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遊戲是什麽 ?
在British Library裏對於追逐遊戲的定義是:
(世界各地的)孩子們總是為了好玩互相追逐,在大多數社會中將這樣的簡單活動稱之為追逐遊戲——一個孩子追逐其它孩子們,他/她觸摸到的人會暫時成為「它」,然後"它"暫時變成追逐者,直到他/她觸摸另一個人。追逐遊戲,其本質是追逐者與被追逐者之間的「 奔跑 」遊戲。
這個簡單的遊戲為什麽會吸引孩子呢?
雖然孩子們善於獲得玩耍的資源,但他們最重要和持久的資源之一是他們自己的身體。「奔跑」是他們為數不多能夠在戶外釋放精力的途徑,這不僅沒有運動門檻,同樣沒有組織門檻 (高贊@Cecilia 在她的回答中更詳細說明)。
另一個原因是:這個遊戲依賴於童年時代最有用的發明之一,也是許多兒童遊戲的基礎,即「它」這個角色——追逐獵物的人,擁有暫時的權力——還有很多名字,包括「怪物」等等 。
這樣的角色設定,讓孩子們可以將這個「它」賦予自己喜歡的、想象的角色,因此在各個不同地方的追逐遊戲通常擁有相似的規則但承擔的角色不同。對孩子來說,追逐遊戲可以釋放自己的精力、簡單地享受運動本身,同時能夠以自己想象中賦予的角色身份出現在遊戲中,這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有很大的吸重力。
追逐者,還是被追逐者?
這是很有趣的一點—— 幾乎所有追逐的遊戲中,孩子們通常更喜歡扮演被追逐者的角色,這可以帶來更多的快樂 。我們總是要花盡可能多的時間成為被追逐的那一位,而盡可能少的時間去追別人。被抓住的懲罰是你變成了「它」,然後你必須作為追逐者繼續遊戲,直到你抓住/觸摸到另外一個人,然後才能重新化身被追逐者。在被追逐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可以體驗到跑步帶來的愉悅感,同時因此帶來的自信建立、身體極限的探索以及過程的愉悅感同樣讓他們樂此不疲。
傾向於承擔被追逐者的角色,從其它哺乳動物的追逐遊戲中同樣可以得見 。一個典型的遊戲場景是——一對小猴子、羊羔或松鼠——開始時,其中一只頑皮地攻擊另一只,然後跑開,回頭看看被激怒的玩伴是否在追趕。當被追逐的動物抓住被追逐的動物,輕輕娛樂似的地咬他一下,原來的追逐者快樂地逃走,成為被追逐者。這和小孩子玩追逐。透過所有動物表現快樂的方式,被追逐的動物在遊戲中表現出最大的快樂,就像人類一樣。
追逐遊戲,是一項符合孩子發展的本能運動
一百多年前,哲學家和博物學家Karl Goros( The Play of Animals, 1898 )指出: 由自然選擇的年輕的哺乳動物在逃避追逐中獲得快樂,因此他們會參與這樣的遊戲並在不斷重復之中開發有利於生存的技能,以幫助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逃避捕食者和敵人 。
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中,捕食和同類攻擊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特別是在幼年時期。而有效避開敵人的能力是生存的明確要求之一,當動物在躲避真正的捕食者時,其動力是恐懼。當一只動物在玩耍中練習如何擺脫獵食者時,動力就是快樂。因此,我們最大的真正恐懼在遊戲中變成了我們最大的快樂,這並非巧合。 這在人類的前進演化史中同樣如此,作為年輕物件的孩子依舊持續著這個本能的過程,在追逐遊戲過程中思考(比如:如何不被快速抓住,利用掩體進行博弈等等)和發展智力 。
關於孩子跑步
回到這項遊戲的本質「 奔跑 」上,這是一項「天生就會」的運動。孩子其實從很小就會跑步,只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來講那並不算跑步。
相比於成年人穩定的奔跑姿勢,孩子的奔跑雖然很多時候看起來踉蹌(甚至在很多時候並不被認為他們這是在跑步),但原因其實是他們的下肢短而造成步伐不長的緣故。因此相比於成年人有彈力的跑步方式,孩子最開始的跑步每一步都是實打實踩在地上的。所以,即便孩子資深認為是在跑步,但腳似乎沒有離開地面。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是個不好的跑步者,他們只是在利用自己的客觀條件在進行「跑步」。而他們在反應、調動身體本能上還有著一定的優勢。
因此,你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踉蹌奔跑中卻幾乎不會摔角,這同樣證明他們擁有著跑步的基因。這畢竟是人類前進演化到如今,長時間賴以生存的技能之一。
兩周前雲南昭通進行了一場450km的越野跑比賽,這也是中國最長距離的越野跑比賽。但在比賽過程中一位跑者錄下了一段雲南偏僻鄉村孩子奔跑追逐的影片,他們在奔跑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平衡、下坡能力另很多經驗豐富的跑者也自嘆不如:
烏蒙山450km越野賽-拜克傳媒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6429308444549120而中國目前跑步的很多高手,尤其是從西部地區的雲南、貴州和青海成長起來的頂尖長跑運動員,在小時候都有著類似的經歷。從他們上學、放學奔跑,到日常的生活勞作和在與小夥伴的追逐遊戲,都為他們日後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孩子們,義無反顧地跑起來吧!
「悅跑圈」一款面向跑步愛好者,專註於跑步的運動社交類APP。
來自我們的其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