十個客人,我媽一邊說「你啥都不會,什麽忙都幫不了」,一邊讓我殺魚,那時候我還不到10歲,拿刀時畏畏縮縮的。

她看我笨拙的樣子,一把搶過刀,對著我的頭咬牙切齒地比劃了一下:幹啥都不像樣,要你有啥用,我恨不得砍死你!

我心裏想哭又不敢哭,她成功「砍」掉了我的尊嚴。

從小到大,我媽沒教過我任何技能,卻總是嫌棄我什麽都不會。

結果如她所說,我長大了什麽都做不好,自卑、膽小,總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詩人安琪洛說過:

「話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

我們雖看不見,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裏。」

語言是有力量的,父母那些負面的、貶低的話,就像一把無形的刀,在孩子心上留下深深的劃痕。

一步步改變著他們的人生軌跡,拖著孩子墜入深淵。

負能量爆棚的父母

正在吸食孩子的能量

知乎上,有位博主將喜歡抱怨的父母稱為「行走的烏雲」。

她說:「只要媽媽一開口,我就感覺生活裏沒了光。」

從小到大,她媽媽每次和爸爸吵完架,就會在她的面前不停地數落爸爸,完了,又把怨氣一股腦澆到她身上:

「哎,我當初怎麽瞎眼嫁給你爸的,然後又生了你這個煩人精……」

「要不是為了你,這日子我早過不下去了……」

平時吃個飯,媽媽不是抱怨這個菜貴,就是吐槽每天的煩心事,罵罵咧咧十幾分鐘,導致她每次吃飯都如鯁在喉。

用女孩的話說就是:「每次媽媽開口,看到她嘴唇一開一合,感受到抱怨聲不斷充斥著耳膜時,我就壓抑得喘不過氣來。」

這導致她也逐漸「遺傳」了媽媽的負能量,看問題都變得悲觀。

嚴重時,還想過要自殺。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向孩子抱怨自己的不幸,是摧毀孩子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父母和孩子抱怨,本質就是一場「負能量轉嫁。」

被負面情緒困住的父母,會透過不停地吸食孩子的能量,來緩解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最後父母自己輕松了,但負能量卻轉移到了孩子身上,致使他們幼小的內心積滿了苦楚和壓抑,看不到一點陽光。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做過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

結果發現: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較低的能量層級之中,就會導致一些心理疾病的產生。

對映到孩子身上,就是焦慮、抑郁、冷漠,甚至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一個孩子的能量狀態,就是他的生命狀態。

如果父母經常消耗孩子的生命能量,那麽,再陽光開朗的孩子,也終究會被黑暗所吞噬。

過高期待的父母

只會透支孩子的潛力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分享了一個案例:

一個曾經學習特別優秀的女生,進入大學後卻極度厭惡學習。

面對鏡頭,他坦言道:現在很多大學生,在從前一直被逼著、被掐著脖子、被揪著辮子。

進入大學後,他們失去了學習的熱情,也沒有了創造力,如果他們不能就此振作,他們未來的人生也就是如此了。

在內卷的大環境下,不少家長對孩子寄予了厚望,希望孩子十全十美。

但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會變成困擾彼此的心魔,纏住孩子奔跑的腳步,透支孩子人生的潛力。

紀錄片【我們如何對抗抑郁】中,有個叫鐘華的女生。

鐘華原本是一名學霸,可母親卻要求女兒處處拔尖,希望她將來能考上哈佛、史丹佛這樣的名校。

女兒考了全班第三名,媽媽非但沒有表揚她,反而質問:為什麽沒有考上第一名?

女兒終於考了全班第一,媽媽仍舊不滿意:你為什麽不考上年級第一?

這種沒有盡頭的期望,壓得鐘華喘不過氣來。

她感覺自己就像一頭驢,前面吊了一根胡蘿蔔,永遠在奔跑,但永遠到不了終點。

終於有一天,她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哭著對父親說,我活不下去了。

這個時候,父母才意識到,原來女兒患了抑郁癥。

心理咨詢師周小寬說過:

「長期被過度期待的孩子,他就會逼迫自己,一定要達到父母的期待。

如果他無法實作這種期待,就會引發壓力、內疚、自責,最後深陷負面情緒之中無法解脫。」

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沒有錯,但過高的期待,只會讓孩子背負沈重的壓力,最後壓抑成傷,失去本來蓬勃的生命力。

一個家庭最大的遠見

父母不透支子女的福氣

「中國榜樣家長」劉稱蓮稱,自己從不給女兒過高的壓力。

她女兒上小學時,班上的小朋友一到周末就像趕場一樣去上多個興趣班。

劉稱蓮卻只給女兒只報了一個芭蕾,其余時間都去郊遊、爬山,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魅力。

即便上了高中,劉稱蓮也保證女兒每周要有一天放松的時間。

高二那年,女兒深陷學業壓力,劉稱蓮曾帶著她深夜飛往內蒙古,只為實作女兒看流星雨的夢想。

劉稱蓮女士說:「這個決定雖然瘋狂,但哪怕時空倒流,我仍然會堅定地選擇帶女兒去。因為這樣的經歷,能夠更深入地支持她的內心,這比任何安慰都來得更加有效。」

因為媽媽源源不斷提供的心理能量,女兒無論遇到什麽困難和挫折,都能勇敢面對。

最後高考更是超常發揮,實作了上北大的夢想。

一位教育家曾說:「好的家庭,要做孩子最強勁的加油站。好的父母,要做孩子最重要的能量源泉。」

真正智慧的父母,從不消耗孩子,透支孩子的生命力和能量;

而是做賦能型父母,努力成為孩子的加油站,助力孩子成長。

看過一個影片:

主人公米師傅在二十多歲時,不慎被高電壓擊中,不幸截肢。

但他平靜接受了現實,等到學會用義肢吃飯、穿衣後,靠著一手捏面人的手藝,重新開始了生活。

面對鏡頭時,米師傅笑著說:

「雖然很早就截肢了,但我從來沒有產生過生活艱難的想法,也沒有特別絕望的時候,我只是想著怎麽樣去好好生活,然後努力靠自己解決這些問題,挺開心的。」

如今,他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

他的三個孩子都特別懂事、樂觀,每當他收攤回家,孩子們就會過來給他按摩腰背,緩解酸痛。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把自己的悲傷、焦慮、期待等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

而是用心滋養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較高的能量,努力活出積極綻放的狀態。

很認同一句話:

父母,是孩子的宿命,你的認知和行為決定了孩子未來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父母只有守好自己的能量場,多為自己賦能,才能為孩子帶去更多正面、積極的影響,他們的人生才會越走越順。

點個 贊吧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好運連連,人生充滿喜悅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