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消費者爽的時候,生意都不好做。
反過來說,生意好做的事情,都是消費者不爽的時候。
天道平衡,兩邊總有一個會不好過。
以前生意好做,是因為消費者做了冤大頭。一個東西成本100,賣給消費者200甚至更高,生意當然好做了。
後來競爭者多了,電商又來了,一個東西成本100,你最多能賣110,甚至還要打價格戰。消費者選擇多了,不當冤大頭了。這個時候自然生意就不好做了。
就像是跑出租車的,都說以前收入高啊,錢好賺啊,一個月一兩萬,現在一個月兩三千。為什麽?我十年多前做過一次出租,影響很深。當時對去一個謀生地方,不熟悉,上車問司機多少錢,報價20。結果轉兩個彎不到2公裏就到了!那個時候當地平均薪金才1000/月,現在平均公司有4000多了。這相當於現在打車2公裏收你80塊。
消費者當了冤大頭,生意自然好做了。
以前賣衣服。一件衣服進價50,賣你200都是有良心,賣500是常事。因為那個時候沒什麽網購,沒有比價,大家都去廣州杭州進貨。後來網購來了,買衣服的網上搜尋就知道大概價格了。
消費者不做冤大頭了,自然生意就不好做了。
再舉個例子,家政。
前幾年家政很火,入行的都賺了盆滿缽滿。現在呢?相互競爭壓價!我這裏已經有人打出98打掃全屋的廣告了!
其他像餐飲、裝修、商場等等行業,都是這樣。
只要是消費者難當冤大頭的地方,生意都不好做!
專業一點說法,就是完全競爭市場+供需關系+資訊透明化 = 生意不好做。
但說直白點,就是消費者不再做冤大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