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親子

孩子參加比賽得獎後不願意繼續學,該如何去了解孩子心理的原因?

2024-01-10親子

這個問題,對於家庭教育很有代表性。

正如問題下的評論「問不出來?」

確實可能問不出來。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到了小學三年級,便出現不再是父母問什麽,都會說了。

我在下面的文章寫過,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較早得到發展。

自我意識的發展意味著,孩子會有更多「我」的想法和決策,不再「唯父母之命是從」,不再「父母問什麽,便說什麽」:

因為「我」的心理意識發展,孩子便會考慮「我」想不想說。

為什麽是三年級左右?(整體而言,存在個體差異)

因為孩子已經處於前青春期。

「青春期叛逆」,是流行的青春期印象。「叛逆」本質上,反映的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有自己的想法,從而不再完全聽從父母。

以前的孩子,青春期一般是進入初中開始;女孩子早些,五、六年級左右。

現在的孩子,呈現早熟(不論生理,還是心理)傾向,大概四、五年級開始進入青春期。

父母或者小學老師感受大些:現在的孩子,四年級左右便比較難管了。

「問不出來」「如何了解」,看起來好像是親子溝通問題,要學習溝通技巧;本質上,體現的親子關系問題。

如果有良好親子關系,「什麽溝通技巧都是浮雲」,不用費勁去學溝通技巧。

對於詢問孩子為什麽不願學,這樣通常不算私密的問題,題主都要上知乎提問如何了解原因,顯得小心翼翼,大概率是:要麽問過了孩子不願說;要麽親子關系緊張,題主擔心問得不對,惹孩子不高興。

題主可以先問自己:你能接受孩子真的不再繼續學的結果嗎?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行為與自己的期望不一致時,想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看起來尊重孩子,實際上,了解原因的背後,是為了進一步說服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

很多父母無法接受孩子不聽自己的安排,特別是在學習、特長培養等,父母認為對孩子將來好的方面

如果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看起來是「雙向溝通」,實際上是「單口相聲」,只希望孩子聽話照做;

如果孩子不願聽從自己的,詢問原因之後是進一步說服孩子,孩子便知道每次父母問原因,只是形式主義,自己的想法說了也沒用,不會被采納。

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學會父母問也不說,何必多此一舉。

因此,如果你與孩子的相處發現,你想了解孩子內心,TA卻不願說的情況有些多,便須反思自己:

你是否能接受孩子成為TA自己,而不是成為你期望的樣子?

如果父母能鍛煉自己,接受孩子「如其所是」,這種態度會在與孩子日常相處中,被孩子接收到。

接受孩子「如其所是」,不是說父母放任孩子不管,而是教育、引導孩子的同時,兼顧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當孩子感到,父母能夠發自內心尊重自己的不同想法,接受自己與他們有不同意見,自然願意與父母說出真實想法

如此,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也就不用這麽小心翼翼,謹慎措辭了。

推薦閱讀:

祝好!

作者:許標 ,中科院 心理所健康心理學 碩士,個人執業心理咨詢師 。